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凝胞宫是啥病咋治

如题所述

疾病名称(英文) cold accumulation in uterus
别名 西医:痛经,闭经,胎盘滞留,子宫肌瘤,不孕症
中医释名 本证缘于经行产后血室正开,寒邪侵袭;或内伤生冷,阴寒内生,血为寒凝,阻滞胞宫所致。
中医病因 大多诱因明显,发病突然,以寒、瘀、不通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种实证。
中医病机 日久寒伤阳气,可形成实中有虚或转化为胞宫虚寒证候。常见于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痛经、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下、症瘕、不孕症等病中。
体征 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减少,经色紫黯有块,经行涩滞不爽,或经来骤止,继而闭经,或经行小腹绞痛,得热痛缓,肢冷畏寒,面青唇黯;或见产时胞衣不下,产后小腹冷痛,恶露当下不下,或虽下甚少,小腹内结块,疼痛拒按;或症瘕出血,或宫寒不孕。舌质谈,苔薄白而润,脉沉紧或沉迟。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温经汤加减:当归12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莪术10克、党参15克、艾叶l0克、桂枝6克、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胞宫寒凝为主者。(2)桂枝茯苓丸加减:桂枝6克、茯苓15克、桃仁10克、赤芍l0克、丹皮l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寒凝血瘀为主者。以上方药,水煎取汁约300毫升,温服,日2~3次,每日1剂。
2.加减变化:若痛经伴呕吐者,基本方(1)加吴萸6克、法夏10克;腹痛且胀,去白芍,加乌药12克,香附12克;经闭不行,加川牛膝15克、桃仁12克;带下量多,加白芷10克、苡仁l 5克。若症瘕出血者,基本方(2)加炮姜炭6克、阿胶12克;产后腹痛,恶露不下,加炮姜6克、益母草30克。
(二)外敷药物
1.麝香风湿油外擦:在关元、中极、气海穴上各用麝香风湿油2~3滴,然后顺时针按摩3~5分钟,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当小腹发热并内传时,疼痛可止。本法用于痛经剧烈,急需缓解时。
2.肉桂10克研末,姜汁调后敷脐部,每日1换,5天为1疗程.用于胞寒腹痛。
3.附子、肉桂各10克,当归、玄胡、红花、川芎、莪术、吴萸、郁金各30克,巴豆霜3克,共研粗末,炒热后布包温熨下腹胞宫处。每日2次,l料可用5次,5天为1疗程。适用于闭经、痛经、症瘕等。
(三)熏洗疗法吴萸、杜仲、蛇床子、五味子各30克,木香、丁香各15克,水煎取汁1000毫升,趁热先熏后洗,每晚1次,每次15~20分钟。7天为l疗程,经期停用。用于寒客胞宫之痛经、阴冷、不孕。
(四)饮食疗法
(1)芎楂糖茶:川芎10克、山楂15克、红茶6克、红糖适量,水煎去渣取汁当茶饮。日1料,7天为l疗程。
(2)椒姜糖酒汤:干姜30克,洗净切片,加红糖30克,加水300毫升,煮沸后投入花椒5克,煎汁200毫升,加适量米酒,1日2次温服,5天为1疗程。
施治要点:
(一)本证多见年青体壮妇女,因摄生不慎,受寒饮冷之后突然发病,如属正盛邪实之候,治当祛邪为先,诸如散寒、祛寒、温寒、逐寒之法,皆可选用,但使阴寒邪去而胞自暖煦。然而辛温燥热之品必须随证增损,中病即止,不可太过,否则恐有消烁阴精之弊,临证当谨守病机,辨证而施。
(二)寒性凝滞,客于胞宫血室之地,冰伏必致凝瘀。举凡温经散寒之时,皆伍活血化瘀之品,以疏浚地道,通调讯水。如若选择温性活血药如归、芎、桂枝之类,一药同兼数功,则更洽合机宜。
(三)本证治疗,重在经期,藉胞宫泻而不藏之时,因势利导逐寒外出,可望立竿之效。若迁延失治,寒邪伤阳,则须平时预服温补,经期再用前法,才无伤正之虞。
中药
针灸 1)取穴气海、归来、血海、次髎,三阴交、肾俞等,平补平泻,针后加灸。在月经来潮前7~10天开始,隔日1次,直至经净。适用于寒凝血瘀之痛经。(2)取穴子宫(双侧),针刺0.8~1.0寸深;曲骨、横骨,直刺0.6~0.8寸深,平补平泻,留针l0~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用于子宫肌瘤。
推拿按摩 以关元穴为中心,揉压10分钟;双侧三阴交5分钟;点压地机、丰隆各5分钟;擦骶部50次,每日1次,10次为l疗程,适用于痛经、不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