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地山先生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道理?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提示:如,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蜜蜂等)
急啊!!

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就写了一篇文章《落花生》,并被登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践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5课,以教育孩子。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祖籍广东揭阳。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0年中学毕业后曾任师范、中学教员。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1922年往美国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后曾研究人类学、民俗学等。 1927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和宗教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皖南事变"发生,即与张一廛联合致电蒋介石,呼吁团结、和平、息战。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后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编辑本段作品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道学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编辑本段许地山轶事
许地山对于印度的"诗圣"泰戈尔是十分崇敬。 他喜欢泰戈尔的作品,因此曾翻译过《吉檀迦利》、《在加尔各答途中》、《小说月报》、《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等泰戈尔的诗歌、小说、散文。许地山由于喜爱泰戈尔,又引起他对印度文学的浓厚兴趣。1928年他翻译了《孟加拉民间故事》, 1930年,出版了专著《印度文学》,1934年,又译出印度故事《太阳底下降》、《二十夜问 许地山作品精选
》......从而成为一位著名的印度文学专家。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许地山为中印文化的交流所做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据统计,许地山从英国留学归来后的几年间(自1927年起,至1935年离开燕京大学止),写有学术论文8篇,学术论著5部。其中1930年出版的《印度文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这本著作与他深厚的文学、翻译功底是分不开的。 30年代初,北平中华乐社柯政和主编过《世界名歌一百曲集》,共分十册,每册十曲,其中第一册的十曲歌词都是许地山翻译的,书前有许地山写的《前言》和柯政和的《序》,书后有许地山写的歌词解释。许地山在他的《前言》中写到的他演奏、研习、教授音乐和谱曲的事都鲜为人知。他在广州文庙当佾生之前就开始研究音乐。他擅长琵琶,能谱曲编词,虽然他所从事的工作似乎与音乐不搭界,但他非常看重音乐和音乐教育,同时许地山精通音律,熟捻西洋乐曲和西洋民歌,对英、德、法、俄罗斯、苏格兰、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音乐倾注的热情尤其多,他译的这十曲名歌就是一个证明。这十曲名歌,除《小船像摇篮般底摆》之外,都是情歌。有写热恋时真挚而灼热的情感:"炙热的手互相执持。嘴唇颤动不息。微音优美直像歌乐,从我这里发出,世界一切你都不要,惟有我是你的所要。"(《再一次吧!》);有写恋人别后的相思:"野鸟在清唱,野花正在开放,日光所照底水平静如睡,虽然想见底欢乐可以消灭愁苦。但失意的心情不望春归"(《罗鲁孟》);有写生活中的恋旧情结:"你能忘记旧时的朋友,不放在心里么?你能忘记旧时的朋友,和旧的时日么? 旧的时日,我爱,旧的时日,我们要为它喝一杯。"(《你能忘记旧时朋友么?》)。从他译的这十曲歌词和《 许地山作品
前言》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挚爱和他那份特有的人间情怀。如果没有对艺术的虔诚,没有丰富人生经历作基础,是很难想象他能译出如此雅致多情的世界名歌。对许地山而言,翻译也就是艺术的创作。所以许地山与他所敬佩的音乐家柯政和相会面后,谈起音乐教育,有着相同的见解,柯政和约他翻译西洋乐曲,他便一口答应了。他在《世界名歌一百曲集》第一册的《前言》中说:"民国十五年,我从欧洲回国,过摈榔屿,到华侨办底学校去找几位旧同事,我们已经别离十几年了。可是那学校所授底唱歌不但与十几年前一样,并且和我在小学时代所学底不差只字,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教新的,他们反都问我那里来底新的。这个越使我觉得非赶办音乐学校不可。可是我底 音乐兴趣虽然有,我底音乐底知识却够不上提倡,这事非专门家去做不可。" 这里,我们不难体会到许地山对普及音乐教育的用心良苦,我们看到许地山确实用他的笔为我们翻译,介绍了好的西洋音乐作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24
一级最佳答案例如:在学习第9册22课《落花生》一课时,由于作者的写作背景是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的腐败,使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作者许地山的父亲出于爱国之心,依然抛弃家产,携全家回福建定居,过着清贫的生活,父亲教育子女为人做事要踏踏实实而不求虚荣。在当时的年代,人们不能也不可能讲什么体面。但从现代社会看来,却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对此,学生很难理解。教学中结合问题:从父亲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我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并通过各抒己见这一互动的关键环节,破难为易,初步的小组学习有以下结果
