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瞻字思远文言文阅读答案

纪瞻字思远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詹幼孤,为祖母所养。祖母终,居丧毁顿,杖而后起,遂以孝闻。家富于财,年又稚弱,乃请族人共居,委以资产,情若至亲,世以此异焉。性质素弘雅,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司徒何劭见之曰:“君子哉若人!”
初辟公府,为太子舍人。镇南大将军刘弘,请为长史,委以军政。弘著绩汉南,詹之力也。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陈人王冲拥众荆州,素服詹名,迎为刺史。詹以冲等无赖,弃还南平,冲亦不怨。其得人情如此。迁益州刺史,领巴东监军。詹之出郡也,士庶攀车号泣,若恋所生。
俄拜后军将军。詹上疏陈便宜,曰:“今大荒之后,制度改创,宜因斯会,厘正宪则,先举盛德元功以为封首,则圣世之化比隆唐虞矣。”元帝雅重其才,深纳之。及敦作逆,明帝问詹计将安出。詹厉然慷慨曰:“陛下宜奋赫斯之威,臣等当得负戈前驱,庶凭宗庙之灵,有征无战。如其不然,王室必危。”贼从竹格渡江,詹与建威将军赵胤等击败之。贼平,封观阳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上疏让曰:“臣虽忝当一队,策无微略,劳不汗马”。不许。时王敦新平,人情未安,詹抚而怀之,莫不得其欢心,百姓赖之。疾笃,以咸和六年卒,时年五十三。
初,京兆韦泓丧乱之际,亲属遇饥疫并尽,客游洛阳,素闻詹名,遂依托之。詹与分甘共苦,情若弟兄,并荐之于元帝。自后位至少府卿。既受詹生成之惠,詹卒,遂制朋友之服,哭止宿草,追赵氏祀程婴、杵臼之义,祭詹终身。
                                                           《晋书·列传第四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委以资产,情若至亲               委:托付。
B.素服詹名,迎为刺史               素:一向。
C.詹抚而怀之                       怀:怀念。
D.弘著绩汉南                       著:显著。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应詹“受器重”和“得人情”的一组是(    )
A.司徒何劭见之曰:“君子哉若人!”/ 弃还南平,冲亦不怨
B.元帝雅重其才,深纳之 / 士庶攀车号泣,若恋所生
C.素闻詹名,遂依托之 / 素服詹名,迎为刺史
D.臣等当得负戈前驱 / 百姓赖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詹很讲孝道。祖母死了,他因悲痛过度而身体虚弱,走路要用拐杖;族人生活不富裕,他请到家中一起生活。
B.王冲仰慕应詹的名声,恭请他担任荆州刺史;应詹认为王冲是个“无赖”之人,就离开了荆州,王冲并没有责备他。
C.应詹深得老百姓的爱戴,前往益州上任,老百姓拉着马车,舍不得他走;平定王敦的叛乱后,他设法稳定人心,深得老百姓的信任。
D.韦泓同应詹非亲非故,应詹不但救助他,与他同甘共苦,还在元帝面前推举他。应詹的这种大义,得到了回报,韦泓终身祭祀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
译文:                                                                  
②詹之出郡也,士庶攀车号泣,若恋所生。
译文:                                                                  
③今大荒之后,制度改创,宜因斯会,厘正宪则。
译文:                                                                


    答案:

(1)C(2)B(3)A(4)①别人即使有所冒犯,他也不计较,凭着学问文章而为人称道。②应詹离开南平郡时,读书人和老百姓都拉着马车痛哭,就像留恋生养他们的父母。③现在,动荡刚刚结束,是国家制度改革与草创的时候,应该趁着这个机会,整顿订正法律。   

解析:

(1)C(安抚)
(2)B(A.何劭的赞美之词 / 得人情; C.韦泓对他的仰慕 / 得人情(受器重); D.应詹表的决心 / 百姓对他的信赖)
(3)A(“族人不富裕“在文中没有依据,他帮助族人的行为,也不能算是一种孝道。)
(4)见译文。

    参考译文: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应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被祖母抚养长大。祖母去世,在丧期中,悲哀过度而身体虚弱,需要拄着拐杖才能起身,于是凭着孝道而出名。应詹家里非常富有,年纪又小,于是把族人请到家里来一起生活,把家财委托给他们来掌管,像非常亲近的亲人那样有感情,社会上的人因此特别地看重他。应詹生性质朴高雅,别人即使有所冒犯,他也不计较,凭着学问文章而为人称道。司徒何劭看见他,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啊!”
    开始被官府征召,担任太子舍人。镇南大将军刘弘,聘请他担任长史一职,把军政大事都交给他处理。刘弘在汉南政绩显著,这主要是应詹的功劳。恰逢蜀地杜畴叛乱,前来攻打应詹所在的郡县,经过艰苦的战斗,打败了杜畴的叛军。不义,又与陶侃一道在长沙打败了杜弢,缴获的叛军的物资中,有许多金银财宝,应詹一点都没有拿,只拿了一些书籍,没有人不为之感叹。陈地人王冲有很多的士兵盘踞荆州,一向仰慕应詹名声,迎接他担任荆州刺史。应詹认为王冲等人没有才干,不中用,辞去官职,回到南平,王冲也不怨恨应詹。他受人钦慕到了如此程度。升迁为益州刺史,兼任巴东监军。应詹离开南平郡时,读书人和老百姓都拉着马车痛哭,就像留恋生养他们的父母。
    不久应詹被授予后军将军。应詹上疏陈奏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事,说:“现在,动荡刚刚结束,是国家制度改革与草创的时候,应该趁着这个机会,整顿订正法律,先推举那些有高尚品德和大功的人,首先加以封赏,这样对社会的教化可以同虞舜时相媲美。”元帝器重他的才能,完全采纳了他的建议。等到王敦叛乱,明帝问詹该怎样应付。应詹陈辞慷慨地说:“陛下应该发帝王愤怒之威,我们定会拿着武器走在前面,希望凭借祖宗在天之灵的保佑,出兵主伐而不会遇到抵抗。如果不这样,国家就会有危险。”叛军从竹格渡江,应詹与建威将军赵胤等人一起打败了叛军。叛乱平息后,元帝册封应詹为观阳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应詹上疏推辞说:“我虽然勉强算作是参加战斗,但没有出一点计策,没有冲锋陷陈的功劳。”元帝不同意。这时王敦的叛乱刚刚被平定,老百姓情绪还没有稳定,应詹尽力抚慰百姓,老百姓都非常高兴,很信赖他。应詹病重,在咸和六年时去世,当时年纪是五十三岁。
    当初,京兆的韦泓在政局动荡的时候,亲人遇饥荒和瘟疫都死了,逃乱到洛阳,韦泓平素听说应詹名声,于是就去投靠他。应詹与他同甘共苦,感情像兄弟一般,并把他推荐给元帝。韦泓后来官至少府卿。既然蒙受应詹救助推荐成恩惠,应詹死后,于是定做了朋友的丧服,大声痛哭,并住在应詹的坟墓旁,可以比得上赵氏孤儿祭祀程婴、杵臼的道义,终身祭祀应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17

