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对权力的渴望,是唐代出现女扮男装现象的原因吗?

如题所述

唐朝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当中存在了289年,在期间,唐朝发展成了让后人引以为傲的朝代。在唐朝,整个国家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了空前绝后的繁荣和昌盛,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外国的使者纷纷来到唐朝学习,这就造成了唐朝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对于各个方面的思想都有着一定的接纳。

女子在我国古代,普遍地位都是比较低的,但在唐朝,这个想法有了微妙了变化。在唐朝,除了有女子登基称帝,女子掌握朝政以外,还能从社会之中发现其中的变化,例如女扮男装。在很多书籍中能够看见对于女子穿男装的评价,在《礼记·内则》中曾规定“男女不通衣服”,当时的女子如果穿男装,会被人们认为是不守妇道,但在包容性强大的唐朝,女扮男装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唐代陶俑

如今出土了很多唐代墓俑中,存在这许多女扮男装的形象,例如唐高祖李渊孙妇尽享公主的墓葬中,就有着女子穿着男装,骑马射箭俑,就算是如今的我们看来,也十分英姿飒爽。除了体现在陶俑之外,还在许多唐画中能够看出,例如《虢国夫人游春图》《唐人宫乐图》《观鸟捕蝉图》,图中就有女扮男装的形象。说到这就有人会问了,为什么在唐朝,女扮男装会被这么多女子效仿,女扮男装也能被当时的社会认可?


《虢国夫人游春图》

血液里流淌的思想

鲜卑族对于女子的看法与如今的我们是最为接近的,鲜卑人崇尚母性,女子自然在族中的有着一定的地位可言。据《后汉书》《三国志》等史书记载,鲜卑族是东胡的余部,之所以被称之为鲜卑族,主要是因为鲜卑山,于是便以山名为名号。鲜卑族在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一直到隋唐时期才渐渐消失匿迹,在隋唐时期,以鲜卑为主体,建立的鲜卑国家已经不复存在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鲜卑族的消失,鲜卑族的文化和思想渐渐地被融入到新的国家之中,例如唐朝。唐高祖的母族就是鲜卑族中的望族,所以唐朝受到了鲜卑族的文化影响。在《新唐书舆服志》中便提到:“ 中宗时后宫带胡帽, 穿丈夫衣靴”,由此可见,在当时的后宫之中就已经刮起了一阵名叫“胡风”的流行,这就更加印证了这种说法的真实性。


胡人画像

人们的争相效仿

在唐代,因为高层阶级中就有人已经对鲜卑文化,甚至是胡风有了一定的接纳,所以鲜卑文化中的服饰是最先是从高层阶级中流传开来的。古代的人们被分成了不同阶级的阶层,很多上层阶级的行为会被下层阶级的人争相效仿,这就是上行下效。换句话说,如果皇帝喜欢吃一样菜品,那么后宫的女子,朝中的大臣都会好奇然后前去品尝,渐渐的,皇宫之外的人知道了也会争相恐后的前去一看究竟,然后这一样菜品就会变成一种流行,而胡风与女扮男装变成了唐朝的一种流行,与上层阶级有着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其中在此之前,民间有一些女子为了更加方便的干活,也会穿着男装,但那时并没有形成一种趋势。


《唐人宫乐图》

而在唐朝,女扮男装最有名的就是太平公主。在《新唐书·五行志》中记载:“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帝与后笑曰”女子不可为武官,何为此装束。”当时的太平公主就是穿着朝中武官的衣服,在宴会之中歌舞,唐高宗与武则天看见了这个场景,并没有加以斥责,反而觉得有趣。之后便是有名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图中的虢国夫人穿的就是男装,虢国夫人是唐玄宗的小姨,从这开始,女扮男装的趋势就渐渐的从皇室中流传到贵族之中了。从此之后,男装就正式开始从女子之中流传开来,成为了大家争相效仿的对象。


太平公主剧照

社会的包容

发展到唐朝,整个唐朝的民风与之前的朝代相比较,有着一个非常大的变化。生活在唐朝中的人们,思想普遍比较开放,不管是男女还是女子,都有着一定的接纳与包容。在唐朝之前,对于女子的要求非常多,根据较早的史册记载,女子是不被允许随意出门的,就算是贵族之间的社交行为,也必须要将自己的面容全部遮住,不能让外男看见。但在唐朝就不一样了,女子被允许参加的社交活动有很多,而且不仅仅是看戏春游,还有打马球,赛马。女子一旦穿着女装参加赛马就会非常不方面,于是便换上了男装,这也许就是那些陶俑的原型。


打马球图

女子对于权力的向往

在我国古代,朝中的女官很少出现,就是社会中经商的女子也十分的少见,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男子对女子的束缚,女子从小被教导,要尊崇父母的命令,出嫁之后要听从丈夫的要求,所以女子想要成就属于自己的事业是非常困难的,就太平公主来说。太平公主是李治和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她之所以穿男装在宴会中舞蹈,她的本意是想跟男子一样能够在朝为官,获得一定的权力。一直到武则天登基,女子对权力的想法就更加明显了,当时除了武则天,太平公主以外,还有韦后等人,她们都希望能够成为跟武则天一样,拥有权力的女子。

唐朝的女子要比之前的女子来得更加有野心,更加有胆识,更加有欲望,即使依然会受到男子对她们的质疑和抨击,但她们还是走在了自己所相信的路上,这样的想法能够从很多方面看出来,例如唐代的女子能够被分到土地,女子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选择自己的夫君,正是因为这样,唐朝的离婚现象变得十分常见。


武则天

结语

女扮男装不仅仅是女子的一种兴趣,而是女子对男子的挑战,对权力的向往。女子从小就被教导要“三从四德”,或者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思想只会更加禁锢住女子,有了压迫就会有起义,长期处于这种社会环境下的女子,等到一定的时机就会爆发出自己内心中最真实的想法,那就是鲜卑族里的平等。女扮男装的流行,意味着社会对女子的包容,承认了女子在社会之中的地位。女子穿上女装能够相夫教子,女子穿上男装也能驰骋沙场,女扮男装算是女子在历史中的一大进步,也算是一个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