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缺什么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2-26

缺劳动和自立

父母或爷爷、奶奶辈的精心照顾和疼爱,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得孩子缺少劳动和自我服务的机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苦能力差,肢体懒惰,不仅阻碍身体的发育,还会影响智力发育。建议家长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孩子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去学习必要的自我服务技能,适时的帮助和提醒,肯定鼓励的话语,耐心的等待,一定会让你的孩子学会照顾自己、管理自己的玩具物品。孩子大一点后,还可以让他在家适当的分担家庭劳务,如拣菜、修理草坪,浇水,喂养小动物,整理衣橱等,从小培养为家庭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有时可以有意识地锻炼他们,让他们参加一些野营活动,接受挑战,战胜自我,长大才能成为独立、有责任心的人。

缺锻炼和饥饿

体育锻炼的缺乏,衣食无忧的生活,饮食文化的繁荣,让孩子吃饱吃好的心愿,让他们没有了饥饿感,因此孩子不愿吃饭、吃得不多成了不少家长的心思。事实上,适当让孩子有饥饿感,能帮助孩子正确对待正餐,吃得更香,并且养成少吃零食的好习惯,也能调节肠胃功能。当孩子偶尔提出不想吃饭或吃得太少时,勿需大惊失色。只要确定孩子身体健康没病,家长可以让他少吃点或者不吃,只要自己坚持让孩子多活动锻炼,不贪吃零食,孩子终会觉得饥饿,自己要求吃饭的。

缺批评和惩罚

鼓励表扬能让孩子充满自信,“拇指教育”一段时间被奉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

但过度过滥的表扬会渐渐让孩子对此麻木、失去感觉。听惯了顺耳的话,时间一长就听不得批评,即使做错了也不能批评。

因此,对孩子的言行做出正确的评价,无原则的赞美会造成孩子是非不清、骄横跋踾。当然这并不是说对孩子只能批评不能表扬,只是表扬要掌握分寸,孩子确实经过努力取得了成绩,就要肯定赞美,注意不要泛泛夸奖,而是要明确到具体的事和行为,也不夸大其词。要给予孩子必要的纪律约束和适当的批评,如果错误比较严重,批评还可更严厉些甚至可以是惩罚,这样有助于提供明辨是非的能力。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教育的不同内容,学会选择运用不同的“指头”,赞贬交替,各有侧重,既尊重孩子,有激励孩子不断进步。

缺正确的自我意识

几个大人围着孩子转,一味的以孩子为中心,无论是在哪种环境中,主角都是他,会让孩子产生错觉“世界是以我为中心的”,“我是最重要的”。事实上,一旦所处环境发生变化,比如进入幼儿园,他就很有可能由主角变为配角,甚至有时会被忽视、不被重视,这时孩子可能会有失落感、挫折感。因此怎样让孩子适应其中角色的转变,调整心态以适应新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家长要学习时常进行中心点转移,不事事以孩子为先,让他适应新的变化,慢慢学会及时调整心态,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缺同伴和合作精神

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孩子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劲,没人和我一起玩。”“太闷了。”建议家长可以从同事、朋友或是邻居家的孩子中挑选年龄相仿、合得来的小伙伴,定期搞些聚会、郊游等活动,甚至还可以尝试让孩子互相在同伴家做一天小客人,这样孩子不会老是觉得寂寞,而且还可以在活动中促进交往,培养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分享、公正等社会性意识和行为,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缺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对电视、电脑、游戏机的热衷,各类兴趣班、特长班的活动,加上钢筋水泥的城市,使得现在孩子们很少有时间和机会亲近大自然,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一生下来就生活在成人精心设计好的世界里,物质虽然富有,但孩子们往往并不满足、开心,回忆起自己的孩提时代只是玩沙玩土,没有很多玩具和好吃的食物,但经常觉得很开心,至今脑海里一定还有几件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情,看来“在蜜罐里泡得太久就觉不出甜味了”。带孩子们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吧,光脚接触泥土,在阳光下、草地上追逐,到田梗旁认认各种蔬菜、农作物等等,相信从大自然这本教科书中,孩子们会学到很多书本上、电视里学不到的知识,受益终身。

这个问题家长都应该思考的,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的,上面的几点家长要重视,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

第2个回答  2017-12-26

很多大人都很羡慕现在的小孩子,不缺吃不缺穿的,生活幸福。可是孩子现在到底缺什么呢?家长们知道吗?了解孩子的内心吗?

