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料分类介绍
紫砂矿料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紫泥、红泥、绿泥与共生矿段泥。下面详细介绍这四大类。
紫泥,古称“青泥”,属于含铁质粉砂岩,多产于甲泥矿层的中、上部。其主要特点为可塑性好,烧成后收缩比小,成品紫砂壶透气性好,色泽多为紫红色、紫褐色或紫茄色。
其中,“底槽清”与“天青泥”最具代表。底槽清产自紫砂矿层底部,带有青绿色斑点,烧成温区广泛,色泽多为紫红色、深紫色,部分高温烧制后呈微暗青色。底槽清稀有,价格通常高于普通紫泥壶。而“天青泥”则更为稀有,以其矿料颜色命名,烧成后呈暗肝色,与成品紫砂壶颜色不同。早期文献记载于明代周高起所著的《阳羡茗壶系》。市场上易有误导新手的青色、蓝色或灰色壶,应谨慎辨别。
红泥是以烧成后颜色效果命名,包括小红泥、大红泥(又称大红袍)与朱泥等。红泥大类中,小红泥与大红泥为粉砂岩,质地明显,泥性接近紫泥;朱泥为泥岩,质地细腻,难以见到砂。朱泥烧成温度较低,透气性较弱,适于冲泡高香气茶叶。市场上火爆的大红袍泥料产自黄龙山浅表层,质地酥松,可塑性差,产量稀少,需注意市场上大量调色后假冒的大红袍紫砂壶。
绿泥属于粉砂质泥岩,原矿绿泥矿料颜色为自然浅灰绿色,成品壶颜色多为淡黄色至深黄色。绿泥大类中包括本山绿泥、芝麻绿泥、墨绿泥等品种。原矿绿泥烧制后淡雅米黄色,因含铁量少,氧化铝和氧化钛成分高。市场上常见添加氧化钴、氧化铬配制的“稀有绿泥”,为人工配制,不属原矿,且存在安全风险。
最后,段泥又称“团泥”,是粉砂岩,一种共生矿料,由不同泥料自然融合生成。根据共生形式,可为紫泥与绿泥共生、红泥与绿泥共生等。段泥烧成后砂质颗粒感明显,层次丰富,透气性优良,颜色多为淡黄、深黄、米白、青色、清灰色、橘红、橘黄等。原矿段泥泥料结构中能看到紫色、红色或黑色细小颗粒或杂质,而化工泥料配置的段泥颜色纯净,结构单一死板。判断段泥是否为原矿,观察泥料质感和结构是一个可靠方法。
紫砂矿料的四大类介绍至此,未来会继续分享更多泥料相关知识,敬请期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