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立意远远高于清华大学校庆片,运用四代人的故事,架构起大学精神的传承。
现代时期的张果果(张震饰)离我们距离最近,在公司上级与上上级的斗争中沦为牺牲品,丢掉了工作,还面临当时为了公司提案承诺资助的四胞胎的求助。帮,还是不帮?手握上级的黑料,报复还是不报复?
1962年,文革前夕,陈鹏(黄晓明饰),不得不说教主终于选了次适合自己的老实好人角色,不再油腻霸道总裁。陈鹏在面临心心念的女孩王敏佳(章子怡饰)因为写了封教训师母的匿名信而被发现批斗毁容时,是划清界限明哲保身?亦或是在她的身后托底?
1938年,抗战时期,昆明,沈光耀(王力宏饰),身为富家子弟,在面临国难时,是自己的人生乐趣还是国家灿烂的明天?是孝还是忠?1923年北平,吴岭澜(陈楚生饰)英文国文成绩第一,物理榜尾,是文科还是实业,是真实还是从众?
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正如片头,张果果说“如果提前了解你所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每一代人都用自己的选择影响了下一代,让真诚,正义,同情得以传承。当中最让人神往的是西南联大的岁月,电影中几个镜头。
跑警报时,沈光耀在用锅炉煮莲子,在汪曾祺散文里是这么描述的,“联大同学也有不跑警报的,据我所知,就有两人。一个是女同学,姓罗。一有警报,她就洗头。别人都走了,锅炉房的热水没人用,她可以敞开来洗,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另一个是一位广东同学,姓郑,他爱吃莲子。
一有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昆明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弹,这位郑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跑警报当然也是罗曼蒂克的,是谈恋爱的机会。联大同学跑警报时,成双作对的很多。空袭警报一响,男的就在新校舍的路边等着,有时还提着一袋点心吃食,宝珠梨、花生米……他等的女同学来了,“嗨!”于是欣然并肩走出新校舍的后门。
跑警报说不上是同生死,共患难,但隐隐约约有那么一点危险感,和看电影、遛翠湖时不同。”战争纷争,资源奇缺,联大宿舍都是茅草屋,教室用的是铁皮,下雨时便叮当作响,所以有了电影里的桥段,静坐听雨,此情节出自西南联大法商学院教授陈岱孙,何其无奈又何其浪漫!
因为校舍的简陋,学生们经常去泡茶馆看书聊天打桥牌,因为可以蹭茶馆的灯。杨振宁就曾提起他和黄昆,张守廉就经常提起他们在茶馆大声辩论,老板娘续茶水的日子。在电影中,米雪饰演的母亲对儿子说。
“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少有的好的教育,简单明了的阐述了读书的意义,人生的追求。
为什么要追求好的教育,是因为你能够在追寻知识的过程中看到新的世界,得到快感与乐趣,而不是为了应付高考,为了实现家长的心愿。那时读书条件艰苦,需要在防空洞里读书,但其学术自由、思想多元、兼容并蓄是极其罕见的。
就像电影中带着辫子的王国维讲完课后转身外教就进来询问英语复习情况。教师们就某个学术问题召开座谈会进行辩论,即使争论得面红耳赤,并不妨害友情。为保证学术思想自由,西南联大主张通才教育,讲究启发式教学法,反对灌输式教学法;转系自由,一二年级基本不定系;
这个时期的学生老师何其有风骨。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梅贻琦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陈寅恪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扩展资料:
《无问西东》剧情简介
《无问西东》讲述了四个不同时代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对青春满怀期待,也因为时代变革在矛盾与挣扎中一路前行,最终找寻到真实自我的故事。
几个年轻人满怀诸多渴望在四个不同的时空中一路前行,他们在最好的年纪迎来了最残酷的抉择。吴岭澜出发时意气风发,却很快在途中迷失了方向。
沈光耀自愿参与了最残酷的战争;王敏佳因为虚荣撒了小谎,陷入被众人唾骂的深渊;陈鹏把爱情摆在了理想前面,张果果身处尔虞我诈的职场。