  缺劳动和自立

  父母或爷爷、奶奶辈的精心照顾和疼爱,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得孩子缺少劳动和自我服务的机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苦能力差,肢体懒惰,不仅阻碍身体的发育,还会影响智力发育。建议家长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孩子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去学习必要的自我服务技能,适时的帮助和提醒,肯定鼓励的话语,耐心的等待,一定会让你的孩子学会照顾自己、管理自己的玩具物品。孩子大一点后,还可以让他在家适当的分担家庭劳务,如拣菜、修理草坪,浇水,喂养小动物,整理衣橱等,从小培养为家庭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有时可以有意识地锻炼他们,让他们参加一些野营活动,接受挑战,战胜自我,长大才能成为独立、有责任心的人。

  缺锻炼和饥饿

  体育锻炼的缺乏,衣食无忧的生活,饮食文化的繁荣,让孩子吃饱吃好的心愿,让他们没有了饥饿感,因此孩子不愿吃饭、吃得不多成了不少家长的心思。事实上,适当让孩子有饥饿感,能帮助孩子正确对待正餐,吃得更香,并且养成少吃零食的好习惯,也能调节肠胃功能。当孩子偶尔提出不想吃饭或吃得太少时,勿需大惊失色。只要确定孩子身体健康没病,家长可以让他少吃点或者不吃,只要自己坚持让孩子多活动锻炼,不贪吃零食,孩子终会觉得饥饿,自己要求吃饭的。

  缺批评和惩罚

  鼓励表扬能让孩子充满自信,“拇指教育”一段时间被奉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

  但过度过滥的表扬会渐渐让孩子对此麻木、失去感觉。听惯了顺耳的话,时间一长就听不得批评,即使做错了也不能批评。

  因此,对孩子的言行做出正确的评价,无原则的赞美会造成孩子是非不清、骄横跋踾。当然这并不是说对孩子只能批评不能表扬,只是表扬要掌握分寸,孩子确实经过努力取得了成绩,就要肯定赞美,注意不要泛泛夸奖,而是要明确到具体的事和行为,也不夸大其词。要给予孩子必要的纪律约束和适当的批评,如果错误比较严重,批评还可更严厉些甚至可以是惩罚,这样有助于提供明辨是非的能力。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教育的不同内容,学会选择运用不同的“指头”,赞贬交替,各有侧重,既尊重孩子,有激励孩子不断进步。 

  缺正确的自我意识

  几个大人围着孩子转,一味的以孩子为中心,无论是在哪种环境中,主角都是他,会让孩子产生错觉“世界是以我为中心的”,“我是最重要的”。事实上,一旦所处环境发生变化,比如进入幼儿园,他就很有可能由主角变为配角,甚至有时会被忽视、不被重视,这时孩子可能会有失落感、挫折感。因此怎样让孩子适应其中角色的转变,调整心态以适应新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家长要学习时常进行中心点转移,不事事以孩子为先,让他适应新的变化,慢慢学会及时调整心态,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缺同伴和合作精神

