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呀??

如题所述

如果从时间和史籍上考证,则首推纪念伍子胥说,最直接的记载是东汉曹娥碑上的记载的当地乡民五月纪念伍子胥的活动:“汉安二年五月 时迎伍君 逆涛而上 为水所淹...”,以及据吴越春秋中的第五章-夫差内传所记述,

伍子胥是被夫差赐属镂之剑自杀后,用鸱夷之器(一种革制酒器)裹了躯体投入江中,这与粽子的形象特别符合。伍子胥在吴越也被视为涛神。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通常来说都和龙有关(见闻一多《神话与诗》的《端午考》),也可能是迎涛神祭图腾的习俗。

习俗有吃粽子、驱瘟疫、瘟神、划龙舟、悬香草(菖蒲、艾草等)等。

扩展资料:

大中华地区、日本、琉球,端午节会划龙舟。划龙舟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因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因不得重用而投江,民众竞相划船希望找到他的尸体。

其实东亚地区的划龙舟并不限于端午才举行,龙舟竞渡的习俗也早于屈原之前已经存在,如姑苏就以龙舟有迎接潮水之神伍子胥的习俗。古人将船当作送走灾邪的工具,既然送邪,也就越快越好,于是便衍生出端午竞渡习俗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9
端午节

1.




端午节是中国重大传统
节日
,端是
"
开端
"

"

"
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
春节

清明


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
传统节日

端午节于
2006

5

20
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
年被确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
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
他两个分别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
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
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
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3.




2012

6

16
日,农历
5

5
日,星期三;
2013

6

6
日,农历
5

5
日,星期一。

4.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
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
名平,
是战国时代的
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
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
父兄均为楚王所杀,
后来
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
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
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
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
死前对邻舍人说:
"
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
便自刎而死,
夫差闻言大怒,
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因此相传端
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
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
父亲溺于
会员限时特惠最后一天,文档免下载券特权立即送
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
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
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
在今浙江绍兴,
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
纪念曹娥的孝节,
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
曹娥殉父之
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
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
后人为敬仰其诗,
复哀其忠勇事迹,
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
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
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啤
28
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
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5.




端阳节


《荆楚岁时记》

,
因仲夏登高
,
顺阳在上
,
五月正是仲夏
,
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
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
,
故称五月初五为

端阳节



菖蒲节

古人认为

重午

是犯禁忌的日子
,
此时五毒尽出
,
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
,

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

菖蒲节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
,
是皮肤病多发季节
,
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

:

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

古人端午吃棕时
,
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
长者为胜的游戏,
故又有

解粽节

之称。

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
:

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
,
家家饰小闺女
,
尽态极妍。已出嫁之

,
亦归宁簪以榴花
,
曰女儿节



天中节

古人认为
,
五月五日时
,
太阳重人中天
,
故称这一天为

天中节



重午节


,
属十二支
,
农历五月为午月
,
五、午同音
,
五、五相重
,
故端午节又名

重午节



重五节

,


些地方也叫

五月节



6.




划龙舟

在汨罗江畔,
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活动。
竞渡前一般都要先祭屈子庙。
来自
四面八方的人们,穿着新装,扶老携幼,并抬着龙头,先到屈子庙朝拜,供以粽子、包子、
酒水等祭奠屈原遗像。
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红绸系到
"
头龙
"
的头上,

"
头桡
"
将龙头扛到江
边洗浴,洗完后将龙头安于船首,这才开始赛龙舟。

吃粽子

"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
端阳,处处都端阳。
"
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
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悬艾草菖蒲

在我国民间有一句谚语:
"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
艾,即白艾,又叫家艾、艾蒿,是一种菊
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艾入中药,性温,味苦,可以祛寒湿。蒲,即菖蒲,是一种天南星科
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挥发性芳香油,可以提神、通窍、杀菌。端午节之际,我国南方地区家
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
形,或剪裁为小虎,贴上艾叶,称为艾虎,妇人争相佩戴,以避邪驱瘴。而用菖蒲作剑,插
于门楣,可以散发芳香,驱赶飞虫,清除污浊空气,或将艾叶和苍术、白芷、大黄、芸香等
中草药放在室内燃熏,能赶走蛇虫百脚
也是一种空气消毒的良方。此类习俗,在我国各地
非常普遍。
"
杏子黄,大夫忙
",
是说端午时分,因为夏季来临,天气渐转湿热的缘故,百病
易生。所以,端午节前后一段时间正是劝人们讲卫生、逐瘟疫、除虫害的日子。

