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有哪些主观性错误?

如题所述

《万历十五年》提出明的特点,及灭亡原因,就是社会泛道德化,一切以道德为标准,道德即正义,道德名义压过一切。而《明朝那些事儿》,对道德正义的渲染着墨层度很大,六君子,七君子,五义,杨继盛,左顺门,太多太多,缺对务实类的描写不多,哪怕多写写潘季训修黄河也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0
完美无缺的明孝宗。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中对明孝宗给予了最高的评价:好皇帝加好人。但是很明显这个评价的得出是因为明月在写明孝宗这段的时候,完全参考了清修明史中的记载,估计还是看的文渊阁本,就是乾隆版本,因为文渊阁本中对明孝宗的评价是最高的——一代令主。而且清修明史中删去了明孝宗所有的不良记录,所以才形成了所谓的完美无缺的君主。
第2个回答  2019-05-21
比比皆是,以《明史》为蓝本研究明朝的事情,就只能是颠倒黑白。例如朱见深和万姑姑的故事,说万姑姑要张太监害朱祐橖,张说皇帝无子,而当时朱见深的二儿子还在茁壮成长。实在是太多了,一言难尽。
第3个回答  2019-05-20
隆庆新政。明朝在隆庆年间做了两件事,一个是开海,一个是封贡互市,这两样政策部分开放了明朝的国门,可以说是一个创举。可惜,《明事》只提到了封贡互市,却没有提隆庆开海,不知可是匆忙之中忘了。
第4个回答  2019-05-20
“夺门之变”后朱祁镇复辟,并杀害于谦一事,该书的描述亦大体依据《明实录》中,由明朝官方种种涂脂抹粉后的说法。还有一颠倒黑白的地方,便是竭力美化朱祁镇天顺复辟后的首辅李贤,甚至吹嘘他是如何「忍辱负重,为于谦报仇」的大功臣,亦与真实史实颇多不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