孔觊,字思远,会稽山阴人。少年时代就正直有气节,把明辨是非作为自己的责任。他性情急躁,酗酒任性,每次喝醉总是整天不醒,对同僚多有欺凌轻慢,尤其不愿曲意侍奉权要得宠的人物,那些人无不对他又怕又恨。他不置办产业,家里经常很贫困,财务无论多少,都不曾在意。他做二府长史,典签谘事时,(手下人都很畏惧他)他不叫上前他们不敢上前,他不让离开他们不敢离开。虽然喝酒的日子居多,但他却清楚地了解政事,酒醒的时候判决,不曾有过阻滞。众人都说:“孔公一月二十九天醉,胜过世人二十九天醒。”世祖每次想引见他,总是先派人看他酒醒了没有。

他性格真诚朴素,不喜文饰,遇到宝玩,使用绝不迟疑,而其他东西即使粗破,也终不改换。孔觊的弟弟孔道存、堂弟孔徽,经营了很多家产,两个弟弟请假向东回家乡,孔觊前往江中的小沙洲上去迎接他们,(见他们随身携带)十多艘的货物,都是绵绢纸席之类。孔觊见了假装喜欢,对他们说:“我近来很贫困,很需要这些东西。”于是就吩咐把它们放在岸边,随后神情严厉地对他们说:“你们总也算是个读书人吧,为什么到了回家去做商人的地步呢?”命令手下人放火焚烧货物,直到烧尽才离去。

孔觊后来做了司徒左长史,孔道存接替孔觊任后军长史、江夏内史。当时东部大旱,京城米贵,一斗将近一百钱。孔道存担心孔觊生活非常困难,就派下属官员运了五百斛米送给他。孔觊叫来那个官员对他说:“我在那里(江夏)三年,离职的时候,连路上的口粮也没有备好。我二弟到那里不久,怎么就能得到这么多的米呢?你可以载上米再回到那里去。”那官员说:“自古以来没有载米逆水而上的,京城米贵,请求你就在这里卖掉吧。” 孔觊不答应,官员只好把米再运回去。

太宗即位,当时上游反叛。皇上派遣都水使者孔璪到东部去慰劳。孔璪到了以后,劝告孔觊说:“废帝奢侈浪费,仓库的储蓄已经耗尽,京城财物空虚,用品已经用完,现在南北并起,远近叛离,如果率领五郡的精锐,在三吴招兵买马,事情没有不成功的。” 孔觊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就发兵起事,传送讨伐的檄文。太宗派遣建威将军沈怀明向东讨伐。会稽听说西军越来越近,将士有很多逃亡,孔觊不能再加以控制。上虞令王晏起兵攻郡城,孔觊因为东西同时逼迫,很忧虑,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个随从用一条小船载着他,逃窜到嵴山村。村里的人把他捆起来送给王晏,王晏对他说:“这事是孔璪干的,不关你的事,你可以写一封自首书,我会替你向上申报的。” 孔觊说:“江东的事情没有不是我本人策划的,把罪过推给别人以求活命,只有像您这样的人才会去做。” 王晏于是在东门外将他斩首。临死的时候他要喝酒,说:“这是我平生的爱好。”死时五十一岁。

1、纪瞻(253年-324年),字思远。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东晋初年名士、重臣。出身世宦家族,为江南士族代表之一。与顾荣、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 。西晋时历任大司马东阁祭酒、鄢陵相等职,后弃官返乡。

2、307年(永嘉元年),纪瞻与顾荣等共同平定陈敏之乱。在协助琅玡王司马睿(即晋元帝)立足江左时多有功劳,并于312年(永嘉六年)领军击退南侵的石虎,在军中颇有威信。此后官至尚书右仆射,封临湘县侯。晚年时疾病缠身,屡次请辞均未获准许。

3、王敦之乱时,纪瞻引进郗鉴以助朝廷抗衡王敦,受晋明帝司马绍倚重。于王含举兵攻建康时,纪瞻重病在床,但仍受明帝命,担任领军将军,卧护宿卫六军。叛乱平定后,于家中受任骠骑将军、散骑常侍。不久即逝世,年七十二。获赠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穆。此后更为追封华容子。

4、纪瞻性格沉默宁静,喜读书,通音乐。其作品今多不存,《全晋文》收录有其作品奏疏 。纪瞻亦善书法,《淳化阁帖》录其作品《昨信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