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原本准备同时办三支海军,为何最后只重点办了北洋海军呢?

如题所述

在封建制度下的晚清时期,筹办海军对于一向以陆路文化为主的中国来说,似乎显得不太现实。然而,随着西方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中国的邻居日本又显露出日益增长的狼子野心,筹办海军最终还是被提上了清廷的议事日程。


提起清朝的海军,相信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北洋海军,也就是北洋水师。不过,在清政府刚开始决定办海军的时候,原本是计划办三支海军,他们是北洋水师,保卫北海及周围,南洋水师,保卫南海,东洋水师,保卫东海。然而最后清政府重点支持的却只有北洋水师,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件事情还得从1874年说起。

当时,中亚人阿古柏在英国的支持下,侵占了中国新疆北部,俄国人也趁机抢占了伊犁等地。而几乎也是在这一时期,实现了“同治中兴”的同治皇帝也英年早逝。这时候的清政府面临着双重危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财政日益捉襟见肘,而新疆的重大变故让李鸿章同时筹建三支海军的梦想也变得越来越不现实。


因为清政府财政很有限,针对着先花巨资进行收复新疆的战争还是先花巨资组建三支海军,以淮军的李鸿章和湘军的代表左宗棠两派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辩论。最后,左宗棠强调说,外国人进占新疆已经属于侵略,而李鸿章筹建海军还属于防患,因此应该优先进行西北战事,慈禧最终支持了左宗棠的决定。

我们知道,左宗棠抬着黑漆棺材收复新疆是千古奇功,而这时候的李鸿章就面临一个问题。虽然慈禧下旨说,因为军费紧张,因此暂时就先筹办南洋和北洋两支海军。而事实情况却是,即使是仅仅先办南北洋两支海军,经费也是非常紧张的。


当时,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又兼任北洋通商大臣,几乎掌管着北方很大一部分军政大权,自然地,督办北洋水师的重任也就非李鸿章莫属。南洋水师则由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沈葆桢担任。在此之前,沈葆桢和李鸿章曾有过一段不寻常的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7
因为当时清朝内部非常腐败,因此出现财政困难,所以最后只重点办了北洋海军。
第2个回答  2020-11-17
清朝为了自救,开展洋务运动,准备打造三支海军,但是由于和外国列强签下各种不平等的条约,需要赔偿大量白银,财政无法支撑三支海军的预算,于是重点办了北洋海军。
第3个回答  2020-11-17
清朝原本准备同时办三支海军,最后只重点办了北洋海军,原因是光办南北洋两支海军,经费也是非常紧张的,所以就没有再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