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从未去过岳阳楼,为何却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如题所述

范仲淹去没去过岳阳楼很难讲,这点无从考证,能写出这篇文章原因如下。

一、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已经50多岁了,饱经人世间沧桑,即使他没有到过洞庭湖,没有到过岳阳楼也见过不少山川大河,见过不少名胜建筑,加上作为当时的文学家、思想家心中有自己的想法和抱负,借此文章表达了心中的想法。

加上范仲淹曾任职泰州,主持重修过捍海堰,也就是如今说的范公堤。泰州临海,范仲淹当然领略过大海的壮阔,后到苏州任职,苏州与太湖相邻,太湖是与洞庭湖起名的大湖,范仲淹不会不记得太湖有什么景象的。

岳阳楼


二、范仲淹不仅是一个文弱学者,范仲淹一生刚正不阿,敢于直言劝谏,曾在朝中不满宰相执政而受到贬诋,但他没有向现实低头,写下了“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名言,更加印证了范仲淹的抱负。

宋朝当时边境动荡,西夏崛起,范仲淹被贬任命戍边西北,在五年边境生活中把军队训练的十分有素,期间西夏并未掀起什么风浪,最后向宋朝称臣。

范仲淹

正是有了他在边境这些成就才有了回京的机会,回京后他主持新政,不免影响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处处受打击,最终失败,无奈被贬至邓州,这时候范仲淹年纪已经很大了,回想自己一辈子大起大落的经历写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的千古名句,虽仕途不顺仍心系天下,有这样广阔的胸怀当然可以写出这样磅礴的文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3
当时滕子京被贬巴陵原因是用款无度,幸而未贪,修岳阳楼款项乃由当地民众捐款,此前滕制定政令清理民间借贷累案,清理后的债权人感谢滕,按比例出钱,范公写文章时说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实则为其说明款项并未搜刮民财,其被贬至巴陵仍心系君兮国君,写文章时是小心翼翼的。
第2个回答  2019-09-28
他只是没有去过岳阳楼而已,但是这么大的世界他却游历了许多的山川河流,因此对于岳阳楼也有一定的自己的见解。
第3个回答  2019-09-26
范仲淹虽然从来没有去过岳阳楼,但是他听别人说的岳阳楼以及他自己幻想中的岳阳楼,所以写出了岳阳楼记,
第4个回答  2019-09-29
因为当时的岳阳楼是很壮观,深受众人的喜爱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