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注意哪些方面

如题所述

(一)幽默法
针对学生的“责难性”问题、“攻击性”问题、“挑衅性”问题的刁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难方式,幽默地、体面地、不伤大雅地予以还击。还击时,发挥摧枯拉朽的威力,在笑声中揭露其行为或言论的实质。如一位教师走向教室,刚刚推开虚掩着的教室门,忽然一只扫帚掉了下来,不偏不倚,正好打在教师的讲义夹上,课堂上一片哗然。这分明是学生干的恶作剧,可这位老师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轻轻地拾起掉在地上的讲义夹和扫帚,自我解嘲地笑着说:“看来我工作中的问题不少,连不会说话的扫帚也走上门框,向我表示不满了。同学们,你们天天与我一起相处,对我有更多的了解,希望你们课后也给我提提意见,帮助我改进工作吧!”课堂上一阵窃窃私语后,很快地安静下来了。这位教师面对损害自己的行为以幽默带过,既显示了教师的诙谐大度,又让自己摆脱窘然处境,还为学生创设了自我教育的情境。

(二)宽容法
宽容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理解和信任,它不是软弱,不是无原则迁就,更不是纵容与包庇。宽容要使学生能在灵魂深处反省,要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仁厚与良苦用心,促使学生自我教育。如,一位老师收到学生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你以为当老师就可以压服学生吗?你高昂着头,铁青着脸,像个活阎王,但是,有谁怕你呢?落款为:你最讨厌的、等待你处罚的学生。这位老师不是查处写信的人,反而在班上宣读了这封信,并检讨了自己工作方法的简单粗暴,感谢这位同学给他敲了警钟,并让学生以后多给他提意见、写真话。学生们对老师宽容感到由衷敬佩,师生关系从此更加融洽。

(三)警告法
对于较严重的违纪行为,教师要严肃地提出警告并立即制止。为了不影响上课,课堂上不必过多追究,但课后谈话要抓紧进行。如,一位老师正在讲课,忽然,后面的同学一个个都抿着嘴“哈哈”地笑。教师走到后面一看,原来是一个同学的嘴上贴了一张白纸条。教师怒不可遏,正要追查,但一转念又改变了主意。只见他轻轻地将纸条撕下来,然后严肃地说:“搞这种恶作剧是对别人人格的侮辱,是不道德的行为。我向他提出警告,请他下课后到办公室来一下。我相信他会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的”。接着,又继续讲课了。课后,一个“调皮鬼”果然来到了办公室。

(四)分身法
由于学生恶作剧或违反纪律出现的突发事件,教师如果集中批评学生,就会影响全班学生学习。为了使教学能正常进行,又能脱身处理偶发事件,教师可以采用分身法。如,一教师正在讲课中,突然两位学生打起架来,不处理不行。于是这位老师布置了两道紧密配合本节课教学的思考题让学生思考(或者布置几道作业题让学生做),这样,教师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处理偶发事件,不致于顾此失彼。

(五)克制法
当某个学生的破坏性行为中暗藏着想赢得他人的注意愿望时,可采用此法。如趁老师板书时,某生悄悄将一动物放入粉笔盒内,当老师再次取粉笔时发现了,这时如果教师采用言语反应,可能会正巧迎合了该生正在寻求的目的。而采用克制法,实际上是向该生表明,教师对他的攻击行为完全可以保持泰然自若,无须大发雷霆,当堂追究,使之自讨没趣。
(六)嫁接法
有些偶发事件的出现已经引起了学生注意,教师想要让学生重视集中于原定的教学内容十分困难。这时可以转而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把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偶发事件,引导到课堂教学上来。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如一位语文老师正在讲课中,突然一只大灰猫追赶着一只老鼠往教室里窜,大多数同学都好奇地观看这精彩的场面,有的同学甚至追赶起来。这种情况下,教师没有制止学生观看这精彩的场面,而是随机改变了自己原来的讲课计划,宣布允许学生观看一会儿这个场面。然后利用学生这种好奇和兴趣,并要求学生以这件事为素材进行口头作文。这样做既顺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秩序,而且扩充了课堂教学信息,达到了语文课的教学目的。

(七)暂冻法
对一些偶发事件给予暂时的冻结,仍按原计划上课,待课后或其他时间再来处理这一事件。如某班学生做完课间操回到教室,刚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忽然有人发出“哎哟”、“哎哟”的惊叫声,老师发现原来有人在一女生凳子上反钉了几个钉子。是立即查找肇事者还是照常上课,老师选择了后者,他帮助这位受害同学钉平了凳子,就继续上课。课后科任老师建议班主任召开“板凳上的钉子从何而来”的主题班会,使大家受到教育,肇事者也主动承认了错误,以后再也没有发生类似事件。

(八)调虎离山法
此法是指个别同学在即将失态的情况下,教师及时、巧妙地进行掩饰的方法。如,初一(1)班的教室里,学生踊跃地举着手,有序地进行发言。当老师叫到第三次举手的某个学生时,他终于因小便憋不住直往老师身边跑。老师发现了他裤子前裆湿了,便随手拿起茶杯装作喝水,但茶杯偏又从该生身上滑到地上,老师把学生的裤子“弄湿”了。班上所有的学生都没有发现这其中的蛛丝马迹。老师说:“对不起,你去寝室换裤子吧,其他同学继续上课”。事情发生前后不足两分钟,教师用“调虎离山”法把学生的视线巧妙地引向教师的行为举止,既掩饰了学生的窘态,又把握住课堂教学秩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12
教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

(1)要及时:一旦出现特殊情况,教师要迅速即使地进行处理,否则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2)要理智: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很出人意料,扰人心烦,但教师面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切忌急噪、冲动、感情用事,而必须做到沉着冷静、判断正确,感情要克制,行动要果断,处理要谨慎。

(3)要有艺术性: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首先要机敏、迅速而准确地判断问题、然后因势利导,恰当、妥善地解决问题。

(4)要有教育性: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往往对课堂教学造成消极的影响,教师在处理时,要切忌“以牙还牙”、“以毒攻毒”,或把全班学生当做“替罪羊”,大吼大叫。而应以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真切、自然地去肯定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从而是学生自觉地改正错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达到教育全体学生的目的。

由于突发事件性质的复杂性,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策略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但原则上至少有三点:

其一,尽量化解矛盾,不要激化矛盾。当堂解决不了的妥善搁置,留待课后解决,尽量少花时间处理,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

其二,以学生的自尊心为中心,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势利导,灵活变通,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切不可任意责罚。

其三,加强课堂组织调控,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