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共享经济这个术语最早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l.Spaeth)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Com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其主要特点是,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政府。个体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向企业、某个创新项目筹集资金。经济牵扯到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24
共享经济的本质其实是一句话,弱化“拥有权”,强调“使用权”。无论是资源还是技能,对于拥有者而言因为私有化而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今得到更广阔的价值。
但你说这个概念是新创造吗?当然不是。租房这件事其实也是一种“使用权”,像我这种之前没钱买房的人,自然现在也买不起,如果没有租房的存在,要么早就滚进深山要么早就奋发图强了。近年来共享经济的流行,其实更多是源于反消费主义。至于哪些人是因为消费到腻了,哪些人是穷到没办法消费,就不得而知了。
我觉得关于共享经济最大的两个误区,一个是认为自由职业者汇集到一个平台就是共享经济。事实上,只有低门槛、可标准化的资源或服务才能做到这一点。对于Uber、Airbnb来说,作为商业化公司,规模扩张是第一位的,只有到达一定规模之后边际成本才会不断趋近于零,从而保证服务者以最少的劳力挣到最多钱,同时用户能得到高性价比的服务,这也是平台最大的吸引力。但对于任何追求高品质商品、服务的商业模式,则只能在一定区域/阶层内进行运营,因为不能保证所有人加入都能提供达标的商品/服务,所以他们只能采取传统的雇用模式,来保证这些员工能够安心工作,服务好那些注重生活品质和体验的消费者。
于是,这带来第二个误解。很多人认为共享经济与社会形态无关,一个商业趋势而已,能改变什么?事实上,“共享”本身并没有价值,“信任”才有价值,之前也提到过:共享经济:信任是价值的放大器 - 游戏潮 - 知乎专栏 “信任”正在将我们导向基于人与人之间连接而不是政府控制的社会,也就是互联网的社会实体化,全职雇用本身没有改变什么,但很多以前可能只有政府介入或者大公司介入的行当现在因为互联网的介入可以越来越被商业公司渗透进来,这简直是一种诱人的乌托邦。共享经济之前的社会形态,一般称之为公社、工会,比如果农的合作社,形成公认的品牌,加上垄断的生产,带来政治游说的权力、集中生产和配送的平台以及集体议价权。当各行各业都如此效仿,所谓中心化话语权相应也被削弱,最终也就影响到社会形态。
反过来,社会形态也影响到对共享经济的认识。把硅谷蹭饭理解为共享经济一点都不奇怪,只要看一看排行榜上的WiFi万能钥匙,但凡告知用户会共享的应用都没做起来,只有偷偷摸摸的WiFi万能钥匙先做起来了,然后洗白。所以共享经济这个概念在国内被引导成“能蹭则蹭”一点都不奇怪。因此,指望国内公司和消费者对“共享经济”形成清晰的认知,实属难事。
第2个回答  2017-09-27
共享经济的模式已在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共享经济的本质即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供给方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对于供给方来说,通过在特定时间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权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而对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

善林金融小编介绍,共享经济如今已无处不在,小到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和共享雨伞,大到共享飞机,共享游艇等,这片蓝海市场正被资本热钱追逐,不时还有共享男友、共享女友跳出来蹭热点。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共享经济是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行为。

当前共享经济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最优匹配,实现零边际成本,要解决技术和制度问题。共享经济的出现,打破了劳动者对商业组织的依附,他们可以直接向最终用户提供服务或产品,共享经济将成为社会服务行业内最重要的一股力量。
第3个回答  2017-06-25
共享经济鼻祖Uber深陷危机,悟空单车倒闭,共享泡沫真的来临了吗?
1.什么是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目的,通过互联网媒介整合线下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等,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有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个体借助这个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知识经验、筹集项目资金等。
共享经济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l Spaeth)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Community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
美国是共享经济的发源地,全球最大的出租车公司Uber是共享经济的鼻祖,是世界共享经济的典范。Uber没有一辆出租车,业务却遍及全球,被中国创业者誉为“中国式共享经济的真实写照”。
2.共享经济在中国有多火?
共享经济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近年来,中国从最早开始的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共享厨房、共享充电宝、共享知识……各类共享概念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共享产品或服务成了创业者们首选的项目,共享项目成为了资本市场竞相角逐的目标,共享经济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作为一种新兴经济业态,共享经济在中国究竟有多火?有多热?下面几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
据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在早高峰时段,北京国贸地区平均每10秒就有一辆共享单车被骑走;ofo共享单车在中国已经投放75个城市;摩拜单车日订单量超2000万,提供累计超6亿次的骑车服务。
移动互联网数据公司TalkingData发布的《2017年共享出行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融资规模约1710亿元,参与共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人。
全球独立咨询机构罗兰贝格发布的《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指出,至2018年,全球共享经济规模有望达到5200亿美元(约36000亿人民币)。其中,中国已经形成625亿美元(约4300亿人民币)的共享经济市场,并保持54%的高速增长,到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a016981有望达到2300亿美元(约15800亿人民币),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由33%提升至44%,成为领军力量。
中国共享经济的火爆,迎来了资本市场的竞相追逐,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各种共享型公司井喷式涌现。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共享模式的创新和消费升级,激活了国内市场,也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3.共享单车新一轮竞争引发人们对市场泡沫的担忧

