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

如题所述

这句话只有在特定的时候说才比较正确,并不是所有可怜的人都有可恨之处。记得小时候班上有一个人他经常欺负别人,后面被他欺负的人都来欺负他,后来闹到老师那,老师居然说了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这句话,第一次听到这句话,乍听之下好像挺有道理,细思量好像也不一定这么回事吧!鲁迅先生说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就是说,可怜人一定不争气吗?未必吧? 

要看这句话放在什么样的人身上,应该是有可恨的可怜人。就比如现在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事例,有个父母去打麻将,忘记孩子还在车里了,结果孩子死了,活活被闷死的!! 很多网友听到这种事都会说,你说这种监护人该不该死刑!!太不负责了,把孩子生下来干嘛的,都不好好照顾,还监护人呢!可有些同情心比较重的网友会说,可是这个父母失去孩子也好可怜...一般我看到这种种事情只会想——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再举个例子,某老人家过马路时被车撞成伤残,他和家人要求索赔,而肇事司机却逃得无影无踪……这是谁可怜,谁不可怜呢?说这句话的原由,应该出自民间。揭示生活哲学问题,意思是用通常道德标准衡量,一个人(可怜人)现实的不如意,定是由于过去的失误或过错造成的,失误或过错即是可恨之处。

简单来说就是,一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二是自种因果,咎由自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20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揭示的是生活哲学问题和对少部分人的批判。意思是用通常道德标准衡量,一个人貌似可怜之人现实的不如意,定是由于之前的过错或咎由自取造成的,知道自己错了还屡教不改和咎由自取即是此类人的可恨之处。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般是针对“假可怜”之人而言的。

真的可怜=不幸(比如天灾:地震,旱涝。或者人祸:车祸,先天性疾病),这一类可怜与不幸之人,我们一定要去帮助,因为这些天灾人祸都是不可控的。

而假可怜=可恨,只是因为自己之前的造成的错误已成定局还不吸取教训,得到大家同情之后还屡教不改的这一类人,这是不值得我们去同情与帮助的,所以大家一定不要片面的去理解这句话真实的含义。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本是两方都受益的行为,但有时也让人十分矛盾。一方面,通过助人我们能体会到力量感和道德高尚感。但另一方面,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痛着别人的痛”并不让人好受。而且,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也说明了滥用同情心的坏处。

假可怜之人心理:

1、强烈依赖心

强烈的依赖心是“假可怜者”的“第一宗罪”。他们总是被动地等待别人的扶助,别人热情的援手越多,他们自力更生的意愿就越少,到最后,“可怜人”越来越“可怜”,让援助者“恨铁不成钢”。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喝过“墨水”、四肢健全,却因偷窃被人毒打致残,最后的尊严也难以保全,实在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2、自私自利之心

自私自利是“可怜人”的第二大可恨之处。在所谓“帮人帮到底”的掩护下,有些“可怜人”不仅不顾援助者的处境不断盘剥,还用“可怜相”来抱怨别人不够在乎他,这让援助者感受到“高尚道德感”的失落,并产生强烈的自我责备和自我贬低。许多“老好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朋友借钱越来越“狮子大开口”,可拒绝后自己却像欠了人家似的。

3、消极心理

逆水游高远,顺水慢且近, 所谓鲤鱼跃龙门,老鳖沙窝围.欲境,非行耶,性善或性恶?内至外,口颇多,外及内,点之,性耶.故本性是也,反之亦然!

第2个回答  2020-12-07
他们看到底层人民受苦,心中难过。

其中一部分人,懦弱、自私这些缺陷占了主导,他们不想继续深究这个问题,就随便抛出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是一种心理暗示:出现这种问题是他们自找的,我不需要做什么。

这种解释,使他们心态恢复到未看纪录片之前的状态,就可以心安理得去玩、去吃、去睡了。

还有一部分人,有勇气,也有正义感。但是能力不足,满腔愤懑无处发泄,也抛出这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意思是:你们为什么不奋起,不改变?

他们忘记了,这是现实社会,不是网络爽文,没有无敌主角咸鱼翻身财色双收。

鲁迅和他们一样发现了类似问题。他选择弃医从文,为社会尽一份义务。听起来似乎简单,其实并不容易。

他写了这段话: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需要勇气正视问题,克服人性中的懦弱和逃避心理。

需要智慧去思考、研究问题,克服惰性。

需要亲手付诸实践解决问题,可能要放弃安逸的生活,甚至付出生命和自由的代价。

伟人和庸人的区别就是这样。

但是我们不能苛责庸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被他们自己打败,如果以极高的标准要求人们,无异于抢占道德制高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作为庸人之一,我只是觉得大家应该给自己一个更高的目标。

既然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要浪费在逃避和自我麻醉中呢?即使没有伟人的智慧和能力,至少可以勇敢的生活。这样的余生应该也是无怨无悔的。
第3个回答  2015-05-21
这句话说一个成年人应该没有问题。我们知道,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把自己弄到一个很可怜的地步,确实可以肯定他在性格方面必有可恨的一面。
这话颠来倒去常有人说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前者是说一个人会沦落到凄惨得让所有人不禁生出恻隐之心的地步,必定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多半也是他自己造成的。所以,他是自食恶果自作自受,不值得被人同情。这和中国人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关。
而后者说的是,人之初,性本善。一人会变成一个人见人恨的大大恶人,他也是有一定原因的。没有人天生就希望自己被别人憎恨,所以他也可能是遭受过打击之后,对他的人生失去了希望,这才走上了堕落的道路。没有天生的恶魔,只有被环境被人造就的魔鬼。所以,他的过去也许会让所有人为之叹息。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