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八珍。据载,其一是“参翅八珍”,“参翅八珍”中海产品占半数。指参(海参)、翅(鱼翅)、骨(鱼明骨,也称鱼脆)、肚(鱼肚)、窝(燕窝)、掌(熊掌)、筋(鹿筋)、蟆(蛤士馍)。其二是“山水八珍”。葱烧海参
八珍,原指八种珍贵的食物,后来指八种稀有而珍贵的烹饪原料。
八珍的提法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冢宰》:“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应该说中国历代“八珍”的内容各不相同。
(一)周代八珍。其一,《礼记·内侧》所列:淳熬(肉酱油浇饭)、淳母(肉酱油浇黄米饭)、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煨烤炸炖羔羊)、捣珍(烧牛、羊、鹿里脊)、渍(酒糖牛羊肉)、熬(类似五香牛肉干)和肝(网油烤狗肝)八种食品(或者认为是八种烹调法)。其二,“珍用八物”:是指牛、羊、麋、鹿、豕、狗、狼。
(二)元代八珍。迤北八珍(又称蒙古八珍或北八珍)。见于元末陶宗仪《辍耕录》。迤北八珍是醍醐(精制奶酪)、沆(有人认为是马奶酒,也有的人认为是獐)、野驼蹄、鹿唇、驼乳糜(驼奶粥)、天鹅炙(烤天鹅)、紫玉浆(可能是紫羊的奶汁)和玄玉浆(马奶子)。
(三)明代八珍。见于明代张九韶的《群书拾唾》:龙肝(可能是娃娃鱼或穿山甲的肝,或是蛇的肝,也有的人认为是白马肝)、凤髓(可能是锦鸡的脑髓)、豹胎、鲤尾(并非是鲤鱼尾,因鲤鱼尾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既非稀有珍贵,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很可能是穿山甲的尾,因古时称穿山甲为“鲮鲤”)、炙(烤猫头鹰)、猩唇、熊掌和酥酪蝉(可能是高级酥酪,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则谓“乃今之抱螺酥也。其形与螺形不肖,而酷似蝉腹”)。
(四)清代八珍。据载,其一是“参翅八珍”,“参翅八珍”中海产品占半数。指参(海参)、翅(鱼翅)、骨(鱼明骨,也称鱼脆)、肚(鱼肚)、窝(燕窝)、掌(熊掌)、筋(鹿筋)、蟆(蛤士馍)。其二是“山水八珍”。鱼翅汤
山八珍:熊掌、鹿茸、犀鼻(或象拔、犴鼻)、驼峰、果子狸、豹胎、狮乳、猴脑;水八珍:鱼翅、鲍鱼、鱼唇、海参、裙边(鳖的甲壳外围裙状软肉)、干贝、鱼脆、蛤士蟆。其三是满汉全席的“四八珍”。即山八珍:驼峰、熊掌、猴脑、猩唇、象拔(象鼻)、豹胎、犀尾、鹿筋;海八珍:燕窝、鱼翅、大乌参、鱼肚、鱼骨、鲍鱼、海豹、狗鱼(娃娃鱼);禽八珍:红燕、飞龙(产于东北山林中的一种叫榛鸡的鸟)、鹌鹑、天鹅、鹧鸪、彩雀(可能是孔雀)、斑鸠、红头鹰;草八珍:猴头(菌)、银耳、竹荪、驴窝菌、羊肚菌、花菇、黄花菜、云香信(香菇中的一种)。另据旧时南货老人曰:“海味八样”、“动物八珍”。海味八样:鱼翅、海参、鱼肚、淡菜(干贻贝肉)、干贝(干扇贝肉)、鱼唇、鲍鱼、鱿鱼;动物八珍:熊掌、象鼻、驼峰、猩唇、鹿尾、猴脑、豹胎、燕窝。