  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孩子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劲,没人和我一起玩。”“太闷了。”建议家长可以从同事、朋友或是邻居家的孩子中挑选年龄相仿、合得来的小伙伴,定期搞些聚会、郊游等活动,甚至还可以尝试让孩子互相在同伴家做一天小客人,这样孩子不会老是觉得寂寞,而且还可以在活动中促进交往,培养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分享、公正等社会性意识和行为,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缺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对电视、电脑、游戏机的热衷,各类兴趣班、特长班的活动,加上钢筋水泥的城市,使得现在孩子们很少有时间和机会亲近大自然,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一生下来就生活在成人精心设计好的世界里,物质虽然富有,但孩子们往往并不满足、开心,回忆起自己的孩提时代只是玩沙玩土,没有很多玩具和好吃的食物,但经常觉得很开心,至今脑海里一定还有几件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情,看来“在蜜罐里泡得太久就觉不出甜味了”。带孩子们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吧,光脚接触泥土,在阳光下、草地上追逐,到田梗旁认认各种蔬菜、农作物等等,相信从大自然这本教科书中,孩子们会学到很多书本上、电视里学不到的知识,受益终身。

 只要父母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发现这些问题,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孩子们会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3个回答  2017-12-26

看起来,现在的孩子很幸福,爸爸妈妈时刻关注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全力以赴地呵护着、宠着。大多家庭里,好吃的好用都先紧着孩子优先。如果有一个家庭,有什么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好,不能委曲孩子。

如果他们父母辈在农村里长大的话,回家了先做家务,帮着带弟弟妹妹,然后才能写作业。而他们爷爷奶奶小时候,可能是饭都吃不饱,基本没有念书的机会。所以按理说,现在的孩子应该觉得非常的幸福。

但我们经常看到是,小小年纪,小脸绷得紧紧的,戴着厚厚的镜片,很难看到发自内心的笑容。就连我们家三岁的小朋友都会经常说,好无聊啊。

我们去问问小孩,你觉得幸福吗,快乐吗?很多人会摇头。

手里玩着IPAD,嘴里吃着肯德鸡、金拱门的孩子们还缺什么,为啥不快乐呢?

一、缺少自由活动的空间和场地

(图片来自网络)

女儿在家里实在闷得太慌了,嚷嚷要出去玩。想了半天,也不知要去哪里。

“妈妈,要不你带我去超市逛逛吧。”小区边上的超市基本每天都会报到一次,里面的书基本都看过了,哪个货架上什么商品,女儿基本门清了。我刚换好鞋子,她改又主意了。

“妈妈,我们还是去小区滑滑梯吧。”小区里的滑滑梯,从一二岁开始玩,已经滑过无数次了,因为基本也没有别的选择,小区里除了滑滑梯区域稍有空地,其它位置只要能容得下停一辆车的,都被见缝插针地利用了。

在现代的城市里面,除了房子、马路就是车子,即使小区旁边有一个广场,基本上也被跳舞的大妈给占领了。

想想我们小时候的活动空间,男孩们基本是在山上摘野果、掏鸟蛋,爬树,田野里抓泥鳅,河里捉鱼,调皮的孩子放学后,约在收割后的田野里打一架,摔个跤。

现在的孩子,从放学出校门,在大人的陪同下,小心躲过车水马龙的人流和车流,直接回到家里,关上门。

根本没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和场地。周末去附近游玩一下,基本也是人满为患。

二、缺少休息和睡眠

送儿子上培训班时,和其它其它家长聊天。另外一个妈妈,介绍了他两个孩子的周末两天的安排。周六上午英语、下午作文,周日上午跆拳道,下午乐高编程。一天的培训在不同的场地,中间还挺赶的,有时饭都来不及吃。

和很多家长交流,基本每个孩子都报了多个课外班。

现在的孩子们平时上学,放学回家赶作业,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周一至周五,学习作业任务并不轻松,如果动作稍慢的孩子写到九十点是正常的。而第二天早上基本六点多就要起来。中午在学校没有午睡,吃了中饭,基本在赶学校的课堂作业。

周末赶各种培训班,基本没有哪一天是真正放松的。

即使是寒暑假,还没有期末考试,各种培训机构已早早对家长们展开攻势了。

仔细算算,大人可能在业务时间还追个剧,经常刷刷微信。而孩子们的课内课外任务排得都非常紧凑,一环扣一环的。大多数孩子严重缺少休息和睡眠。

三、缺少快乐

没有放肆玩耍空间和场地,缺少休息和睡眠,每天面对着繁重的学业和作业压力,孩子们过得快乐吗?

