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诗句"自有仙才"在哪首诗里,全诗是什么?

如题所述

这并是郑板桥的诗,唐代李商隐的《东还》。

全文: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云嵩阳寻旧师。

    译文:自己有成仙得道的潜质自己却不知道,十年间经常梦到自己采到灵芝仙草,西风吹过惊动大地,漫天黄云,天色已晚,还是回到嵩阳宫去找我以前的师傅吧。

    赏析:赏读该诗,可看出李商隐所表露归去寻师学仙只是一句托辞,所谓学道不过借此疏解自己内心不平与感叹自己命运的不幸,更有面对朝政种种荒淫无道的愤慨以及对正一步步走向衰败的唐皇朝的哀叹。


    作者: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18
这是李商隐的 《东还》 只是郑板桥很喜欢这首诗 ,经常写然后赠送身边的亲朋 ,有很多人以为是他写的其实不是的

东还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第2个回答  2015-09-16
并不是郑板桥的诗。
唐代李商隐的《东还》诗。
全文: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云嵩阳寻旧师。
延伸: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在政治上由于李商隐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第3个回答  2013-10-14
你好,满意望立即采纳,以免忘记,谢谢
  书七绝十五首长卷
一   船中人被名利牵,岸上人牵扯名利线。江水滔滔流不息,问君辛苦到何年。
二   枣花初落路尘香,燕掠麻池乍颉颃。一片黄云飞十顷,卖瓜棚下午风凉。
三   红藕花多映碧阑,秋风初起易凋残。池塘一段荣枯事,都被沙鸥冷眼看。
四   得福常兼祝亦轻,坦然无畏复无惊。平生秘诀今相付,但向君心可处行。
五   一池荷叶衣无尽,满地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往处,却移茅屋向深居。
六   四十年来海上游,水清鱼见不吞钩。钓竿砍尽重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
七   茶香酒熟田千亩,云白山青水一湾。若是老天容我懒,莫年来共白鸥闲。
八   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秋来见月多归里,自起开笼放白鹇。
九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入骨,门外寒流雪满山。
十   远公沽酒醉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十一
  一间茅屋在深山,白云半间僧半间。白云有时行雨云,回头却羡老僧闲。
  十二
  裴相功名冠四朝,许浑身世落渔樵。若论风月江山主,丁卯桥应胜午桥。
  十三
  先生结屋绿岩边,读易遥知屡绝编。不肯采芝惊世俗,恐人谤道是神仙。
  十四
  湓江江口是奴家,郞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屋盖,门前一枝紫荆花。
  十五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秋风动地黄云暮,归云嵩阳寻旧师。
第4个回答  2013-10-14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云嵩阳寻旧师。 注:郑板桥十分喜欢这首唐 李商隐《东还》诗,常用其独特的“板桥体”题写赠送亲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