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中国都有些什么年俗

如题所述

大事之一:年夜饭
除夕吃顿丰盛的晚餐,俗话叫做“年夜饭”,也有的地方叫做“团年饭”、“合家欢”、“分岁酒”、“守岁酒”、“辞岁酒”。
大事之二:放鞭炮
依据民间传说,年是蛮荒时代的猛兽,常滋扰人类圈养的六畜。为了将年逐走,人们用火烧竹子,这就是最早的“爆竹”,后来逐渐演化为“鞭炮”。
大事之三:贴春联
春联也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起源于桃符,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大事之五:看春晚
1983年,电视机开始普及。于是如何在年三十晚上能给过年的中国观众带来快乐?春节晚会应运而生。
大事之六:拜年
根据传说,“拜年”就是大年初一一大早,人们相互道喜,庆贺未被“年”这种猛兽吃掉。
大事之七:逛庙会
庙会是广为流传的传统民俗活动,常在寺庙节日,或以农历规定的日期,于寺庙内或其附近举行。
大事之八:春运
上世纪70年代,春运以知青探亲流为主;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后,学生流开始加入;上世纪80年代,大量民工外出,春运开始形成“三流叠加”的现象。
大事之九:祭灶
人们相信,在中国民间诸神中,灶神会在岁末的某夜上天揭发人间的罪状。为了祈福避凶,民间逐渐形成祭灶的习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20
现代人过年,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追求的是高兴有新意,对于老一辈的传统越来越生疏,关于“年”的知识,知道的也越来越笼统。闲来无事,也来谈谈“年”。

老一辈过年的“年节歌”

————二十三祭灶天 ————初一祭祖

————二十四写联对 ————初二拜年

————二十五做豆腐 ————初三老鼠娶亲

————二十六割年肉 ————初四迎神接

————二十七杀只鸡 ————初五破五

————二十八蒸馒头 ————初六送神

————二十九去打酒 ————初七人日

————年三十包饺子 ————初八顺星,初九玉帝诞辰 十三到十五闹元宵

初一初二磕头儿

这些风俗在城市里面越来越少见,只有农村现在还保留着这种传统,年味也最浓厚。常听我奶奶念叨“过个大年,忙乱半年”,一般,在农村从腊月就开始忙“年事”,直到过了正月十五,年才走远了。

走进农村,就已经有小孩子在放鞭炮,已经有了年的动静,在城市,就稍稍有点冷清了。

“年”是一种怪兽,这是大家都知道,其实过年,也是过关。“年”一来,树木凋败,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爆竹。。。最初的爆竹并不是像现在的鞭炮,而是真正的竹子,即焚烧竹子,发出噼叭之声,井下鬼怪。..现在的鞭炮危险性也高,大家都应该小心阿

最值得一说的是除夕守岁。

守岁应该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现在守岁时,全家欢聚,开怀畅饮,打打扑克,麻将等等,看春节联欢晚会。24点(辞旧迎新的时刻),还要煮饺子,迎新年。

除夕还有团圆之夜,中国人难解一个团圆心结,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赶回家中吃年夜饭、守岁。全家人做在一块儿包饺子,其乐融融。(“和面”的“和”有“合”之意,“饺子”的饺是“交”的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

小辈儿人父祖家长行辞岁,老人们要分压岁钱。压岁钱也叫“押岁钱”“代岁钱”“岁岁钱”,原来是驱邪的,现在借此表示亲情爱意。

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2-20
年夜饭、放鞭炮、吃饺子、磕头......
第3个回答  2014-02-20
团年饭
第4个回答  2021-02-16

微更文化原创短视频,讲述六中国各地的有趣年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