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趣》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题所述

《虾趣》文章的主要内容:

齐白石的水墨虾画,让作者领略到无穷无尽的乐趣,本文通过对这些“乐趣”的描写,告诉我们:能从生活中感受到真、善、美的人,他必定情趣盎然。

同时也告诉读者:齐白石的虾画,不但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深入观察的重要,也还启示我们,无论是如何“单纯”的东西,里面都必须寓有“深厚”才行。

扩展资料:

《虾趣》是中国画家齐白石老人75岁前后时期的作品。画中共画了八只虾,从右上角向左下角游动,虾的墨色不但有浓淡干湿的变化,而且有伸展弯曲的不同,虽是浓墨但没有沉重僵死之感,虽是淡墨也无浮躁之气,整个画幅未用一笔背景和水纹,却把虾的游动表现得活灵活现。

从墨法上看,用淡墨画虾体,用浓墨点睛,把墨、水与宣纸结合的气韵效果把握得很好,使虾看起来通体透明,形象生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

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增加了虾头的重量感,在左右点上几笔淡淡的墨,虾的头部在晶莹剔透中有显得变化多端。

虾的腰部再用淡墨点出,与头部重墨形成明显的对比,把透明的、游动的、活生生的虾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形神与笔墨的完美结合,开拓了中国意笔写实型水墨用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虾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4
齐白石的水墨虾画,让作者领略到无穷无尽的乐趣,本文通过对这些“乐趣”的描写,告诉我们:能从生活中感受到真、善、美的人,他必定情趣盎然。同时也告诉读者:齐白石的虾画,不但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深入观察的重要,也还启示我们,无论是如何“单纯”的东西,里面都必须寓有“深厚”才行。

希望可以帮到您,很荣幸为您服务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10-25
齐白石的水墨虾画,让作者领略到无穷无尽的乐趣,本文通过对这些“乐趣”的描写,告诉我们:能从生活中感受到真、善、美的人,他必定情趣盎然。同时也告诉读者:齐白石的虾画,不但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深入观察的重要,也还启示我们,无论是如何“单纯”的东西,里面都必须寓有“深厚”才行。