可能我们已经忘记关心这个问题了。

回家第一句话:“作业写完了吗?”

然后:“最近考试了吗,考了多少分?”

我们忽略孩子疲惫而毫无生气的双眼,我们焦虑地关心着孩子的作业和升学。

家长生活中关心孩子有没有吃饱、穿暖,更多的精力在关注孩子的学业,而忘记了关心孩子的心里是否快乐,有多久没有放肆地大笑了。

新闻里那些因为压力和冲突而走极端的孩子,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在父母给他们压力时,肯定也料不到,你某一次给的压力可能就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希望我们社会、学校和家长一起,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快乐的童年,一个心怀快乐和阳光,身心健康的孩子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作者:富妈,家有一儿九岁,一女三岁,陪伴儿女一起变形为更好的自己!分享育儿经验,所有文章均为原创。让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妈妈,更好的自己,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富妈变形计)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

关注宝宝知道,了解备孕、怀孕、育儿更多精彩内容:专家直播、日刊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动画片,还有宝妈们最爱的社区圈子!宝宝知道与千万妈妈在一起,科学孕育,为爱成长!

第4个回答  2017-12-26

现在的孩子还缺少什么?很多人肯定会说到:爱和教育。这样的回答其实很有道理,因为目前社会现状独生子女比较多,每家都只有一个“心肝宝贝”,特别是隔代人经历过苦日子,所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对孩子特别的宠爱。实现在的孩子最不缺少的就是爱,由于独生子女政策,每个孩子从一出生起,就注定了有六个甚至更多的人在围着他自己,这就使得很多孩子缺失了一些必要的、影响孩子成长的教育,而这些教育就是当前孩子最缺少的,爱不是“溺爱”而应该是“关爱”!

、现在的孩子缺少远大的理想教育

现在一谈到理想教育,人们就理解成说教,觉得是虚无的,包括一些专家名人也这样认为。其实理想教育是必须的,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只凭兴趣这种热情是有限的。只有孩子树立起了远大的理想,当他决定为某件事情而奋斗一生的时候,这种动力才是强大的,永恒的。如果一个人只凭兴趣,那种动力对于他来说,绝不是永恒的,因为人的兴趣是可以不断的转移的,所以产生的动力只能是在某一阶段的,而不是永久的。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才能让这种动力永恒,所以远大的理想教育还是必须的。

二、现在的孩子缺少自律教育

很多家长,往往认为孩子太小,不去太多要求他,这样做的结果,导致孩子缺少自律意识,不知道哪些是自己该做的事。这不能怪孩子,因为家长从没有要求孩子去做什么,很多应该是他们自己做的事,家长都代劳了。所以,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少自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前几年中日儿童夏令营活动,中国孩子垃圾扔的满地都是,而日本孩子把生活用品收拾的干干净净。这是教育的结果,也是目前我国教育的悲哀。

三、现在的孩子缺少尊重教育

要让孩子知道敬畏、知道尊重。现在的孩子在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几乎什么都是他们说了算,不知道什么是敬畏、不知道什么叫尊重。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太常见了,整个家庭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孩子这个中心的。所以,我们才会出现复旦投毒案,才有药家鑫,才有一些稍有不顺就选择跳楼自杀的孩子!试想想,一个孩子连生命都不敬畏、都不尊重,怎么能去敬畏世界、敬畏人生、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呢?

