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故宫收藏的翡翠没有一件冰种?

如题所述

故宫博物院收藏翡翠作品800多件,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收藏古代翡翠最多的博物馆,藏品主要为清宫遗存,其中帝后玺册20余件,首饰、服饰类作品400多件,其他器物300多件。

故宫翡翠藏品源自清朝,雍正时期翡翠器件极少,乾隆时期器件渐增,晚清慈禧掌权时期的翡翠藏品器物最多。

从清宫翡翠器翠的质地等级看,大部分均为老坑种翠料,而通身满绿的“纯翠”甚少,尤其水头足、玻璃地、艳绿欲滴的高翠更是难得一见,只有从小件的佩饰中偶可找到。白地含斑点状的翠较多,还有一批无绿的白地翠。

是不是古代人不喜欢通透的冰种?不喜欢艳丽的翠色?

在当时,翡翠资源可谓相当丰富,极品的原石统统都还埋藏在地下,只是限于当时的开采工艺,没有大型的机械,单凭人力开采,种种条件的限制,以至于埋藏在深处的原石没有被发掘。所以在场口发掘的时候没有大量开场,因此开出冰种少。

还有一个可能是,那时候大家对透明制品的认知只是“琉璃”,而琉璃又是极奢华尊贵的东西,因此民间见过的人少,自然没有流行起来。

所以这些在现在看来材质不佳,价值不高的翡翠工艺品,在当时确实称得上绝世珍宝,而且在那个没有电,没有便利的锋利磨具的年代,工匠们用智慧和工艺,雕出了精美的作品。每一件都凝结了古人的匠心。

古代人和现代人对翡翠的标准,好色是一样的,但是不一定拿“透明”的标准来衡量,所以你看看他们的翡翠,都是糯的比较多。包括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那颗白菜,等等。

现代人追求冰种,甚至高冰。一是漂亮,这个没话说的。像果冻一样水水的、透透的,有种吹弹可破的错觉。这种感觉是现代人的共鸣,就像好多直男都喜欢网红一样,时代造型世间繁华。

翡翠乾隆款龙纹杯盘

翠鱼式盒

翠印色盒

翠烟壶

翠碗

翠桃式洗

翠太极纹浅盘

翠乾隆款仿古觚

翠缠枝莲纹盖碗

翠箫

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古玩古董鉴宝出手”

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关注

?喜欢你就点个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