为什么韩语可以彻底废止汉字,而日语却不能做到?

如题所述

客观上,汉语、日语【无法】去汉字,我认为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日语即便想去汉字,也根本不可能做到,就是【技术上都完全不可能】,可能很多人会用拼音写一小段话,然后说【你看,可以看懂啊】,但是我敢肯定要去写科学论文,法律文书,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除非你从根儿上对汉语的词汇做全面改造。

本来,拉丁字母就是适合那种辅音丰富、形态丰富的语言,汉语、日语这种在历史演化的长河中,辅音被大砍特砍,化作声调、高低调的语言,在用拉丁字母上本来就存在先天不适,越南语作为声调语言,用拉丁字母,因为自己有3000个音节,用拉丁字母的确没问题。

但声调语言的产生,反映到拉丁字母上,等于说是把一堆辅音,变成了小小的声调符号,本身就已经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6世纪的中原汉语,有3800个音节,这个版本的汉语,非要拉丁化,还是可以拉丁化的,但随着北宋时期入声合并、消失,中原汉语音节数量暴跌,一路暴跌到20世纪的1200-1300个,这就使得各地汉语方言的【汉字依赖症】大幅升高。

我认为,在12世纪中原汉语的 -p、-t、-k全部消失后,拉丁化已经从技术上宣告不可能,不要拿东干语做反例,这个东干语他不需要写什么复杂高深的东西,就写写民歌、通俗故事,文字承载量极低,日语同理,甚至更彻底。

日语从很早的远古时期,至少2000年前,就已经变成了全世界语音最简单的语言,浊音清化、开音节化,以至于日语连很多核心基础词汇,都得用复合词,比如:

蛋=tamago(球儿),雷=kaminari(神鸣),狼=ookami(大神)

日语加入汉字圈,汉语词汇大幅涌入,自然使日语从一开始8世纪就患上了严重的汉字依赖症,但若日语不加入汉字圈,会变成什么样呢?可以看看现在的新西兰毛利语,就是一堆特别特别长的词汇,虽然日语从8世纪就患上汉字依赖症,日语依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基础音节从88个砍到67个,从而也使得日语不论是本土词还是汉借词,都被汉字牢牢地绑定,韩语在对待汉字上,跟日语其实是同一种路径,本来都是既有音读也有训读,,但是因为韩语有韵尾-p、-k、-r,对汉字的依赖程度远远低于日语,自从15世纪发明拼音后,韩语的训读就大规模消失了,因为朝鲜人发现,本土词用拼音写完全没问题,汉借词用汉字来写,一直坚持到了二战后,,到了70年代,韩国大规模普及了教育,本来百姓用的不多的汉借词也得到了大规模普及,这个时候,就不断地有民众尝试减少汉字的使用,比如嫌【经济】太难写,就直接写 경제,试着试着,就发现好像大部分的汉借词写成拼音也是可以的,所以韩语就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了,现在韩语基本上只有在非得用汉字才能表达清楚的地方,才会把词汇写成汉字,日语其实也想像韩语这么做,但日语的语音过于简单,被汉字绑定,,所以日本人这么做的空间很小,目前汉借词只有极少数诸如 きれい(绮丽)这种词一般是写假名,本土词的话,写成假名的会稍微多些(如代词)。

从道德角度来说,中国人也不可能接受自己的姓氏跟别人的姓氏合并,光是这一点,就连汉字的进一步简化都阻止了,遑论拉丁化,而且这几年,中国为了尊重姓氏,恢复了很多异体字、繁体字,比如 锺-钟(钟);甯-寜(宁);於-于;等等。

从历史角度来说,石油时代,各个社会都大规模普及了识字率,中国最晚到70年代初已经全面普及了识字率,这之后,已经没有人有办法再对文字进行大规模的改动,因为民众都已经习惯了,两岸如果哪天统一,台湾的繁体字还能不能用下去,也会吵翻天的,拉丁化之类的问题根本就是被扫进尘埃、无关紧要的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30
日语并不是不能做到,只不过日本没那么做而已。如果要打比方的话,没有汉字的韩语=完全用假名书写的日语=只有汉语拼音的中文。想想看中文里的多音字和近音字,是不是有点头皮发麻?那么是不是就多少能够理解韩国在废除汉字那么多年后,依然要在身份证上用汉字来注明姓名的做法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11
韩国也没办法完全废除啊!他们的名字全都要用汉字。所谓韩文说白了就是对韩国当地汉字方言的拼音。而汉字中存在大量同音字词,这就让他们的文字很容易出现歧义。我们自然不会用汉语拼音来取代汉字,但是韩国人够二货,直接用拼音表示汉字含义。
第3个回答  2019-10-07
因为日本人有脑子,如果按照韩国的标准,日语拼音化也不是完全做不到,但是防水和放水是一个词你试试?这不是开玩笑,韩国修地铁漏水就是这个原因。韩国人至今身份证上都需要用汉字写出名字,否则重名的要成几何倍数增长
第4个回答  2019-10-01
啥不能做到啊?真相就是日本人没有韩国人那么蠢那么傲慢,不会搞这种自断文脉的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