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曹彰除了一战降二胡,平乱幽州,还有什么功劳
答:几乎没有……
所谓的“一战降二胡",当然是指建安二十三年同时降服了乌丸和鲜卑。
《三国志》: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遂北,至于桑乾,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以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近,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柯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四月,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操任命曹彰担任北中郎将,行使骁骑将军的职责。临出发以前,曹操告诫曹彰说:“在家里我们是父子,接受了命令就是君臣了,一举一动都要按王法行事,你要引为儆戒呀!”曹彰北征进入涿郡的境内,叛变的乌丸族几千骑兵攻到,当时曹彰的兵马尚未集结,只有步兵一千人,战马几万匹。曹彰用田豫的计策,坚守阵地的要冲。敌人溃败逃散,曹彰追击,亲自与敌人搏战,箭射敌骑,应声而倒的前后连成一串。打了半天,曹彰的铠甲中了几箭,气势更加雄壮,乘胜追击,直到桑干河,距离代郡有二百多里。军中长史和众将都认为部队远道而来,人马疲累,又有命令不许过代郡,不许深入敌境,违令轻敌。曹彰说:“率军出征,只是为了取胜,为什么要受限制呢?敌人还没跑远,追上去就能击溃他们。服从命令放跑敌人,决不是良将。”便上马,命令部队:“落后者斩!”一天一夜追上了敌人,出击大获全胜,斩首俘虏了几千人。曹彰超过常例几倍地犒赏将士,全军没有不高兴的。当时鲜卑族的首领轲比能率领几万人马观望双方强弱,看到曹彰奋力冲杀,所向披靡,便请求臣服。这样北方便平定了。
如果硬要说其它贡献的话……还有就是毛发发育得不好,所以颜色有点黄。当时东汉宣扬火德,自称炎汉,土克火,所以黄色具有积极意义。比如“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黄巾教。当然曹老板自己对这些并不是很信,所以黄须儿对于军队士气的贡献也是十分有限啦。
曹彰的战场能力还是比较出色的,优于曹丕和曹植,应当也比曹真曹休之流好。当然要想做出媲美夏侯渊的贡献,那还是不行的……毕竟是差了一辈的人嘛。
二、到底是不是曹丕把他弄死的?
《三国志》: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诏曰:“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至葬,赐銮辂、龙旂,虎贲百人,如汉东平王故事。
三国志的记载是得急病死了。至于这个病是不是曹丕害的,没说……
《世说新语》: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
《世说新语》这本书是如何的洒脱飘逸不现实,这个看过点段子的都知道……是如何的混淆历史事实,这个看过点历史的都知道……是如何的黑曹丕,嗯这个简直值得写篇论文……
《世说新语》里居然写了曹丕把当时不满两岁的钟会小朋友吓得战战兢兢汗不敢出,这也是醉了啊!
另外假如这事儿是真的,因为枣子是夏末秋初成熟的,这次会面在春夏之季,所以曹丕攒了大半年的枣子干真实居心叵测不容易啊!
但是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世说新语》是一本很有趣的书,而曹彰……也不一定不是曹丕害死的。
个人感觉意义不大。
其一,曹丕在位时面临着很大的军事压力。夏侯惇、曹仁等一批宗族将领的连续死亡使得大权旁落,同时新的集中专制政权又不能依赖五子良将这类外姓将领。曹彰可以说是非常符合曹丕的需求。
其二,其实曹魏的世子之争没有大家想象中这么剧烈。(都是演艺的错……)孙权万年立太子改了几次杀了几套大臣?刘备立了刘禅还砍了干儿子呢?起码曹丕掌权除了魏讽事件也就是西曹之争外,没有遇到任何冲突和阻碍,特别是在军事方面。传说中的嫌隙来源,关于曹操死前召曹彰,有很多说是篡位啊,传位啊之类的谣言,这是不现实的。按照曹魏当时的军事部署,曹操一死,东方战线群龙无首,可谓岌岌可危,召宗族武将入洛阳是必须的选择。
其三,其实三国志对曹丕不怎么客气嘛。杨俊,天下第一冤,桓阶王象司马懿求情未果。鲍勋,闹得很响亮,两个人简直相伴入黄泉。甄姬,陈寿弃之不取裴松之黑得漂亮。还有那于禁将军,被恶毒的曹丕用恶毒的壁画给气死了(这个段子听起来很世说新语?不,它真的是三国志里的……)……所以如果曹丕干了这么大的坏事儿,陈寿不会放过他的!(起码陈寿不知道刘义庆就不可能知道……
其四,关于曹彰死后曹植写的文,你们不能说那文就是心疼三哥骂二哥,也可能是曹彰进贡枣子想毒死曹丕自己死了呢,代入一下你是不是觉得也很合适呀?曹彰死后曹丕下诏禁止他们同路回乡,也不一定是为了防止他们勾结啊,也可能是没查出凶手呢?(以上都是脑洞,小说家言,不要轻信啊……)另外曹丕防后宫防宗族这是性格使然,但是也不能因为这个说他小气啊。历史上这样的领导人多了去了。唐朝的宗室比曹家脏多了!还有那兄弟感情好的比如司马懿司马孚,后来怎么着了?
