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水浒传》中,梁山上竖立着一面杏黄大旗,上面写有哪四个大字?

如题所述

《水浒传》中,梁山上竖立着一面杏黄大旗,上面写有:“替天行道”四个大字。

《水浒传》第六十一回中写到:卢俊义到了梁山后与山上的头领交手后见到这面杏黄旗:卢俊义寻思道:“须是赶翻一个,却才讨得车仗。”舍着性命,赶转山坡,两个好汉都不见了。只听得山顶上鼓板吹箫,仰面看时,风刮起那面杏黄旗来,上面绣着“替天行道”四字。

《水浒传》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间,出现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宋江、吴加亮(吴用)、晁盖等36人起义造反的故事,成为《水浒传》的蓝本。

扩展资料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它作为一种新的文体,从此在文学领域内确立了应有的地位,开始逐步改变以诗文为正宗的文坛面貌。

《水浒传》全书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巅峰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最终葬送了起义事业。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小说以高俅发迹作为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作者还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正是他们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不得不挺而走险,奋起反抗。

同时,小说还对田虎、王庆、方腊等其他地区的农民起义军作了一定的侧面描写,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时代的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以及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浒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26

《水浒传》中,梁山上竖立着一面杏黄大旗,上面写有:“替天行道”四个大字。

【出处】:

1、“替天行道”的大旗在书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六十一回 《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金沙渡》:

卢俊义到了梁山后与山上的头领交手后见到这面杏黄旗:
“卢俊义寻思道:“须是赶翻一个,却才讨得车仗.”舍着性命,赶转山坡,两个好汉都不见了.只听得山顶上鼓板吹箫,仰面看时,风刮起那面杏黄旗来,上面绣着“替天行道”四字……”


2、第七十一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从新置立旌旗等项,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一切完备,选定吉日良时,杀牛宰马,祭献天地神明,挂上忠义堂、断金亭牌额,立起“替天行道”杏黄旗。”


3、第七十六回 《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那黄旗中间,立着那面“替天行道”杏黄旗,旗杆上拴着四条绒绳,四个长壮军士晃定。”


——替天行道杏黄旗在英雄排座次之前就已经有了;替天行道杏黄旗在梁山山顶上;在作战时也会打出替天行道杏黄旗,一般在大阵的中央,或跟随首领。


宋江招安后,将“替天行道”旗改为“顺天护国”。



替天行道

读音:tì tiān xíng dào

词义:代上天主持公道。古时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第2个回答  2017-02-06
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写的是“替天行道”四个大字,后期有加了四个大字“忠义双全”
第3个回答  2017-01-27
上面的四个大字是替天行道
第4个回答  2017-02-17
替天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