发端于2016年的共享单车,于2017年迎来了最激烈的一年。从最早扛起共享单车大旗ofo与摩拜,到如今小鸣单车、小蓝单车、智享单车、永安行、骑点、奇奇出行、CCbike、7号电单车、黑鸟单车、hellobike、酷骑单车、1步单车、由你单车、踏踏、Funbike单车、悠悠单车、骑呗、熊猫单车、云单车、优拜单车、电电Go单车、小鹿单车、小白单车、快兔出行等一众单车各立山头,共享单车行业可谓风生水起,一片繁荣景象。在街头,仿佛一夜之间,共享单车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各大城市路边排满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
6月16日,共享单车公司摩拜单车宣布完成6亿美元的E轮融资,创下共享单车行业单笔融资的最高纪录。实际上,2017年以来,摩拜单车累计融资已超10亿美元,此轮融资后,摩拜单车估值约30亿美金,高居行业榜首。摩拜在融资上大获成功,ofo将融资5亿美元的消息亦不胫而走。与此同时,拥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彩虹共享单车横空出世,刚刚完成千万元天使轮投资,目前A轮1.7亿融资正在筹备期。
一年多来,众多共享单车公司先后获得投资,除了两家领头羊以外,还有约近30家初创公司活跃在单车共享领域。“成功的融资案例”、“鲜活的事实经验”激励着一批批相信“只要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的创业者前仆后继地奔向了共享行业。
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形势下,共享经济空前火爆似乎就是现代商业的“灵丹妙药”,如今衣食住行等各行各业都开始玩起了共享。在以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如火如荼的时候,有人已经开始质疑共享经济火爆的商业模式下可能会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泡沫。事实上,这样的质疑不无道理,因为快速增长共享行业在某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市场已饱和。
4.悟空单车倒闭初露共享泡沫端倪

6月13日,重庆战国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悟空单车”在正式运营了5个月之后,在其官微发布声明终止服务退出共享单车市场,成为业内首家退出共享单车市场的企业。
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了追共享单车的“风口”,搭进去300多万元,1000多辆单车也不见了踪影。他表示,对于小公司而言,共享单车行业头部集中效应太严重,摩拜和ofo等企业在各种资源方面存在极大优势,已对整个行业形成虹吸效应。
6月19日,金沙江创投创始人朱啸虎在朋友圈转发了一则某第三方数据机构出具的 《ofo活跃用户、用户增速远甩摩拜,稳居第一》报告。马化腾回应称“从微信支付看摩拜高一倍多的,另外智能机和非智能机未来价值和潜力还是很不同的。”两位大佬就共享单车谁是第一的激辩截图瞬间刷爆朋友圈,他俩围绕共享单车的用户数据之争、智能化之争、铺量多是否是决胜关键等三个问题展开争论。
种种迹象表明,共享单车市场正在面临着一场生死较量。摩拜最新官方数据显示,摩拜单车在海内外超过100个城市运营超过500万辆智能单车,日订单量最高超过2500万个,注册用户超过1亿户。ofo虽然没有公布最新数据,但根据艾瑞咨询5月数据显示,ofo月度活跃用户增长至6272万户。小品牌企业在资金、资源、供应链以及产品系统上、网络推广(28推)上都与行业头部企业存在较大差距,悟空单车的倒闭也预示着妄想通过共享经济一飞升天的创业者的梦想可能就要变成黄粱美梦了。
从近几年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共享单车发展过于迅猛,短短几年时间,就完成了传统行业几十年的成长历史。随着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涌入,人行道、颜色、供应链等相关资源越来越少,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悟空单车是第一个倒下的,但也绝不是最后一个,随着未来竞争的不断加剧,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单车企业步入悟空单车的后尘。
纽约时报援引毕马威(KPMG)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了310亿美元,同比增加近五分之一,大量投资流向了共享公司。如今,国内资金过剩的现象已经凸显,在缺乏技术和模式创新的支撑下,被资金炒热的共享经济总有倒闭的一天,共享经济的泡沫在资本的助推下正越吹越大。
5. 共享鼻祖Uber深陷危机吹大共享经济泡沫

进入2017年以来,共享经济鼻祖Uber像开了挂似的经常登上媒体头条,而且都是负面新闻。据悉,面临CEO无限期休假的Uber麻烦不断,近期的数据表明,这家在线打车巨头正在失去其美国市场的优势。一方面,研究公司Second Measure表示,Uber的美国市场份额从今年初的84%下降到5月底的77%,来自旧金山的Lyft正不断冲击着旧有秩序。另一方面,在管理层丑闻不断的背景下,投资者也越来越变得举棋不定,Uber在全球也面临着严峻竞争,类似印度Ola及东南亚Grab这样的公司正在蚕食着Uber的海外市场。
任何共享经济项目,都需要根植于用户的真实需求,需要立足于服务好客户,否则即便融资成功了,也注定不会走太长远。共享经济需要创业投资资金的扶持和孵化,投资应该立足于服务好实体经济的发展,服务好客户各种潜在需求。否则,共享经济很容易沦为资本狂欢下的又一场泡沫化运动。
从Uber陷入危机到悟空单车倒闭,共享经济产生泡沫的迹象越发明显。随着共享行业的进一步膨胀,共享经济的进一步神化,还会有越来愈多的资本和创业者加入进来,一旦到了预期目标不能实现梦想破灭的时候,或许就是共享泡沫破裂的时候。(大卫)
第4个回答  2021-04-08

什么是共享经济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