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热实验的讨论题

1.比较保温管.裸管.汽水套管的传热速率,并说明原因。
2.在测定总传热系数K时,按实验流程,用管内冷凝液测定传热速率与用管外冷却水测定传热速率哪种方法更准确?为什么?如果改变流程,使蒸汽走环隙,冷却水走管内,哪一种方法更准确,为什么?
3.汽包上装有蒸汽排放口和冷凝液排放口,注意两口的安装位置特点并分析作用。(蒸汽口在上,冷凝液在下)
4.由于室内空气扰动的影响,裸管自然对流系数a的实测值应比理论值高还是低?

1.
答:比较可知传热速率:裸管>空气夹层保温管>固体材料保温
裸管的管壁直接与空气接触,管外壁温度较高,空气温度较低,在自然对流下,传热推动力较大,黄铜管的热阻较小,故传热系数较大。
固体材料保温管,由于采用特殊材料使得管内对流速度大大下降,加上本身传热性能不高,使导热散失大大降低,有很好的保温效果。
空气夹层保温管,由于空气的导热能力比较差,而且处于自然对流下,其热阻因空气夹层的存在相对于裸管较大,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
2.
答:用管外冷凝水法测定更精确。因为用管外冷却水法测定时,冷凝水走管外,空气流动的影响所造成的所造成的热损失,因水的比热较大不会在温度上有显著的变化;而用管内冷凝液法不能完全保证空气是自然对流。此外,用管外冷却水法亦大大地减小了因读取冷凝液
体积和温度的实验系统误差和操作误差。
3.
不凝气排放口在气包远离进气口一端的上侧;冷凝液排放口在偏向进气口一端的下侧,并连有一根长管使部分冷凝液回流至水槽。
不凝气排放口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蒸汽从排放口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损失,同时可以保证气包内的气压为一个大气压
冷凝液排放口主要使气包中的液体尽量排净,防止冷凝液进入三根待测管中,造成实验误差,同时可以使蒸汽可以顺利进入三根传热管,另外起着回流循环的作用。
4.
4.由于室内空气的扰动,加剧了裸管的外表面传热,加速了冷凝,使得实测的传热速率大于理论计算的传热速率,故导致自然对流给热系数比理论值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03
1.答:比较可知传热速率:裸管>空气夹层保温管>固体材料保温管
裸管的管壁直接与空气接触,管外壁温度较高,空气温度较低,在自然对流下,传热推动力较大,黄铜管的热阻较小,故传热系数较大。
固体材料保温管,由于采用特殊材料使得管内对流速度大大下降,加上本身传热性能不高,使导热散失大大降低,有很好的保温效果。
空气夹层保温管,由于空气的导热能力比较差,而且处于自然对流下,其热阻因空气夹层的存在相对于裸管较大,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
2.答:用管外冷凝水法测定更精确。因为用管外冷却水法测定时,冷凝水走管外,空气流动的影响所造成的所造成的热损失,因水的比热较大不会在温度上有显著的变化;而用管内冷凝液法不能完全保证空气是自然对流。
3.不凝气排放口在气包远离进气口一端的上侧;冷凝液排放口在偏向进气口一端的下侧,并连有一根长管使部分冷凝液回流至水槽。
不凝气排放口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蒸汽从排放口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损失,同时可以保证气包内的气压为一个大气压。
冷凝液排放口主要使气包中的液体尽量排净,防止冷凝液进入三根待测管中,造成实验误差,同时可以使蒸汽可以顺利进入三根传热管,另外起着回流循环的作用。
4.由于室内空气的扰动,加剧了裸管的外表面传热,加速了冷凝,使得实测的传热速率大于理论计算的传热速率,故导致自然对流给热系数比理论值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