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害怕和人相处?

如题所述

社交焦虑者会因为害怕外界的消极评价而对人际交往产生不舒服的、恐惧的情绪,甚至在社交情境中表现出退缩、回避行为,比如拒绝参加同学聚会等。这种焦虑会让社交焦虑者产生极大的不适感,并阻碍他们的人生发展。

数据显示,约40-60%的人正遭受害羞和社交焦虑的困扰。社交焦虑者可能会表现出退缩或压抑,比如在团体活动中拒绝与他人交流,躲在角落里默不作声;但也有少数人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滔滔不绝、非常活跃,以此来掩饰他们内心的焦虑。为了被他人喜欢,他们甚至会放弃自己的观点和信念。

是什么让我成为“社交焦虑者”?
过去的创伤经历

你可能经历过一些应激性、羞辱性的事件,比如小时候遭受过校园欺凌;也可能你曾经被虐待或被忽视过,比如,在小的时候,你的父母总是无视你的需要。

有时,目睹他人被羞辱、虐待或遭受创伤,也会让人害怕与人交往,导致成年后的社交焦虑。

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

一些父母的专制、过度保护很可能让孩子产生在社交中显得退缩、不自信,尤其是如果你的父母曾经总是粗暴地纠正或责怪你在社交中的表现,很大概率你长大之后就会对社交情境感到害怕,因为你觉得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又会遭受责骂。

生活的重大改变

除此之外,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也会让一个人开始害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比如,一个刚刚升职了的人可能会对自己未来的社交状况充满恐慌,担心被同级排挤。一个通过婚姻实现了阶层跃迁的人也可能担心自己在社交中的不当行为会给对方的家庭带来消极影响等等。

我该如何摆脱社交焦虑?
1.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社交模式

你需要通过不断尝试来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比如,你习惯用什么问题开始一段谈话?哪种打招呼的方式让你觉得舒服?对你来说社交的最佳场合是哪里?

2.改变错误的认知观念

大多数的社交焦虑来源于不合理的认知观念,你需要改变一些消极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比如:

全或无,“如果我在社交中的表现有一点点不完美,那么这次社交就是失败的。”

过度概括,“上次聚会我没有和别人讲话,我永远都不会敢和别人讲话了。”

揣摩他人,“站在大厅那头的人刚刚看了我几眼,他一定在心里嘲笑我。”

否定积极事件,“虽然他给了我电话号码,但那可能只是看我可怜”。

糟糕至极,“我请她去散步被拒绝了,我真是注定孤独一生。”

除了扭曲的认知观念外,你还要改变错误的归因模式,不要认为所有社交中的失败都是自己造成的,而所有的成功都是外在因素带来的。

3.不断付出努力。

就像只有坚持锻炼身体,才能让走形的身材重新变得苗条一样,减轻社交焦虑,提高社会适应性的关键则是每天坚持进行社会适应训练。

战胜社交焦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些习惯了在社交场合默默做旁观者的人,在短暂的好转之后也极有可能再次受到社交焦虑的困扰。因此,社交焦虑者需要正视这样的现状,不被暂时的症状反复磨灭信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5
第一种情况是你太聪明,把人世看得透,曲高和寡,找不到同类人。

第二种情况是你缺爱,因为没有人会讨厌另一个人对自己适度的关心。你不喜欢和人交往说明已经和你交往的那些人并不关心你。

第三种情况是你换了孤独症,习惯了孤独的状态。

扩展资料:

社会交往障碍

在幼儿期,患儿仍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无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

学龄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仍存在问题,他们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
第2个回答  2020-10-15
自我保护意识太强,做事太多顾虑,担心这个,又害怕那个,其实所有事情都很简单,没有那么多人会注意你的行为,就算某个时候产生了某种看法,也只是一瞬间的事,你自己的世界,其他人没有那么关注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就算犯错,出丑,其实都没有多大的关系,他人都不会记很久,再说了每个人都是这样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别人都已经会处理的问题,你还不会,所以不要想太多了,时间不等人啊,赶紧跨出一步
第3个回答  2020-10-15
害怕跟人家相处,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卑,有可能是不自信导致的,因为跟人家相处,你的优点缺点都会暴露在别人的视野当中。
第4个回答  2020-10-15
可能是内心敏感脆弱,没有安全感。怕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受到伤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