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究竟为什么要害死岳飞,其后人为何要求拆除跪像?

如题所述


岳飞抗金的故事成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其民族英雄的形象也深入人心。然而,在《金史》中,岳飞的形象却并非如此,《金史》里面的岳飞显得很“平庸”,他的很多英雄事迹要么轻描淡写,要么直接忽略不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对《金史》这种报喜不报忧的表现,清朝史学家赵翼就一针见血:两国交兵,国史所载,大抵各夸胜而讳败。


而在“夸胜讳败”这条上,《金史》也是相当“给力”,比如韩世忠痛击金兀术的黄天荡大战,放在《金史》里,就变成了“(被金兀术)追北七十里”“世忠仅能自免”,也就是被打的全军覆没。而曾经浴血死战顺昌,背城大破拐子马的刘錡更惨,翻遍整个《金史》,这一仗竟连影都找不到。可以说,拼命“矮化”这些守护南宋的抗金战将,就是《金史》的风格。


而抗金的岳飞在《金史》里只被提到八次。这仅有的八次对岳飞也是各种踩。岳飞的每次出场,常见各种败仗。比如“宗弼还军于汴,岳飞等军皆退去”,“(王伯龙)军渡采石,击败岳飞”“宗秀率步骑三千扼其冲要,遂与诸军逆击败之(岳飞)”,另外还有阿鲁朴等人痛击岳飞,岳飞率十万大军攻城不力退去之类的记载。总之,岳飞被打的一败涂地。


当然《金史》里“贬”岳飞的那些记载,大多都是“张冠李戴”,把一些南宋将领战败的小事强加在岳飞身上。

百密一疏,尽管如此,《金史》依然在不经意间“透露”了对岳飞的真实评价。金章宗年间,南宋宰相韩侂胄发起“开禧北伐”,却不料被金王朝抄了后路,直接策反了镇守蜀地的宋将抗金英雄吴璘的孙子吴曦。就在金王朝写给吴曦的劝降信里,为了“激怒”吴曦,他们这样评价岳飞:“且卿自视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叁夷之诛,可不畏哉!”


意思就是说,你抗金的功劳能和岳飞比吗?岳飞都被南宋杀了,你呆在南宋还有前途吗?

但就是其中“威名战功暴于南北”这8个字一语道破了岳飞有多牛。

岳飞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他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当然幕后主使肯定跟赵构脱不了干系。赵构和秦桧杀岳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议和。那么,南宋以杀害岳飞换来了的《绍兴和议》,究竟有多大的价值呢?


我们还是来看看金朝这边是怎么说的。金太宗的亲弟弟完颜杲最早作出预言的。完颜杲作为金灭北宋时的统帅,还是金兀术直接上司,后来他曾一度攻克临安和明州,杀得宋高宗仓皇逃到海上。身经百战的完颜杲在于1130年去世时,写下《临终遗行府四帅书》。

完颜杲在遗言里说,南宋如果决心和金王朝死战到底,经济人口都处于劣势的金王朝,没办法抗衡,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三分天下”。扶持做俘虏的宋钦宗在北方建立傀儡政权,和金朝形成倚角之势,如此南宋就很难吞并金王朝。


而事实证明,完颜杲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后来宋朝主动找他们议和,并且还主动斩杀了令他们头疼的岳飞。

当南宋把议和答书送来时,强撑了好久的金兀术,也终于大松一口气,不由暗叹地说:如果真的决战,我们很可能就全军覆没了。

当然,金史上对金兀术的这一段是这样记载的:“吾私心用智,但一檄书下,遂取捷!”竟把一个议和事件写成了大捷。


当然,《金史》如此颠倒黑白地描述这段历史,是因为他们有恃无恐,他们在南宋朝中安排了“间谍”秦桧。秦桧为了治没有罪的岳飞有罪,扣上了“莫须有”罪名,金人写史时当然也可以“莫须有”的篡位了。

当然,不管怎么样,一手促成《绍兴和议》的秦桧因为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至今还跪着。秦桧的后人强烈要求拆除秦跪像时,文物部霸气回复,3个字:不能拆。


为什么不能折?其实明代大文学家朱熹对秦桧的评价就一语道破了缘由:秦桧之贪功以自专,忌贤害能,隳中兴之大计,其罪上痛于天——为了个人私利,出卖国家利益的人,即使经过千年,也应该被盯在耻辱柱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4
秦桧一生都主张议和,而岳飞却战功累累,秦桧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所以怂恿皇帝将岳飞召回,并且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死者为大,所以其后人要求拆除跪像。
第2个回答  2020-10-14
政治理念不同,秦桧主和,岳飞主战,赵构是主和的总代表,重用秦桧,岳飞要直捣黄龙,迎回钦徽二帝,赵构恨岳飞、金人恨岳飞、岳飞成为了宋金议和的最大阻碍,后面议和成功,岳飞自然倒霉。后人要求拆除跪像是认为即使没有秦桧,皇帝让岳飞死,岳飞照死不误。
第3个回答  2020-10-14
秦桧害死岳飞,其实是皇帝赵构的意思,秦桧只是帮皇帝做事而已,结果背了黑锅,所以后人要求拆除跪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