总之个人比较偏向于病死。
古人医疗条件差嘛。建安七子还是扎堆死的呢,二丕子为他们著书立说难道是因为用枣子毒死他们心怀愧疚吗?
追问...其实你不用说这么多,很长的
还有→_→曹丕不可能会用曹彰;因为曹操刚死,曹彰就差点入主洛阳,并且曹丕封他为任城王后就不准他出动,根本就想防他夺位:他功劳已经够大了,再让他平蜀降吴,他怎么可能不会自立为王呢?所以认为应该是曹丕把他灌死的 ,以免后患无穷。随便你怎么说,反正我就是这样认为的。
追答既然你就是这样认为的……我就不说什么了……
首先他的功劳是你先问的,其实不多吧233333(把夏侯渊拉出来爆他一万条街23333,人家十年完全没用曹老板带,扫平了整个西部有木有?)
他平不了蜀,也降不了吴,能抢回汉中这一曹总老地盘就不错了。这一点老不死司马懿已经为我们证明了。不但看军事的话,蜀国和吴国还较量着铸大钱搞通货膨胀呢。国际形势永远是很复杂的东西呀~
再说自立为王……嗯自立为王这事儿就跟三国杀跳内是一样的,局势焦灼的时候可以先帮主后帮反,也可以先帮反再帮主,还可以宅着不动,自立为王是啥?是拐了主忠的手牌跳野心家2333 这事儿有多逗比就不提了23333
主流历史观点说曹芳是曹彰亲儿子哦!(论曹家父子基的生育能力)对于这一点阿婆主你有什么想说的……防止他立功思路还不错,直接灌死有点儿2呀2333
关于袁绍的三个儿子之间那协调人失宠与不甘心的关系阿婆主你肯定知道吧……不知道为啥现在的小说都喜欢说曹植和曹彰是一个团队,曹彰去洛阳是为了扶助曹植继位。思索一下二丕子那文武不及父弟的尴尬处境,你不觉得二丕子才是协调人吗……
另外不要把二丕子想得这么坏嘛,杯酒释兵权是宋朝,杯酒灌死人是曹老板的作风,曹丕小心眼不假,可是他只会用各种下三滥不入流的方法来掩饰,掩饰完还不如不掩饰……
说好的不说什么呢……
_(:з」∠)_
没事儿,就让二丕子把他三弟灌死吧……
不过怎么看都感觉曹丕有克命23333夏侯尚也是他灌死的!!!
追问→_→哎呀,我是说猪哥亮死了的时候曹。彰再打蜀-.-陆迅死了,再打吴。
但何况曹彰自己主打只打了一次好不好,有这么算厉害了好不好。
→_→不要把他想得这么垃圾
追答好棒!猪哥死了曹彰打蜀国,耶咦!陆逊死了曹彰打吴国,耶咦!轻松活到99!感谢曹彰拯救我司马宣王的名声于水火之中!感觉新文的梗就这样get了!感谢阿婆主!感谢百度知道!感谢上填上我们相遇!
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