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心系汉室的忠臣们,都做到了哪些事?

如题所述

自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后,掌握朝廷大权的大将军何进决定召地方诸侯进京以图合力对付宦官势力后,本来就风雨飘摇的东汉朝廷从此陷入了万劫不复之中,大汉天子逐渐成为傀儡,先是董卓后是曹操,朝廷大权再也回不到天子手中一直到220年曹丕废汉自立为止。然而即便汉室衰微,天子的尊严荡然无存,但是两汉四百多年江山,汉末三国天下心向汉室的人还是不在少数,今天就说一说其中心系汉室的六大忠臣:关羽榜上有名,其中一人是吕布铁哥们。

杨彪和孔融

曹操之所以杀了孔融和杨彪之子杨修,原因其实不少,孔融再触怒曹操,杨修再恃才傲物,但是无论如何也罪不至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杨彪和孔融都是心向汉室的大汉忠臣,或者说都是曹操野心膨胀之下再进一步的绊脚石。如果说200年官渡之战前的曹操可能还是一心想做大汉忠臣的话,但是到官渡之战击败袁绍以及207年彻底平定北方后,曹操已经不满足于做大汉的忠臣了;208年六月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丞相,九月杀孔融,在此之前孔融旗帜鲜明的反对曹操南下荆州,结合这些来看曹操杀了孔融这位汉室忠臣震慑反对自己的朝中大臣意味相当浓厚。

杨彪出自弘农杨氏,这是一个显赫的家族,杨彪对汉室的忠心犹在孔融之上:董卓迁都时他据理力争;汉献帝东迁时杨彪尽节护主,曹操对杨彪有点忌惮所以在迁都许昌后以杨彪和袁术是亲戚为由将其下狱(当时袁术在淮南称帝),杨彪出狱后闭门谢客,曹丕登基之时想以太尉之职请杨彪出山被他坚决拒绝。

刘虞

汉末几位汉室宗亲中,就属刘虞和汉献帝关系比较近,其他比如刘焉刘表刘备等人都是汉景帝后代隔得比较远,只有刘虞和汉献帝一样是光武帝之后。汉献帝被胁迫迁都长安后,袁绍和韩馥等人想拥立刘虞为帝对抗远在长安的董卓被刘虞拒绝;董卓死后汉献帝“增虞封邑,督六州事”一度成为名义上最有实力的地方诸侯(刘虞当时是幽州牧)。可惜刘虞在和部下公孙瓒的争斗中兵败被杀,汉室也失去了一位肱骨之臣。

张杨

张杨和吕布的关系相当好,当初他和吕布张辽三人一起在并州刺史丁原麾下效力,吕布被赶出长安之后又被袁术拒绝,被袁绍追杀时收留他的正是河内太守张扬,即便是日后吕布在徐州被曹操围困时,天下诸侯也只有张扬一人选择出兵救援,堪称是吕布的铁哥们。不过比较不为人所知的是张杨其实是一位心向汉室的忠臣:汉献帝东归驻跸安邑时,张杨率兵前往救援;在献帝还都洛阳时张扬又携带粮食路上迎接并护送汉献帝回洛阳。

荀彧

曹操五大谋士之一的荀彧有王佐之才,曹操称其为“吾之子房”,在曹操平定北方的过程中两人配合默契,但是两人之间始终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那就是荀彧心系汉室,当初之所以弃袁绍奔曹操就是认为曹操可以担负起振兴汉室的重责,所以荀彧是尽心尽力辅佐曹操;然而当曹操足够强大时他的野心也日益膨胀,这是荀彧所不能容忍的。终于在212年曹操意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之时,荀彧表示明确反对:“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但是曹操早已羽翼已丰荀彧无力阻止于是郁郁而终,不过《魏氏春秋》有不同说法:“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关羽

关羽心系汉室?恐怕真是如此,关羽熟读春秋,他对汉室的忠心也许还在刘备之上,有一点可以很好证明,关羽投降曹操期间被汉献帝赐封为汉寿亭侯,关羽一直引以为荣;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张飞马超黄忠等人纷纷加官进爵,关羽虽然被刘备封为前将军但是他的爵位始终是汉寿亭侯,一直到关羽死后仍然如此(至于壮缪侯那是刘禅追封的),这当中有刘备是以继承汉室大统自居所以承认汉献帝封的汉寿亭侯的原因在内,但是也有可能是关羽不愿接受刘备对他的加封;演义里甚至还有许田围猎时关羽因为曹操对汉献帝不敬想要斩杀曹操的情节,这些无一不说明关羽对汉室的忠心。

至于其他人比如袁绍袁术兄弟,刘表刘璋包括刘备在内要么就是怀有异心,要么就是开始可能有匡扶汉室之心,等到实力强大起来却是未必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