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该怎么规划自己的时间?

如题所述

兼职
初入大学的我,迫不及待想要赚取第一桶金,于是我浩浩荡荡的开启了我的兼职之路。

第一份兼职,是举牌,日行三万步,薪资一百元。

仍旧记得那天风很大,举着有我高的广告牌,在大街小巷,与强风对抗,感觉一不小心就会被吹倒。

那个时候不懂廉价劳动力的概念,只觉得有工作能赚钱就很开心。当然,那样的工作体验过就够了,后来就没去了。

后来也做过拉访工作,体验过那种时薪+提成,一小时140的快感。

后期感觉这些工作都没有什么成长性,于是就没有继续了。

外出兼职的经历,大一结束后基本告一段落
看书
大一上学期,高中爱阅读的习惯还有保留。会找时间去图书馆,挑一本喜欢的书,一坐就是一下午。印象很深的三本书:余华的《活着》,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三毛的《送你一匹马》,基本都是一整个下午看完的,喜欢那种沉浸于书籍的感觉。
也借了一些关于摄影的书籍,就是没怎么看/手动狗头。
后来去图书馆的次数越来越少,看的书也越来越少,说出来还有点羞耻。
都说图书馆与运动场,是大学的完美伴侣,是真的。
下学期开始,计划一周看一本书,输出倒逼输入。
旅游
比较喜欢往外跑,于是有时间就会去旅行,大部分时候是穷游,去的地方也没有太远。
大一上学期去了杭州,上海,南昌。
大一下学期去了绍兴,西塘,后来也去贵阳见了一个人。
大二上学期国庆姐妹从外省过来,又陪她去了一次杭州,上海,西塘;后来和舍友去了南京,秦淮河的夜景让我念念不忘。
大二下学期赶上了疫情,在家上了几个月网课,返校后也一直封闭,2020年唯一一次出行是暑假的时候,去厦门义工旅行了一个月。
想去苏州,去重庆,去北京……
还有很多在计划之中。
大学利用学生证可以买到半价门票,真的超级适合出去!
不一定非要很有钱,去很远的地方才算旅行,预算不充足的时候可以选择就近的城市去走走。我买过最便宜的绿皮火车,也住过青旅,实打实的穷游党。相信我,你会爱上在路上的感觉。
鹿人三千说:上班之后有钱买机票了,有钱住很好的酒店了,但是这样的旅途只会让你觉得疲惫不堪,那会儿你就明白,在该行万里路的时候选择了埋头为钱其实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少年时去做中年时的事情,而人至中年又去完成少年时候的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