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书法?中国的书法有哪几种主要的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什么是书法?中国的书法有哪几种主要的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书法有五种字体,分别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扩展资料:

书法起源:

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的类文字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非现人能识别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紧接着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于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接着有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二里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里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这使得文明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形象某个具体事物。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23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艺术。打从汉字一产生,便出现了书法艺术的萌芽。中国书法是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事物的物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高度的审美价值。中国书法的主要字体包括:篆书(通常包括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战国篆书和秦代小篆); 隶书;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行书;草书(章草、今草和狂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09
现在,中国书法有六种主要字体:行书,草书,隶书,篆书,楷书,燕书。
第3个回答  2017-04-24
一、书法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与其他文艺理论一样,书法理论既包括书法本身的技法理论,又包含其美学理论,而在这些理论中又无不闪耀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

二、中国书法在久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传统。一般说书法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

1、篆书
(1)大篆
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是(距今3千年)殷商时期,先民们预测凶吉祸福,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刻在龟骨、兽骨上的文字。
钟鼎文:是在青铜器时代的商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为金文,钟代表乐器,鼎代表礼器。周宣王时有位姓籀的太史对当时的文字进行了整理。籀文就是指钟鼎文,是真正的大篆。
石鼓文:是战国时代秦国刻石。石鼓共十个,形似鼓状,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2)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小篆字的结构成纵势,布白对称匀称,用笔中锋圆转,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具有遒劲、圆润的美,被称为玉箸篆,象玉质的筷子。

2、隶书
隶书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由篆书发展而来,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3、草书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草书是早于楷书的书体,章草始于篆书向隶书演化的过程中,隶书对章草的影响大些,所以又把章草称为草写的隶书。
草书笔画省略,相互萦带,便于快捷书写,以符号代替偏旁部首,既具有法度的规范性,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是最善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章草的代表人物:汉代有史游、杜度、崔瑗、张芝、张旭、等人,三国有皇象、索靖等人。其中狂草最有名的有唐朝张旭《古诗四帖》、唐朝怀素《自述帖》。

4、行书
(1)行楷。行楷,介于楷书与行书之间的字体,也称“汉字行楷手写体字形”,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

如:唐李邕《麓山寺碑》、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宋米芾《苕溪诗卷》、元赵孟《洛神赋》、明文征明《醉翁亭记》等。
(2)行草,介于行书、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和书法风格,可以说是行书的草化或草书的行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刻板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行草是王献之创立的书体,《鸭头丸帖》是他行草的代表作。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行书碑帖众多。

5、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楷书是最晚形成的字体,始于汉末。
如:汉钟繇《宣示表》、钟繇《荐季直表》、北魏《张猛龙碑》、晋《爨宝子碑》、晋王羲之《乐毅论》、晋王羲之《黄庭经》、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