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对外开放

初三政治辨析题
所以请不用回答过多,过累赘。

实施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就把恢复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作为一项重要政策,并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平等互利”、“洋为中用”等方针、原则作为指导,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总的来看,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经济发展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束缚,对外经济关系范围很窄。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对外开放的政策,明确地向全党提出了大力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问题。1984年12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一定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关系两套本领”。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国内外的经验,为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一项很有远见的战略决策。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用耕地面积少,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民生活还不富裕,实行对外开放,才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国家才能昌盛。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中国不是孤岛,它屹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实行对外开放,把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联系起来,利用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的有利条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做生意,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了经济封锁,企图从经济上扼杀新中国。那时,我国只好同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发生经济往来,从苏联引进156项成套设备,打下了工业发展的基础,后来由于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使我国不得不完全依靠自己力量,自力更生地进行经济建设。同时,我国在指导思想上犯“左”倾错误,加上十年文化大革命,执行自力更生政策,自我封闭起来,实行锁国政策。

正是上述国际和国内原因,在经济技术方面拉开了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一些原来在经济技术上不如我国的国家也超了过去。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中国长期处于停止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此,我们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纠正了“左”倾指导思想错误,正确分析了国内国际的形势,确定了对外开放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同自力更生不矛盾,我国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通过对外开放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对外开放,既适应经济交往的潮流,又符合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实行对外开放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对外开放的政策是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总方针这两个基本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指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必须毫不动摇,始终一贯加以坚持,改革开放总方针,是强国之路,必须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地贯彻执行,绝不回到闭关锁国的老路上去。两个基本点,一个是基本原则,一个是方针,两者缺一不可,哪一个方面都不都有所削弱。

国内外却有人认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缺少改革开放的氛围,不利于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执行;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就不能维护四项基本原则,不能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种把两个基本点完全对立起来,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总方针,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两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改革开放这个总方针,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和解决新时期的实际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使我国的生产力迅速发展,以使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对人们的吸引力。

根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我们要更大胆地对外开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公报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地贯彻执行,绝不回到闭关锁国的老路上去”。对外开放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在开放过程中,我们应当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若干适合于我国的经济管理方法,但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全盘西化,我们在学习外国的经验时,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把当代世界各国首先是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其他一切有益的文化学到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继续沿着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扎扎实实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事业推向前进,真正建设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只有进一步改革开放,才能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早日实现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各族人民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在《大浪潮》中曾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要改革开放,那只有死路一条。”这是多么铿锵有力的话语,它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速度更远远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1979年到1989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美国为2.6%,日本为4.3%,联帮德国为2.1%,中国则为9.1%。1989年与1949年相比,钢产量从第26位上升到第4位,原煤从第9位上升到第1位。原油从第27位上升到第6位,发电量从第25位上升到第4位;粮食从1957年第3位上升到1987年第1位;棉花、猪牛羊肉从1949年第4位、第3位上升到1987年第1位。

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蓬勃生机,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增长值居世界第一位,工业生产取得很大进展,对外贸易、对外交流、对外合作,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迅速扩大,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邓小平同志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干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实行改革开放,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主义注入了强大生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中国大地扎根,并初步显示出优越性,但是由于它是一个新生的制度,还不成熟,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还有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坚持自身改革进程中,才能逐步走向健全、走向完善、走向成熟,这是社会发展的辩证法,我们已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要求,都需要通过改革来实现,我们在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过程中面临大量新问题,都需要用改革精神来解决,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的重要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文化成果,能够尽快地发展自己,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显示出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0
①在开放的世界中,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②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④对外开放是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⑤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20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决定了中国只能在向世界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第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和发展广泛的对外经济关系,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1)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开放的经济。只有参与国际交换,才能分享国际专业化协作带来的好处。(2)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资源是多方面的。我国很难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全部资源。(3)我国由于占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某些特有的生产要素,现在的经济结构、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又难以将这些要素全部吸收。只有通过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才能使自己的资源要素获得最佳配置与最佳利用。(4)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有利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技术是加速国民经济发展和推迸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措施。尤其是我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要完成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实现现代化,更应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当代科学技术门类繁多,发展速度加快,国际间技术交流已成为普遍现象。从历史上看,经济技术落后的国家能够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迅速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无一不是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时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结果。

第三,对外开放可以吸引大量外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资金严重短缺。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对现有国民经济进行技术改造、更新设备和调整结构;要大力加强农业的基础她位,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要大力发展交通、通信和能源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大力发展教育,等等。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要加快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起飞,仅靠国内的积累和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开放,积极引进外资,用外资弥补资本要素的缺口。

第四,对外开放可以更好地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申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不仅表现在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而且表现在管理方面。我国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经验,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经济管理方法和经营方式是我们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3个回答  2013-10-20
首先,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初,由于“左”的思潮干扰经济建设,使我们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在世界各国的位次上不断后移,而且与许多国家发展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再次,建国后的30年,除了军事工业技术某些方面有一些进展外,其他各方面的自主的科学技术进步步伐缓慢,与世界发达国家,包括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落后于发达国家40年左右,落后于韩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20年左右。 第三,交通和工业体系的建设和规模,反映一国的综合实力。20世纪70年代末,虽然我国工业体系中的重工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是,轻工业、交通、城市等等的建设与世界上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相比,还十分落后;即使重工业,在技术工艺方面,差距依然较大。交通通信体系落后于印度。
第4个回答  2013-10-20
1. 实行对外开放是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 2. 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3. 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4. 实行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条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