(五)民国八珍。民国时期又出现了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但因地域不同,八珍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如,北京上八珍:猩唇、燕窝、驼峰、熊掌、猴头(菌)、豹胎、鹿筋、蛤士馍;烟台上八珍:猩唇、燕窝、驼峰、熊掌、猴头(菌)、凫脯(野鸭胸脯肉)、鹿筋、黄唇胶;北京中八珍:鱼翅、广肚(广东产的鳘鱼肚,即鳘鱼鳔)、鱼骨、龙鱼肠、大乌参、鲥鱼、鲍鱼、干贝;烟台中八珍:鱼翅、广肚、鲥鱼、银耳、果子狸、蛤士蟆、鱼唇、裙边;北京下八珍:川竹笋、乌鱼蛋(墨鱼卵)、银耳、大口蘑、猴头(菌)、裙边、鱼唇、果子狸;烟台下八珍:川竹笋、海参、龙须菜、大口蘑、乌鱼蛋、赤鳞鱼、干贝、啤
(六)现代八珍。以前的八珍中,有很多现在已属于保护动物,国家明令禁止捕杀食用,如熊、猴、象、鹿、猩猩、豹、犀牛、天鹅、猫头鹰、野骆驼、海豹、娃娃鱼等等。如今这些动物自然也就不能列入八珍之中了。但当今的八珍应是什么?笔者认为,只有在国家允许食用的动植物范围来定,而且需从“珍、稀、贵、美”的角度去评选。到底哪些原料应列入八珍之中,还有待于大家提出高见。
名家谈吃:佛跳墙、宋嫂鱼羹和豆汁儿
当你在馆子中点吃黄河鲤鱼时,堂倌用拇指和食指紧捏着一条鲤鱼的脊鳍来到你的面前,那鲤鱼大约有市尺八寸或一尺长,十分活泼,意思是让你当面验看。堂倌满脸堆笑地问你想怎样吃:“焦炸,你老?糖醋熘,你老?要是两吃,焦炸一半?糖醋熘一半?”一般吃客都喜欢一鱼两吃。
名人与名吃总有不解之缘,在《舌尖上的中国》一书中,跟随着众名家的笔触,开始我们想像中的美食之旅。风俗、地点、人物充实圆满,他们的回忆叠加辉映,一碗汤里喝尽一个时代的味道,一道菜中品味一段传说中的历史,吃的文化因此滋味宜人。
夏令冬瓜第一蔬 洪丕谟(书法家)
把冬瓜封为“暑天第一蔬”,不致大错。本草书上说它性味甘淡寒凉,有着清热消暑、利尿解毒的良好作用。《本草再新》指出冬瓜能够“清心火,泻脾火,利湿去风,消肿止渴,解暑化热”。《随息居饮食谱》也说,冬瓜“清热,养胃生津,涤秽治烦,消痈行水,治胀满,泻痢霍乱,解鱼、酒等毒”。“亦治水肿,消暑湿”。
冬瓜浑身是宝,除了做菜的瓠果,冬瓜皮、冬瓜子、冬瓜瓤、冬瓜藤、冬瓜叶,也都有的可吃、有的入药,并且具有较强的利尿消肿、清暑除湿作用。比如冬瓜子补肝明目;冬瓜皮煎汤,去皮肤风剥黑斑,润肌肤;冬瓜瓤则又另有作用,崔禹锡《食经》说:“补中,除肠胃中风,杀三虫,止眩冒。”还有冬瓜藤,《本草再新》说是:“活络通经,利关节,和血气,去湿追风。”《随息居饮食谱》还有冬瓜藤治病一法:“秋后齐根截断,插瓶中,取汁服,治肺热痰火,内痈诸证。”再如冬瓜叶,《本草纲目》指出:“主消渴,疟疾寒热。又焙研敷多年恶疮。”《海上名方》还用冬瓜叶嫩心,拖面饼吃,说是可以治疗积热泻痢。
在菜肴里,冬瓜是一种能上能下,既能够做成如夜香冬瓜盅、冬瓜鳖裙羹等上等菜肴的佳品,又能够清炒、放汤,进入千家万户的大众化菜肴。冬瓜鳖裙羹是湖北荆州传统名菜,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江陵县志》记载,宋仁宗召见江陵张景时,亲切地问:“卿在江陵有何贵?”张答:“两岸绿杨遮虎渡,一湾芳草护龙洲。”又问:“所食何物?”张答:“新粟火米鱼子饮,嫩冬瓜煮鳖裙羹。”眼下,要是有人顺道去荆州古城,不妨上聚珍园菜馆,一尝那里的美味佳肴冬瓜鳖裙羹。
还有广西名菜冬茸火鸭羹,四川名菜冬瓜燕,浙江名菜冬茸白兰。冬瓜燕因为把冬瓜切成犹如燕菜般的细丝,然后加进高级清汤,再撒上火腿丝而成,所以叫冬瓜燕。冬茸白兰则先要把冬瓜削成兰花形状,接下来再嵌进虾茸,放温油里滑熟捞出,再加高级清汤进行烩制。美食探秘:古今八珍 - 简单 - 健康快乐的博客 佛跳墙”正本 逯耀东(史学家)
“佛跳墙”是福州佳肴,兴于清朝同光年间,初名“坛烧八宝”,后易名“福寿全”,最后称“佛跳墙”,由创办“聚春园”的郑春发推广而流传。
