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路现状

如题所述

我国公路发展现状

公路运输是陆上运输方式之一,其灵活机动、迅速方便以及提供

门到门


流服务的特点,使其不仅成为一个独立的运输体系,也成为铁路车站、港口和机
场集散物资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公路交通建设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建国初期,
由于对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认识不足,公路

长期滞后

于国
民经济的发展。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公路基础设施成为
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最薄弱环节,出现了

全面紧张

的局面。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
中央将交通运输事业尤其是公路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紧
迫性任务,公路建设得以迅速发展。截至
1997
年底,全国通车里程达
122.6

km

二级以上公路达
13.09

km

高速公路达
4771km

高级、
次高级路面铺装率

38.1
%,
实现了全国县县通公路,
乡镇通公路的达到
98.5
%,
行政村通机动车
的达
85.8
%。

新世纪以来,我国继续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公路建设获得了
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使

全面紧张

的交通状况在近几年内得到根本改变,取得了
一系列不平凡的成就。

其一,公路基础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新世纪以来的几年,无疑是我国公路
运输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一)公路建设规模快速增长。改革开放
30
年来,公
路通车总里程由
89
万公里增长到
358
万公里,公路建设年投资规模由
1978
年的
4

9
亿元增长到
2007
年的
6490
亿元,提前
13
年实现了总长
35000
公里的“五
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的基本贯通。

(

)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
发展迅速。

1988
年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
成通车,

2007
年底,
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
54000
公里,
稳居世界第二。
2000
年,国道主干线京沈、京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在我国华北、东北、华东之间形
成了快速、安全、畅通的公路运输通道;
2001
年,有“西南动脉”之称的西南公
路出海通道经过
10
多年的艰苦建设实现了全线贯通,
西部地区从此与大海不再遥
远。
2002
年年底,
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一举突破
2.5
万公里,
位居世界第二位,
2004
年年底超过
3
万公里。
除西藏外,
各省、
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已拥有高速公路,

15
个省份的高速公路里程超过
1000
公里。辽宁省和山东省已实现了省会到地
市全部由高速公路连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
速公路网络也正在形成。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延伸,规模效益逐步发挥,人
们切身感受到高速公路带来的时间、空间观念的变化,在山东、辽宁、广东、江
苏等地,省会到地市当天可以往返,这在过去难以想象。我国高速公路持续快速
发展,使公路基础设施总体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随着京沪、京沈、京石太、
沪宁合、沪杭甬等一批长距离、跨省区的高速公路相继贯通,我国主要公路运输
通道交通紧张状况得到明显缓解,长期存在的运输能力紧张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

)
农村公路建设稳步推进。
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农村公路只有
59
万公里,

2007
年,农村公路总里程达
313
万公里。已有
99

O
%的乡镇和
88

2
%的建制
村通了公路。
而国家对公路的投资仍在加大。
2006
年,
我国公路投资高达
6231.05
亿元,比
2005
年增加
746.08
亿元,同比增长
13.6%

2006
年末,全国公路总里
程达
345.70
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
11.18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
4.5

公里,比
2002
年末增长
80%
,位居世界第二。与此同时,在解决农村地区

出行


方面,
国家通过财政投资建设农村客运站,
补贴跑农村运输的营运客车等方式,

到去年底,全国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到
83

2
%,广大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和农
村地区的物资运输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其二,
公路运输的能力迅速增长。
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
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公路运输业成为服务范围最广,承担运量最大、运输组织
最为灵活、运输产品最为多样的运输服务业。公路客货运输快速增长,服务国民
经济能力显著增强。
2006
年,日均运送货物
4017
万吨,全年货运量达到
146

6
亿吨,
占综合运输总量的
72
%;
日均运送旅客
5097
万人次,
全年客运量达到
186

1
亿人次,占综合运输总量的
92%
。高速公路每天运送跨省旅客
100
万人次以上。
全行业实现增加值
4363

7
亿元,
对GDP的直接贡献率达到
2.1
%。
公路运输在
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明显增强。另外,公路运输在应对春运和

黄金周


流高峰、抢运煤电油粮、抢险救灾等重要时段和重点物资的运输中,都发挥出重
要的基础作用。

其三,公路运输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和企业兼并重
组,全国公路运输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以资产为纽带,企业兼并、重组和改制步
伐加快,涌现出一批诸如中远物流、中外运等大型运输企业,集约化、规模化、
网络化经营水平和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初步形成大型专业集团主导行业发展方
向的市场格局;
各地采取有效措施,
不断优化车型结构,
提升运输装备水平。
2006
年全国中高级客车数量比
2001
年增长近
1
倍,营运货车平均吨位比
2001
年增长

73
%。货车重型化、厢式化、专业化日趋明显,专用车辆和重型货车的数量比
2000
年增长了
1
倍。经营结构也有所改善,旅游客运、现代物流、小件快运、连
锁维修、汽车租赁等新型服务方式快速发展,进一步满足了社会不同层次的运输
需求。

其四,
运输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2006
年全国货运车辆公路交通安全事故发
生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都与往年相比下降了不少。在公路
运输市场管理方面,加强了行业监管和社会监督,市场秩序得到明显好转,守法
诚信经营的意识明显增强,违法违规行为明显减少,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正在逐
步形成。

