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将军各所在的地区是什么?

如题所述

  十大将:粟裕(湖南省会同县)(1907-1984)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军事战略家、战术家,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连长、营长、支队长,六十四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教导师政治委员,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红十军团参谋长,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中创造过3人俘敌100人的记录,因此被朱德称为“青年军事家”。
  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今武汉市黄陂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被毛主席称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三十四团任代理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和黄麻起义。
  黄克诚(1902-1986)湖南省永兴县人,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革命军任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教官。参加了北伐战争和湘南起义。
  陈赓(湖南省湘乡县)(1903-1961)原名陈庶康。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性格诙谐,两次结婚,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救过蒋介石的命。1926年赴苏联学习,次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任营长。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1927年5月5日在汉口与上海代表王根英结婚。
  谭政(湖南省湘乡县)(1907-1988)原名谭世铭。1927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特务营任文书、书记。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萧劲光(湖南省长沙)(1903-1989),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党卓越的海军军政领导人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赴苏联学习。192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六师党代表。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赴苏联入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军事。1930年回国。
  张云逸(广东省文昌县(今属海南省))(1892-1974)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海南省文昌县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参加辛亥革命和讨袁护国战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战争。曾任国防革命军旅长、师参谋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广州、香港做党的秘密工作。一九二九年参与领导百色起义。
  罗瑞卿(四川省南充县)(1906-1978)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
  王树声(湖北省麻城县)(1905-1974)原名王宏信。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长。一九二七年参与领导黄麻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分队长、大队党代表,鄂豫游击区总预备队总指挥,红一军第一师支队长、团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兼三十三团团长,第十一师师长,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师长、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三十一军军长,西路军副指挥,红九军军长。
  许光达(湖南省长沙市)(1908-1969)原名许德华。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8-07
十大将军-粟裕简介 1984年1月25日,粟裕在中顾委举行的春节茶话会的书面发言中坚定地说:“共产党人的气概,从来都是知难而进的。”“我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真理,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前途,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美好未来,是满怀必胜的信念的。” 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卓越的军事家。1907年生,湖南会同人。侗族。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井冈山斗争,转战赣南、闽西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被朱德赞誉为“青年军事家”。1934年7月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转战闽浙赣皖边。1935年1月任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在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领导部队开展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4月任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率部挺进江南敌后,首战韦岗告捷。接着率领第2支队在南京、芜湖、潥水地区抗击日军。1939年8月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同陈毅一起,率部开辟了苏南抗日根据地。1940年7月率部挺进苏北,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兼参谋长。10月参与指挥黄桥战役,粉碎了4倍于己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巩固发展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开创了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1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苏中区委员会书记。在临江濒海、交通发达的平原水网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挫败日伪军频繁“扫荡”、“清剿”和“清乡”,建成了巩固的苏中抗日根据地。1944年3月开始对日军发动局部反攻,组织指挥车桥战役,创华中敌后歼灭战的范例。同年12月率第1师主力南渡长江,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又兼中共苏浙区委员会书记,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浙东抗日根据地,开辟了浙西抗日根据地。1945年指挥所部在天目山区对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3次自卫反击战,率先实现了从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 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华中、华东和第三野战军主要指挥员,组织指挥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积累了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第一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常委等职,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84年2月5日病逝于北京。 十大将军-黄克诚简介 1902年出身于湖南省永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在湘南起义中参与领导永兴年关暴动,并率部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代主任等职。 抗战期间,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第三四四旅政委,第二、四纵队政委,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苏北区党委书记。 抗战胜利后,进军东北,领导创建西满根据地,任西满军区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副书记、代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委,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天津解放后,曾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兼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建国初期,任湖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政委。1954年后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第八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山西省副省长,中央军委顾问。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同彭德怀等一起被错定为“反党集团”。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残酷迫害。1978年12月,被平反昭雪。 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委员,中纪委常务书记;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6年12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 十大将军-谭政简介 1906年出生,原名谭世铭。湖南湘乡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特务营任文书、书记。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一团秘书,红四军军委秘书长、军政治部训练部部长,红十二军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建国后,历任中南军区暨第四野战军第三政委兼干部管理部部长,中南局第一副书记,华南分局第三书记,华南军区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主任,中央军委常委、顾问,国防部副部长,中央监委副书记。 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8年11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 十大将军-萧劲光简介 萧劲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杰出军事家。1903年生,湖南长沙人。1920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曾两次赴苏联军事学校学习。1930年12月后历任军区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军参谋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军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许多战役战斗和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3年11月被“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诬陷为“罗明路线在军队中的代表”,受到错误处理。在逆境中,他相信党,毫不动摇自己的信念,忍辱负重为革命工作。遵义会议后,中央纠正了对他的错误处理。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共陕甘省委军事部部长兼红29军军长,1937年初,任红军后方司令部参谋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8-22
湖南6个
湖北2个
四川和广东各1个,具体如下:

1: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
2:王树声(1905-1974)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城县人。
3:许光达(1908-1969)原名许德华。湖南省长沙市人。
4:陈庚(1903-1961)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县人。
5: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
6:张云逸(1892-1974)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广东省文昌县人。
7:肖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
8: 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
9:黄克诚(1902-1986)湖南省永兴县人。
10:谭政(1892-1974)原名谭世铭。湖南省湘乡县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