至于“佛跳墙”的由来,一般都说是庙里的小和尚偷吃肉,被老和尚发现,小和尚一时情急,抱着肉坛子跳墙而出,因而得名。其实“佛跳墙”的由来有各种不同说法,其中之一是和“叫花鸡”一样出于乞丐之手。
乞丐拎着破瓦罐沿街乞讨,在饭店讨得的残肴剩羹,加上剩酒混在一起,当街回烧,奇香四散,他们称为杂烩菜。菜香触动一家饭馆老板的灵感,于是将各种材料加酒烩于一坛中,因而有了“佛跳墙”。
另一说法是福州新妇过门,有“试厨”的习俗,以验其将来主持中馈的功夫。相传有一个在家娇生惯养的新妇,从不近疱厨,临嫁,其母将各种材料以荷叶包裹,并告知不同的烹调方法。但待新妇下厨,却丢了方子,一时情急,将所有的材料置于酒坛中,上覆荷叶扎口,文火慢炖。菜成启坛,香气四溢,深获翁姑的欢心,于是有了后来的“佛跳墙”。
不过,另一种说法较为可靠。此菜创于光绪丙子年,当时福州官银局的长官,在家宴请布政司杨莲,长官的夫人是浙江人,为烹饪的高手,以鸡、鸭、猪肉置于绍兴酒坛中煨制成肴,布政司杨莲吃了赞不绝口,回到衙内,要掌厨的郑春发如法调制,几经试验,总不是那种味道。于是杨莲亲自带郑春发到官银局长官家中,向那位长官夫人请教,回来后,郑春发在主料里又增加鲍参翅肚,味道甚于官银局的。
郑春发13岁习艺,后便去京、沪、苏、杭遍访名师,学得一身好手艺,辞厨后,自立门户,开设“三友斋菜馆”,后更名“聚春园”。此菜初名“坛烧八宝”,后来继续充实材料,主料增至二十种,辅料十余种,并换了个吉祥的名字,称为“福寿全”。一日,几个秀才到“聚春园”聚饮,堂馆捧来一个酒坛置于桌上,坛盖启开,满室飘香,秀才们闻香陶醉,下箸更是拍案叫绝,其中一个秀才吟诗一首,内有:“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之句,因而更名“佛跳墙”。而且“福寿全”与“佛跳墙”,在福州话的发音是相近的。
制“佛跳墙”取绍兴酒坛,加清水置微火热透,倾去。坛底置一小竹箅,先将煮过的鸡、鸭、羊肘、猪蹄尖、猪肚、鸭肫等置于其上,然后将鱼翅、干贝、鲍鱼、火腿,用纱布包成长形,置入坛中,其上置花菇、冬笋、白萝卜球后,倾入绍兴酒与鸡汤,坛口封以荷叶,上覆一小碗,置于炭火上,小火煨两小时,启盖,置入刺参、蹄筋、鱼唇、鱼肚,立即封坛,再煨一小时,上菜时,将坛中菜肴倒入盆中,卤妥的蛋置于其旁,配以小菜糖酣萝卜、麦花鲍鱼脯、酒醉香螺片、香糟醉鸡、火腿拌菜心、香菇扒豆苗等,就凑成一席地道的福州“佛跳墙宴”了。
一鱼两吃黄河鲤 姚雪垠(作家)
河南开封是历史上的一座名城,如果谈河南饮食,应该以开封为代表。北宋以后,设在开封的中央政权毁灭了,在杭州建立了新的朝廷。原在开封的皇亲贵族和富豪大户,或者消灭了,或者逃到南方了,其中多数逃到杭州了。“吃的文化”,在杭州突飞猛进,而在开封却再也不能恢复了。但是开封毕竟是个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所以也有不少传统名菜。例如黄河鲤鱼在全国就很有名,而吃法也有特色。
当你在馆子中点吃黄河鲤鱼时,堂倌用拇指和食指紧捏着一条鲤鱼的脊鳍来到你的面前,那鲤鱼大约有市尺八寸或一尺长,十分活泼,意思是让你当面验看。堂倌满脸堆笑地问你想怎样吃:“焦炸,你老?糖醋熘,你老?要是两吃,焦炸一半?糖醋熘一半?”一般吃客都喜欢一鱼两吃。
当你决定之后,堂倌当着客人的面将鲤鱼向地上一摔,提起半死的鲤鱼退出,立刻送给红案师傅。一般是先吃焦炸的一半,然后吃糖醋熘的一半。最后堂倌将吃剩的鱼骨收走,过一阵端上来一盘盘丝细面,将做好的鱼骨汤向上一浇,发出响声。这叫做鱼骨焙面。细面又脆、又焦、又甜,不但色香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