电影《无问西东》的评价:
作为百年名校的校庆纪念电影,当然也存在一些催泪的桥段。比如日军在上空丢炸弹,莘莘学子忘记生死地认真听着老师授课,教室内积水满地,头顶上雨水滴滴答答,老先生在讲台上讲,学生们似乎忘记漏雨的教室,专心听课,雨水中跑操等画面,都让觉得慷慨激昂。
电影最感动小编的地方,如果没有沈光耀当年从飞机上丢食物就不会有后来清华大学的工程物理系的高材生陈鹏。
如果没有师母刘淑芬的误会和李想的背叛,就不会有劫后余生认清现实和真心的王敏佳;如果没有李想当年的搭救,就不会有后来的职场精英陈果果。
整部影片中,看似跨年代的,其实每一条主线都有联系。好人未必得到好报,但是好人一定会被记住,英雄也会被尊敬的。
扩展资料
影片的组成部分
1、原本一直随波逐流的吴岭澜因泰戈尔的一场演讲而觉悟,选择遵从内心的想法,
2、出生豪门的沈光耀选择舍小家保大家。为了保全战友撞击敌舰,机毁人亡,辜负了母亲的期望。最后那句:“妈妈,对不起。”直戳泪点,
3、讲述陈鹏、李想与王敏佳曲折的爱情故事。李想爱的自私、王敏佳爱的虚荣、陈鹏爱的真诚。在当今现实社会的印照下却也都显的卑微。
4、张果果付出真心去帮助了一个四胞胎家庭,其中有波折,但趋于圆满。
四个故事看似独立,却是一代又一代的延续――吴岭澜激励了沈光耀,沈光耀拯救了陈鹏的生命,陈鹏和王敏佳让李想懂得了什么叫爱,李想拯救了张果果的父母,张果果帮助了四胞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有很多片段,不那么动人,我却忍不住泪如泉涌;有些片段,明明是该落泪的情节,我却心中钝痛得无所适从。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每一帧都有存在的意义,让我忍不住去思考,镜头给到这里是为什么,演员的那个眼神又是出于什么原因。与之并行的,更是围绕其中心思想所展开的思考,由始至终,直到电影结束,幡然醒悟,却又回味无穷。
《无问东西》这部电影,不是爱情片,不是战争片,不是文艺片,不是纪录片,然而爱情、战争、文艺、历史它都占了,却只为讲两个字——“真心”。而“真心”二字,也正是爱、正义、同情之源。
一头雾水的开始,四个混乱的时代,纵使电影伊始就直白的点破“真心”的中心思想,我也依旧迷茫。
以为是揭露职场竞争的险恶,以为是清华园里的爱情,以为是批斗那个一句话害死一个人的时代,以为是混乱年代仍求知若渴的信念……但其实都不是,导演如此含蓄,层层叠叠的铺垫,不过最终为了向我们说明一件事——无论这个时代是美丽还是险恶,我们都要始终保持一颗“真心”,为自己而活。
这部片子早早抛出“真心”二字,首先我就开始思考,何谓真心?
是吴岭澜坚持自己的心性选择了文科,而不是随潮流读实科;是沈光耀弃笔从军直至战死沙场;是王敏佳的伸张正义和坚定自己的清白;是陈鹏将自己一生投入到核实验;是李响用自己的生命聊表了对放弃王敏佳的悔恨;是张果果继续选择资助四胞胎、选择安全性。
更深一层次的,我开始思考这些人的真心,他们的差异性的意义是什么?
很快我明白了,这四个时代,同时也映射了一个人面对“真心”的四个过程:吴岭澜代表了人对“真心”的认知过程,从迷茫到坚定;沈光耀代表了对待“真心”的态度的转变,从犹豫到无悔;王敏佳和陈鹏则代表了从始至终都不曾改变的“真心”,同一时期的李响代表“真心”从开始的持有,中途因世俗消失,最后拾回的过程;最后张果果代表从违背“真心”到重新面对自己。
这些人的真心都被质疑过,被自己质疑,被他人质疑,但是无一例外的结局都是坚持本心。
很多人都直至电影的最后,才明白这四个时代之间的联系,而后发出“终于看懂了”的感叹。
但是在我看来,导演的意图并不仅仅是让这四个故事看似连贯,她要向观众传达“真心”的更深的一个层次——“真心的延续”。
因为泰戈尔和梅贻琦的教导,吴岭澜才明白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样子,而吴岭澜作为沈光耀的大学老师,则帮助沈在其对未来的选择迷惘之际告诉他要坚持“真心”,如果沈光耀没有当上飞行员就养不活陈鹏,没有李响,也没有今天的张果果。
时代在变,每个人的真心也随着生命的流逝而消失,但是坚持“真心”的精神,却永远的传承了下来,并将一直延续下去。
另外,我很不同意大多数人说,这部电影是清华的宣传片,清华在这里只不过是一个载体,是这所大学承载了“真心”二字,也承载了“真心”的延续,换做其他的大学,其他的地方,亦是如此,只不过清华在我国还是比较具有代表性,或者仅仅导演有一份水木清华的情怀,才选择了将清华作为载体。
何所谓“无问东西”?唯“听从你心”是也。
这部电影真的太纯粹了,除“真心”二字,再无其他。
《无问西东》是关于清华的一部电影吗?