希望可以帮到您,很荣幸为您服务
第3个回答  2020-01-25
主要内容:齐白石擅长画虾,水平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栩栩如生,即使不懂画的人看到了,也十分痴迷。后来,当我也养了很多虾,并仔细观察之后,我就更加认识到齐白石画工的出神入化,心思细腻。齐白石真令人敬佩。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7
  《虾趣》文章的主要内容:
  齐白石的水墨虾画,让作者领略到无穷无尽的乐趣,本文通过对这些“乐趣”的描写,告诉我们:能从生活中感受到真、善、美的人,他必定情趣盎然。同时也告诉读者:齐白石的虾画,不但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深入观察的重要,也还启示我们,无论是如何“单纯”的东西,里面都必须寓有“深厚”才行。
  《虾趣》秦 牧
  原文:
  我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齐白石的水墨虾图,那里面十来只虾,生动极了。一次,有个农妇肩上挑着一担水桶,一进门来,看到那幅画,竟着了迷,担子没有卸肩,就站着欣赏,还连声啧啧赞叹:“真像呀,活的一样。”
  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能够使一个普通农妇,忘记把水桶卸下肩来,就站在那儿凝神欣赏,这真是他从人民群众中获得的最崇高的奖赏了。
  齐白石画虾之妙,大可以说是前无古人。我们从各种画册中看到的古代画家的虾蟹之类的绘画,没有一个比得上他。据说齐白石画虾数十年,到了七十岁时赶上了古人的水平,继续努力,进而踏入了更高的境界。这些画里的虾所以栩栩如生,是由于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笔墨变化、写照传神已经到达了极高境界的缘故。
  齐白石从少年时代起,就不知道观察过多少虾了。他对这类小生物兴趣异常强烈。这从他的题画诗和随笔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有一首画虾诗道:“塘里无鱼虾自奇,也从荷叶戏东西。写生我懒求形似,不厌声名到老低”。他的随笔中又有这样的话:“我住在朋友家,门前碧水一泓,其中鱼虾甚多,我偶尔取出钓竿来,钓钩上戏缀棉花球一团,原意在钓鱼,钓得与否,非所计也。不料鱼乖不上钩,只有一个愚而贪食的虾,把棉花球当作米饭,被我钓了上来。因口腹而上钩,已属可哀;上钩而误认不可食之物为可食,则可哀孰甚!”从这一类诗文中,我们可以想见他对那些小生物深刻的观察和浓厚的情趣。
  齐白石画的虾,所以这样充满了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它一只只惟妙惟肖而已,也还由于:这些虾的布局是异常生动的,在素朴中体现了深厚,很耐看,很经得人寻味。
  恐怕还不是很多人都知道江河的虾有一些是可以养在玻璃缸里的。实际上它和金鱼、热带鱼、斗鱼一样,也可以养。我曾经把一只虾养活了一个多月,观察过虾的生态。经过那一次之后,对于齐白石的虾画,不期然地提高了一点儿欣赏水平。
  虾,随着环境颜色的不同,它甲壳上的颜色是可以发生变化的。江河里淤泥地带的虾,身上颜色黑些;沙底地带的虾,颜色洁白些。
  活蹦乱跳的虾,身体很透明,在它将要死亡的时候,透明程度就减轻了,逐渐转化为奶白色。越是生命力旺盛和食物充足的虾,它头部的那一团黑色的东西越显著。那是它的脏腑和未曾消化完的食物。活蹦乱跳的虾,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它的头壳里器官的搏动。
  虾是喜欢嬉戏的,常常两只纠缠在一起,互相用长箝箝着玩。
  虾在前进游动的时候,伸直了两只箝足,而当它遇险迅速后退的时候,两只长长的箝足就缩起来了。
  虾吃食物时很小心,总是先用箝足去试探一下,然后赶紧后退,接着再试、再退,最后,它认定完全没有危险了,就放胆大嚼。吃东西的时候,用脚爪辅助,桡足快乐地划动着。有时,它仅仅用两只脚支地,其他的脚和整个身体都斜翘起来。
  观察了虾的生活,我逐渐理解到:齐白石画那十几只虾,是颇费心机的,它们真个是多彩多姿!那画幅上面,既有来自淤泥地带的较黑的虾,也有来自沙底地带的较洁白的虾。它们头壳里那一团黑色的脏腑,都很鲜明,这表明了它们的生命力异常旺盛。它们有正在向前游的,也有正在向后退的,更有正在嬉戏和觅食的。虽然画面上并没有藻类、沙石、溪涧、水纹,但是只要看到那些虾的姿态,仿佛这一切都已经有了。不知道这位老画师是观察了多少活虾,才能够画虾画得这样出神入化的!
  我们试想一想,如果画面上的虾,都是正在向前游的,或者都是正在向后退的,总之,都是一个模样儿,那么,它的艺术魅力就没有现在这样深厚了。因此,齐白石的虾画,不但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深入观察的重要,也还启示我们,无论是如何“单纯”的东西,里面都必须寓有“深厚”才行。
  上面一个道理,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后面一个道理,也许知道的人就不是那么普遍了。齐白石的虾画,虾如果减到只有几只的话,那几只,也总是神态各异,极少重复。这些,都足以说明后面这个道理。
  如果我们从这一点想开去,为什么有些小诗,寥寥二三十个字,就那么世代脍炙人口?有些短文,篇幅极短,却那么震撼人心?扇画小幅,苏州园林,格局很小,却总是那么引人入胜?奥妙之处,不就是由于它们在朴素中寄托了深厚,在单纯中却体现了丰富;如果是诗、文,又总是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结合着的缘故吗!
  不管你把那叫做含蓄也好,深厚也好,丰富也好,精致也好,反正就是这么一些东西,使那貌似平凡的一件小小的艺术品,变成光辉灿烂了。
  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b267bc0100a54l.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