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职业地位排名?十等

如题所述

元朝的时候,政府按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把被征服的臣民详细划分为十个等级,即“十流”: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扩展资料:

三教九流与古代十大职业

“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后泛指宗教、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泛指社会上各种行业、各色人物。

三教九流(亦作九流三教)泛指古代中国的宗教与各种学术流派,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

上九流

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佛祖、天、皇上、官、阁老、宰相、进、举、解元
佛祖、仙、皇帝、官、斗官、秤、工、商、庄田
佛祖、仙、皇帝、官、烧锅、当、商、客、庄田

中九流
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僧、道、尼
秀才、医、丹青、皮(皮影)、弹唱、金(卜卦算命)、僧、道、棋琴
举子、医、风水、批、丹青、画、僧、道、琴棋
举子、医、风水、批、丹青、相、僧、道、琴棋

下九流
师爷、衙差、升秤、媒婆、走卒、时妖、盗、窃、娼
高台、吹、马戏、推、池子、搓背、修、配、娼妓
打狗、卖油、修脚、剃头、抬食合、裁缝、优、娼、吹手
巫、娼、大神、梆、剃头、吹手、戏子、街、卖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20-01-21
古代职业等级划分
上九流:一宰相,二尚书,三督抚,四藩臬,五提督,六镇台,七道台,八知府,九知州。

中九流:一流医生二流金(算卦卖卜),三流飘行(卖写书联)四流推(测字),五流琴棋(挟琴卖艺和摆棋赢钱)六书画(卖书画),七僧八道九麻衣(看相)

下九流,又等而下之:一流王八(妓院老鸨)二流龟(纵妻不贞骗人渔利者),三流戏子四流吹(吹鼓手),五流大财(跑马卖解耍大把戏者)六小财,七生(剃头匠)八盗九吹灰(贩卖烟土和开鸦片烟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8-16
1、一种说法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说的是元代各种职业的地位排序。此说法最早出自宋末元初诗人谢枋得,一般认为是元代读书人(儒生或士人)的自嘲,并不完全就是元代的社会实际。此说法后又见于清代诗人、评论家赵翼的《陔余丛考·九儒十丐》,做了修改,改为“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给读书人略微留了点儿面子。
2、另一种说法源于古代“三教九流”的说法。三教,指的是儒、道、佛。最早源于三国孙权和上书令阚泽谈话。九流,也叫九家,其名称源于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其中收录诸子189家,但最重要的是九家:“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具体是指儒、道、墨、法、名、阴阳家、纵横家、杂家与农家。这实际上是汉代对中国主要宗教和各种学术流派的泛指。后来“九流”逐渐转化为不同等级社会角色的意思。九流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共27流,但是具体所指并不统一。一般说法如下: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八举九解元;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卜(卜卦),七僧八道九棋琴;下九流:一流高台(唱戏)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剃头),五流池子(北方的澡堂子)六搓背,七修八配(给家畜配种)九娼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11-17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人是严格按照其所从事的职业而进行分等级统治的。三教九流就是封建社会中关于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等级排名的次序。
在《汉书·艺文志》九流分别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将百家首次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六家。后来,刘歆在《七略》中,又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纵横、杂、农、小说」等为十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袭刘歆,并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后来,人们去「小说家」,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
九流可细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但却有不一的说法。
上九流
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佛祖、天、皇上、官、阁老、宰相、进、举、解元
佛祖、仙、皇帝、官、斗官、秤、工、商、庄田
佛祖、仙、皇帝、官、烧锅、当、商、客、庄田
中九流
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僧、道、尼
秀才、医、丹青、皮(皮影)、弹唱、金(卜卦算命)、僧、道、棋琴
举子、医、风水、批、丹青、画、僧、道、琴棋
举子、医、风水、批、丹青、相、僧、道、琴棋
下九流
师爷、衙差、升秤、媒婆、走卒、时妖、盗、窃、娼
高台、吹、马戏、推、池子、搓背、修、配、娼妓
打狗、卖油、修脚、剃头、抬食合、裁缝、优、娼、吹手
巫、娼、大神、梆、剃头、吹手、戏子、街、卖糖
上九流的俗语
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朝廷,四流官,五流商家,六流客,七馋,八懒,九赌钱。
戏子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叫“伶仃”,是专门供达官贵人娱乐消遣之用,社会地位低下。有句俗话叫“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说的就是对戏子品性的评价也如妓女一般,所以这些无情无义的职业都就被列为“下九流”去了。
第4个回答  2010-11-04
古代官位即古代官职,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