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

急!!!!!!!!

希望对你有帮助:
1、“文质彬彬”出于《论语·雍也》
原文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质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侥幸的避免灾祸。”

2、“三十而立”出于《论语•为政》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说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3、“人而不仁,如乐何?”出于《论语•八佾》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舆其奢也,宁俭。丧,舆其易也,宁戚。”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怎么能运用乐呢?”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4、“郁郁乎文哉”出于《论语•八佾》
原文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问事。”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闻。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5、“观过知仁”出于《论语•裹仁》
原文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
孔子说:“人们的错误, 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的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个人及他的团体在这方面)有没有仁德了。”

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出于《论语•裹仁》
原文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思念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至更多的怨恨。”

7、“闻一以知十”出于《论语•公治长》
原文
子谓子贡曰:“女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谁会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与颜回比呢?颜回听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他。”

8、“朽木不可雕”、“听其言而观其行”出于《论语•公治长》
原文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宇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9、“君子可欺不可罔”出于《论语·雍也》
原文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译文:
宰我问道:“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说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啦,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10、 “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出于《论语•学而》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前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很少有真诚的。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5、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使老百姓忠厚老实了。”

6、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7、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8、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0、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1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评析
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有的解释者说,这是孔子安贫乐道、不求名位的思想。这种解释可能不妥。这不符合孔子一贯的主张。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1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1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1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17
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