没错。但它更关乎的是每个时代发展潮流下青春的诠释与人性的自守。
它讲述的是四个时代背景下的故事。吴岭澜、沈光耀、陈鹏、王敏佳、李想、张果果,分别是四个故事的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世界很美好,世道却很艰难,面对这种种抉择,他们在追求“无问西东”的路上砥砺前行。
以前一直认为没明白在《奇葩说》的一期中高晓松为什么要斥骂一清华高材生。现在终于明白了,这个高材生在别人的支配下活着,没有世界名校的大胸怀,没有“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的精神,更放弃了对生命的思索和对自己的真实。
无问西东是什么?
是吴岭澜听到“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的领会;
是沈光耀完成自己梦想的自豪;
是陈鹏面对好工作说“我有人要照顾”时脸上的笑容;
是王敏佳在经历了彻底的绝望之后的重生;
是张果果在复杂社会摸爬打滚后抒发的“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看此电影,一遍只识浅表,再三而多,方知其蕴含之理!
在《无问西东》上映的时候,很多人说这是一部清华大学的宣传片,因为片中的几位主角都是清华大学(当时属西南联大)出来的,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它背后的含义远远比“清华大学宣传片”要重的多。
整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是吴岭澜在听泰戈尔演讲的时候的感慨:“思考人生的意义不是一件羞耻的事。”那一刻,我听到吴岭澜的内心时正如吴岭澜听到泰戈尔的话一般惊醒。
这个时代很浮躁。小的时候,我们总会想,我们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怀抱什么样的梦想,那时我们还有目标,还会探索人生的意义。但随着年龄慢慢长大,我们逐渐失去了这种思考,掉入了物质或其他什么的陷阱,甚至会说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一件羞耻的事。而《无问西东》就是想告诉仍然在思考和忘记了如何思考人生意义的年轻人们不要放弃这种思考。
《无问西东》里的四个故事里的主角,都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后得到了一份独属于自己的宝贵答案。
吴岭澜成了联大的老师,沈光耀参了军,陈鹏参与核弹项目,张果果继续帮助四胞胎,他们在思考人生以后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其实有共同之处,那就是要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和帮助。
在电影里,还有一段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台词,是在吴岭澜经过教室的时候,听到了里面的老师正在教《儒行》的第14章: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久相待也,远相致也。其任举有如此者。
我去查了一下这段话的意思,它是在说:
儒者之间,听到善事就互相告知,见到善言就互相传示;有了爵位就互相推先,有了患难就互相效死;有朋友久在下位,就等待他升迁,有朋友在远方不得意,就设法引荐他来入仕。儒者对待和举荐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是这样的。
虽然知道了这样的道理,但实现人生的意义也依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要去帮助和影响别人,要付出的代价太多了,而我们在长大的过程里也变得越来越自私了,很难去承担这样那样的后果。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一开始会问我们:
“如果你提前了解你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至少,电影里的主角们提前了解他们要面对的人生,最后依然鼓起勇气前来。
沈光耀在坠机前的那一刻给自己的战友比出回家的手势,陈鹏哪怕自己会受到辐射的影响也要完成核弹任务,李想也知道去边疆行医,环境恶劣,最后客死雪海,张果果知道自己帮助细胞胎有被赖上的风险依然为四个孩子找人起名,为他们找住房。
最早知道这部电影的时候,也和大部分人一样搞不懂为什么要叫《无问西东》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
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四个字取自清华校歌的歌词,“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大致意思是,为人要先培养器量和见识,然后立德立言,取得学术建树,不需要问是东方还是西方学问,延伸后,现在更多的注解是——
不计较得失,听从内心做正确的事,那就对了。
所以,《无问西东》真的是一部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