每个家长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都希望自己的儿子或是女儿十分优异,都想把子女教育好。但怎样教育呢?其实很多家长都用错了方法,使的孩子误入歧途、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还要给孩子一些正确的教育方式才对!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第5个回答  2017-12-26

现在吃穿不愁,主要还是在生活,待人接物上,有些微缺少:一、缺独立和自信。在现在每个家庭里,大多就只有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和长辈眼里的宝贝,真的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所以孩子的成长世界里,有了无数的手在扶着他,生怕他跌倒,生怕他摔疼了会哭,所以孩子被束缚了自由,没有了自己尝试的可能和机会。常常看到这样的景象,孩子在家里玩,爷爷奶奶就像个保镖,这个不能摸,那个不能碰,的确有时是为了孩子安全着想,可孩子天生好奇的个性从此被束缚了,会对以后的成长有一些限制。其实作为孩子,每一个成功,每一个发现,对于他自己来说,都是无比荣耀和快乐的,只有充分鼓励孩子动手动脑,自己用小手探索这个世界,他才会更加聪明和自信的。

二、缺乏分享与爱心。很多的妈妈们也许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从开始有点点懂事的时候,就非常霸道,似乎都认为是天生的,所以更没有人去在意他,也许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小,还没办法给他灌输与别人分享的道理,因为他不一定理解,但随着孩子慢慢成长,开始明白一些道理的时候,当孩子再遇到同样事情的时候,我们作为家长,需要慢慢地讲一些道理给孩子听了,比如,如何与别人分享快乐,如何做一个懂礼貌又惹人喜欢的可爱宝宝。我想孩子会慢慢改变的,孩子不可能一直生活在温暖的小家里,他需要慢慢地走出这个爱的圈子,走向社会,走向每一个挑战的空间,所以,自私与缺乏爱心就不可能与别人相处融洽。比如说孩子上幼儿园了,他们就要和很多小朋友分享一个或两个老师的爱,分享共同的玩具和课桌,小朋友之间也要相互关心帮助,这样才能寻找到孩子自己的小小快乐生活。

三、缺乏饥饿是什么样的感觉?现在的超市和商场里吃的东西很多,尤其是一些商家抓住孩子的心理,开发研制出一些儿童食品,包装精美,吸引着孩子的食欲,从而也给孩子养成了一些坏的习惯,比如挑食、爱吃零食等等。吃饭的时候就是家长跟在后面,端着碗喂饭吃,仿佛吃饭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一种任务,孩子不吃饭,家长心里肯定会十分焦急。我记得妈妈曾经对我们说过,我们以前小时候,别说什么挑食,能吃上点好吃的就很不错了,哪里还存在挑食,只不过也有一两样不喜欢的,比如姐姐就不爱吃蚕豆和凉拌的菜,而我不喜欢吃肥肉和菠菜,不知道,反正就是不喜欢。可与现在的孩子不一样啊,他们什么好吃的都有,可吃饭却让人头疼,也许是体验不到饥饿是什么样的感觉,而家长也舍不得把孩子饿着吧,我们也更应该慢慢培养孩子自己爱吃饭的好习惯。

四、缺乏批评和责骂。在写这样一个观点的时候,我也有点犹豫,其实是有点小小的矛盾,比如我们时常在说孩子教育的时候,经常会同意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赞扬的,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和责骂,因为这样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而让他们失去信心。其实我这里所指的是在鼓励和赞扬的同时,不能全部都一帆风顺,生活里,往往有很多的失误和错误,我们不能一味的迁就和纵容,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很有意义的,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加明白生活里的不容易,更加正确看待自己的行为。

五、缺少自己动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让现在的孩子不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不知道花是种在地上,不知道许多菜是怎么来的。这样的生活让他们没有了本该有的童年。每天早上起来父母帮忙穿衣服,吃饭父母喂。这些都是造成孩子不能独立不能自主的源头。建议带孩子多去去郊区农场,自己租块地,让孩子自己种种蔬菜,尝尝自己种出来的蔬菜是什么味道。蔬菜的品质还有保障,不会是转基因的,也不会有农药残留。或者去有直接托管的有机众筹农业,周末带着孩子去看看地,带着孩子亲子活动一下,不失为一种加深关系的桥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