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父母对子女真正的爱?

如题所述

 父母对孩子的感情肯定都是爱的,但是在新闻上也会有很多那种虎妈狼爸的新闻,让人怀疑是不是连父母的爱都是不纯洁的了。但是对于我自己而言,我一直觉得我父母很爱我,是真的爱我,把我当成他们的命的感觉。

  其实我每天和父母相处,我都觉得父母是很爱我的。以下这一些事例,让我更加觉得我父母是真正爱我的。

  我有一次上学忘记了带课本,虽然只是小学课本。小学的课程当然难度不大,我自学都可以。但是老师让我打电话给家长让他们给我送过来。那时候我爸妈都在上班,他们在一个单位上班,他们都工作是有时间性的,那时候的工作刚好特别忙。我知道他们工作很忙,我不想打电话给他们,麻烦他们。

  但是我也怕老师,老师一直在旁边催着我打电话。我只好给妈妈打了电话,我在电话里说,妈妈我课本忘记带到学校了,放在家里了,可不可以帮我送过来。我妈妈连忙答应,说一会儿就送到。

  于是我就在校门口等啊等,等的过程中下起了大雨,我有点担心妈妈。过了好久妈妈终于出现了。妈妈一见到我脸上的笑容就止不住了,眼角都笑出了皱纹。从怀里掏出了我的小学课本给我,我看到妈妈的手出血了。妈妈还笑着说,不要紧,路上得积水太多,不小心摔了一跤。

  就是这样一件平常的小事,让我更加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太伟大了。即使是耽误了自己的工作,也不愿意耽误我的学习。在来的路上,即使是摔了一跤受伤了,也不去医院,也要准时帮我把书本给送到我的手里。我真的特别感动。

  还有一次,是我考上了远方的大学。我订好了车票,我爸妈去火车站送我。

  之前,他们非常不愿意让我自己一个人去陌生的城市去开始陌生的,没有他们的生活。但是我一再坚持我要锻炼自己,不让他们跟着一起去。去火车站的路上,我爸爸一直帮我提着很重的行李,路上一直在嘱咐我一些生活的小事,就连多吃水果,不要跟同学吵架这样的小事都要嘱咐我,完全忘记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还是把我当成他们的小宝贝女儿的样子。

  在火车站即将要分别的时候,我爸一个五大三粗的大老们竟然哭了。我本来想很坚强我不哭的看到他哭,我也忍不住落下泪来。我爸是真的不舍得她的宝贝女儿。

  就是这两件小事,就可以充分体现父母的爱,父母永远是可以委屈自己,只要自己的孩子过得好就行。父母也永远替孩子着想,希望孩子永远待在自己身边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6

天下所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真正的爱,只是当父母没有学习,没有觉知的时候,有些爱是无效的,以为对方好的名义爱着孩子,而给孩子生命中背负了更多的压力,操控、无奈、对抗、恐惧,让孩子的人生活得更多辛苦和迷茫。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如何有效地爱孩子需要父母的学习和实修,需要父母对生命真正的懂得。

有太多的父母以我是对的,我是为你好的名义,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把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强行加到孩子头上,让孩子过小的去背负很多学业的负担,很多道理很多应该很多责任,让孩子过早地失去了童年,那个原本天真浪漫、自由自在的童真生命。父母又没有真正的去连接孩子,去看到孩子运用自己所有努力的小进步,连接孩子情感情绪的需要,让孩子内心越来越恐惧匮乏,孩子天然是忠于父母的,虽然父母提出的要求越多,期待越高的时候,孩子还是想努力做好,但是又做不到,心智和力量都不足,就陷在自我的冲突里。

而冲突越深孩子内在的自我价值感就越低,所以这个社会越来越多的孩子活得不开心不快乐,也有太多的成年人他没有力量,没有价值感去迎接挑战、面对冲突,而这些根源都源于原生家庭,源于父母的养育模式和对生命的认知模式。

所以真正的有效的爱孩子是懂得孩子这个生命,是看见这个孩子真的需要,在情感上给到孩子无条件的爱,在行为上有边界有规则的引领孩子。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我们在高中课本中学过《触龙说赵太后》一文,里面提及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观点,就是说父母要为子女做长远打算。老臣触龙说服赵太后答应让其子长安君作人质,是让他“有功于国”,为他将来做君王捞取一定的政治资本。这是一种“计深远”之真爱。现如今给孩子提供求学的机会、进行吃苦耐劳的训练、培育他们优良的人格品质和人生情趣等,都属于“为之计深远”的做法,是对孩子的长远发展负责的真爱。 还有一种爱,那就是平等之爱、民主之爱,这种爱对人的心灵成长至为重要。父母和子女之间没有上下之别,完全是人格的平等关系而不是属从关系。这样才能让心灵自由,性灵激发,彼此温暖。我对儿子的教育过程就体现了这种平等的温暖。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之间一起玩,一起讨论问题,一起读书,就像朋友一样。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爱的问题上往往存在一些误区:有些父母,他们以大家长自居,一切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子女就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只有服从的义务,没有抗辩的权利。一旦子女想自作主张,就被认为是大逆不道。这种封建思想至今还在不少家长思想里作祟。还有一种家长以爱的名义对子女进行家长制统辖。这种家长为子女付出了很多,甚至不问子女是否需要,就一厢情愿地付出,你不接受都不行。他们在生活上大包大揽,无微不至。这种所谓的爱,实际上是对子女权利和自由的另一种形式剥夺。有的家长到了不是太老的“老年”,为了照顾子女生活和他们共同居住,心意虽好,但由于两代人之间有很多思想观念和文化意识等方面分岐,很容易产生矛盾,特别是对第三代教育的问题上可能分歧更大。 “距离产生美”也适用于亲子之间。父母和成年子女之间爱的最好表达方式就是彼此牵挂。居住地最好相隔不太远,给对方以自由的空间,家长不必过分关心成年子女的生活,要充分相信他们。当老人需要照顾时子女也方便照顾。 且看丰子恺与儿女的“约法”,便可知父母与子女的平等关系:(一)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放弃者作为受得论。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二)大学毕业后倘能考取官费留学或近于官费之自费留学,父母仍供给其不足之费用,至返日为止。(三)子女婚嫁,一切自主自理,父母无代谋之义务。(四)子女独立之后,生活有余而供养父母,或父母生活有余而供给子女,皆属友谊性质,绝非义务。(五)子女独立之后,以与父母分居为原则。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六)父母双亡后,倘有遗产,除父母遗嘱指定者外,由子女平分受得。 人啊,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而不能把全部的精神寄托在子女身上。做父母的,一旦完成了抚养教育子女的任务,就不要对子女的生活进行干预了,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了。至于帮助教育下一代,也要视能力和对方的需要而定。动物世界中的一些做法很值得人类借鉴,成年者对幼子的呵护仅限于其没有生存能力时,一旦初步具备了生存能力,就强迫其独立生存。因为成年的生命应该有他们自己的天地。这是连低等动物都懂得的生存规律。有哪只雄鹰不是独自翱翔天宇的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1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