佩香囊荷包

端午节来临时盛行佩香囊、佩荷包。
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
而且有襟头点缀之
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各种不同形状,
结成一串,五颜六色,玲珑夺目,既美观漂亮,又清香四溢,还可以预防某些传染性疾病。
而在节前,家家户户的媳妇、姑娘及眼明手巧的老太太,都要用七彩丝线、花布、绸缎等材
料,绣制成形态各异的荷包,以赠亲友和佩戴。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
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
"
鸡冠石
",
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
雄黄酒,
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
无纯饮的。
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
毒的功效,
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
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
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
消毒防病,
虫豸不叮。
古诗云:
"
唯有儿时不可忘,
持艾簪蒲额头王。
"
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
孩子们拿了艾叶,
戴上菖蒲,
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
"

"
字,
以辟邪防疫。
把雄黄酒洒在墙角、
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
,
必须
慎用。

7.




白蛇传的故事

过端午的那天早上,由千年修行白蛇精变成的白素真,就对他的随身丫环小青说
:
「今
天是端午,你赶紧到山上躲一躲吧!


因为民间的俗忌中,农历五月是「毒月」

「恶月」
,可能是因为天气渐转湿热的缘故吧,
许多

害频繁,而五月五日又是九毒日之首,因此在这一天,按习俗都要喝雄黄酒、
戴香包、
插蒲艾草

,都是为了要驱邪避恶。

小青走後不久,许仙不一会儿就回来了。

「娘子,快来!
快来!
我特别准备了美酒佳肴要与你一起过节呢!


许仙一进门就忙着将
手中提回的酒菜准备上桌,
并且一改这些日子以来的阴霾,
非常殷勤热络的招呼着
「小青呢?
叫他也一起来吧!
」许仙说。

白素真:
「小青啊,我让他出去买东西了,这

这酒我不能喝的



许仙:
「为什麽不喝,这雄黄酒可以驱邪避恶的。


白素真:
「相公,我不能喝啊

因为
……
因为,我已经有身孕了!


白素真话一说完,
只见许仙立刻抬起头来,
放下手边的事,
简直是用冲的冲到白素真的
身边。

「真的?你真的有身孕了吗?」许仙兴奋地说。

「是啊,我有身孕不能喝这酒的。
」白素真说。

「不能喝雄黄酒啊?有身孕了?怎麽都没有听你说呢?」许仙的表情显得有点奇怪。

迟疑了一会儿,许仙接着说:
「这雄黄酒,能驱邪避恶,你喝也好,宝宝喝了也好,喝了
它吧!
」许仙说这话时,口气十分坚定。

白素真心想:
「不喝只怕相公要起疑的!况且我有千年的修行,
这区区一杯雄黄酒,

会困住我不成?」
白素真当然也察觉到许仙对自己的猜疑,
於是硬着头皮喝下了一小杯的雄
黄酒。

没想到,
酒才下肚,
白素真立刻觉得天旋地转、

……
白素真知道大事不妙,
担心自己会现出原形,
跌跌撞撞的爬到床上,
断断续续的说着:
「相公,

……


出去
……


我不舒服,

……
我要休息一下



许仙一听,
这才紧张了起来。
「娘子,
你不要紧吧

要不要请大夫来瞧一瞧哇?
……


」许仙一边说着,一边往床边走了过去,掀开

子一

……
「哇!
」床上居然是一条又粗又肥的大白蛇!许仙当场就昏死了过去。

白素真休息了数十分之後,又变回人形。看到昏死在床边的许仙,立刻只身前往昆仑
山,盗取仙草将许仙救了过来。

只是清醒後的许仙,已不愿再与白素真同住,又加上法海
和尚强加阻拦,这一段人蛇相恋的爱情故事,最後终以悲伤的结局为故事画下句点。

插艾习俗的起源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
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
兵临邓州城下,
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
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
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
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
另一
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

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
里去?

那妇人回答:

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
都被徵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

你为什麽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

那妇人就说:

怀里抱
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
万一情况危急时,
我宁可丢掉自己
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

大嫂,好快
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
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
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
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
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
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
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
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18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屈原追答

给个好评吧,谢谢。

追问

大约多少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05

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屈原

第4个回答  2014-04-29
屈原和粽子龙舟喝熊黄酒追问

太少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