其五,公路运输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在公路运输信息化建设方面,各地普
遍实行了政务公开,推广应用了公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卫星全球定位和导航系
统、行车记录仪、联网售票系统等先进设备,加快普及了联网售票、电子屏幕显
示、货运信息配载和汽车维修、综合性能检测等电子技术,有效提高了公路运输
行业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2006
年万车死亡率同比下降了
20
%。

我国公路运输业在取得上述巨大成绩的同时,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问题和
不足。这主要表现在:

一、从总体上看有效供给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全国公路网络和运输站场
的总体数量和结构,还不能满足运输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公路运输站场的发展仍
然落后于公路建设;公路运输的车辆、组织和经营结构仍欠合理;营运车辆空驶
率高,能耗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低;城乡交通一体化的进程比较缓慢,城乡
客运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公路运输的管理和经营水平、信息化建设仍然有待进一
步提高和加强。

二、公路运输稳定性依旧不够。虽然道路运输业的集约化程度有所提高,但
市场主体依然处于多、小、散、弱状态,缺少处于主导地位的大而强的企业。同
时还面临铁路提速、城际轨道建设、燃油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

三、运输市场还不够规范,市场主体集中度比较低。从全国看,非法运输屡
禁不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止。车辆超限超载还未从源头上得到彻底治理。运
输市场中地区封锁现象依然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仍时有发生,继续整顿和规范
市场经济秩序的任务仍很艰巨。运政队伍建设和规范执法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另
外,还存在公路建设基础薄弱,收费不规范,办事效率低下,系统不完善,司机
职业化程度非常低,管理人才、市场人才的缺乏等诸多问题。

为此,我国的公路运输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文章:

一是继续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交通部的规划,

十一五

期间要进一
步完善公路网络,
其中高速公路将达到
6.5
万公里,
二级以上公路达到
45
万公里,
农村公路达到
180
万公里。要加快区域和城乡交通一体化的进程,科学规划公路
运输站场布局,增加站场建设投入,建设一批客运枢纽、物流园区。要进一步发
展运力,增加运量,提高应急保障能力。通过市场政策引导,车辆车型结构将得
到进一步改善,中高档客车比例将达到
75%
左右;重型货车、专用货车和厢式车
的比例也会大幅度提高。公路运输客运量年均增长
6%
左右,货运量年均增长
4%
左右。
同时,
要进一步加强应急运输保障体系建设,
确保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保障国家重点物资、抢险救灾物资的运输和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期的旅客运输。

二是加快运输服务产业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健全车辆技术服务保障体系,推
进机动车维修企业连锁经营,提高机动车维修质量和服务水平,建立全国机动车
维修救援网络。进一步推动驾驶员培训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建立驾驶
学校和教练员的诚信考核制度,提高培训质量。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汽车制造
企业开发生产安全环保、经济可靠的车型,鼓励中高级客车和厢式货车、专用车
辆、集装箱车辆、多轴重型货车以及小型货车发展,加速淘汰能耗高、性能差的
运输车辆。加快发展农村客运,需要统筹规划城乡客运线路布局,合理配置客运
资源,
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
要鼓励企业发展农村客运线路,
方便农民群众乘车。
此外,还应当重视培育和规范货运代理市场,对危险货物和大型物件运输应当实
行专业代理。

三是大力提高公路运输组织服务水平。要通过大力改进服务质量,建立市场
主体的质量信誉考核体系,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秩序,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在公
路客运方面,要提高城乡客运一体化程度,做好城乡客运网络的衔接,提高客运
通达水平,逐步使所有通公路的乡镇和行政村开通农村客运班车。在货运方面,
要以国家高速公路网为依托,大力发展快速客货运输,继续加快运输组织、经营
和运力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快速客货运输网络。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股
份制改造,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鼓励发展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小件快
运、多式联运、城市物流配送等运输组织形式,引导货运企业逐步向现代物流企
业转化。

四要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科学发展。应当逐步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公路运输管
理信息平台,鼓励企业建立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卫星导航定位、行车记录仪
和条形码技术,加强对车辆的动态管理;鼓励运输和维修企业、运输站场和应用
先进技术和设备,实行计算机管理;鼓励和引导企业选用能耗低的运输车辆,降
低燃料消耗和废气排放;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倡导标准化运输、甩挂运输等组
织方式,提高车辆实载率,减少车辆空驶。另外,还要更加重视运输安全,采取
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降低交通安全
事故率。

五是加强法制观念,规范运输市场。要认真落实公路运输有关的法律法规,
加强运政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惩处各种违法
违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应当充分运用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加
强管理,诚信经营,改进服务。要利用经济杠杆引导行业发展,根据行业发展导
向,调整有关运输政策,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继续引导和鼓励各种经济成分
投资公路运输业,
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资产重组。
进一步打破地区封锁,
鼓励企业跨地区经营,
促进公路运输市场的统一开放;
推动区域公路运输一体化。
同时,应当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认真落实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承诺,加强与周边
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发展国际公路运输。

总之,
道路是国家的经济命脉。
虽然中国道路发展迅速,
但是中国对道路发展的
速度与质量的要求远远高于现状。这就需要道路建设者们在完成“五纵七横”国
道主干线建设的成就下继续努力,加快中国道路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