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就写了一篇文章《落花生》,并被登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践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5课,以教育孩子。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祖籍广东揭阳。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0年中学毕业后曾任师范、中学教员。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1922年往美国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后曾研究人类学、民俗学等。 1927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和宗教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皖南事变"发生,即与张一廛联合致电蒋介石,呼吁团结、和平、息战。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后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编辑本段作品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道学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编辑本段许地山轶事
许地山对于印度的"诗圣"泰戈尔是十分崇敬。 他喜欢泰戈尔的作品,因此曾翻译过《吉檀迦利》、《在加尔各答途中》、《小说月报》、《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等泰戈尔的诗歌、小说、散文。许地山由于喜爱泰戈尔,又引起他对印度文学的浓厚兴趣。1928年他翻译了《孟加拉民间故事》, 1930年,出版了专著《印度文学》,1934年,又译出印度故事《太阳底下降》、《二十夜问 许地山作品精选
》......从而成为一位著名的印度文学专家。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许地山为中印文化的交流所做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据统计,许地山从英国留学归来后的几年间(自1927年起,至1935年离开燕京大学止),写有学术论文8篇,学术论著5部。其中1930年出版的《印度文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这本著作与他深厚的文学、翻译功底是分不开的。 30年代初,北平中华乐社柯政和主编过《世界名歌一百曲集》,共分十册,每册十曲,其中第一册的十曲歌词都是许地山翻译的,书前有许地山写的《前言》和柯政和的《序》,书后有许地山写的歌词解释。许地山在他的《前言》中写到的他演奏、研习、教授音乐和谱曲的事都鲜为人知。他在广州文庙当佾生之前就开始研究音乐。他擅长琵琶,能谱曲编词,虽然他所从事的工作似乎与音乐不搭界,但他非常看重音乐和音乐教育,同时许地山精通音律,熟捻西洋乐曲和西洋民歌,对英、德、法、俄罗斯、苏格兰、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音乐倾注的热情尤其多,他译的这十曲名歌就是一个证明。这十曲名歌,除《小船像摇篮般底摆》之外,都是情歌。有写热恋时真挚而灼热的情感:"炙热的手互相执持。嘴唇颤动不息。微音优美直像歌乐,从我这里发出,世界一切你都不要,惟有我是你的所要。"(《再一次吧!》);有写恋人别后的相思:"野鸟在清唱,野花正在开放,日光所照底水平静如睡,虽然想见底欢乐可以消灭愁苦。但失意的心情不望春归"(《罗鲁孟》);有写生活中的恋旧情结:"你能忘记旧时的朋友,不放在心里么?你能忘记旧时的朋友,和旧的时日么? 旧的时日,我爱,旧的时日,我们要为它喝一杯。"(《你能忘记旧时朋友么?》)。从他译的这十曲歌词和《 许地山作品
前言》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挚爱和他那份特有的人间情怀。如果没有对艺术的虔诚,没有丰富人生经历作基础,是很难想象他能译出如此雅致多情的世界名歌。对许地山而言,翻译也就是艺术的创作。所以许地山与他所敬佩的音乐家柯政和相会面后,谈起音乐教育,有着相同的见解,柯政和约他翻译西洋乐曲,他便一口答应了。他在《世界名歌一百曲集》第一册的《前言》中说:"民国十五年,我从欧洲回国,过摈榔屿,到华侨办底学校去找几位旧同事,我们已经别离十几年了。可是那学校所授底唱歌不但与十几年前一样,并且和我在小学时代所学底不差只字,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教新的,他们反都问我那里来底新的。这个越使我觉得非赶办音乐学校不可。可是我底 音乐兴趣虽然有,我底音乐底知识却够不上提倡,这事非专门家去做不可。" 这里,我们不难体会到许地山对普及音乐教育的用心良苦,我们看到许地山确实用他的笔为我们翻译,介绍了好的西洋音乐作品。
第2个回答  2010-10-20


早春来临,大地醒了。熟睡的万物都睁开惺松的睡眼。小草钻出来了,树叶儿长出来了,一颗颗黄嫩的竹笋也在一夜春雨之后,神话般地穿着春天送给它们的纱衣,从湿润的泥土中冒出来了。它们身上一尘不染,还带着春的气息。
春天过去,夏日来临。大地脱去春的稚气,变得像一个热血青年。早春的竹笋,现在已经长高了,它开始领略夏天的厉害——酷热和暴风雨。它挺过来了。
很快就到秋天了。入夜,明月高悬,凉风徐徐。渐进深秋,树叶多已落光。竹叶,那酷暑炎夏最令竹骄傲的绿色短剑,有的也枯黄了。一阵萧瑟秋风吹来,枯叶儿便像完成了使命似的,悠悠落到地上,与竹根作伴了,而另一些绿色短剑,仍紧护竹枝,与秋风抗争。风更大了,可竹不怕,它把根扎得更深了,腰挺得更直了,仿佛对秋风说:“来吧!”
冬天到了。北风卷着雪花飞来了,喘着气,把雪花撒下。雪花吻了吻竹,仿佛要对它叙说北风的寒冷,可很快就落到了地上。竹骄傲地挺着,它对北风的进攻不屑一顾,仍是那样的自信。
严冬过去,又是一个春天。这时,竹长大了……
我们不也和竹子一样吗?童年,像竹笋一样一尘不染。慢慢的,我们在一次比一次艰苦的磨难中长大了,成熟了。
第3个回答  2010-10-22
我喜欢婀娜多姿的槐花树,果实累累的苹果树,挺拔的杨树,但是我最喜欢学校大门口那棵坚强无比蝗松树。
远看,松树像一座高大的宝塔。走近细看,松树像一把遮阳大伞。只见松树的树皮一块接着一块,鱼鳞状,没有规律地排列着。松树的叶子像一根根头十分尖的绣花针,叶子微微上翘,深绿色的叶子十分刺手,淡绿色的叶子却很柔软,十几根叶子像一朵美丽的花,又像亲密无间的小伙伴偷偷地说着悄悄话。夏天,天气炎热,我们在树下乘凉,下雨时,我们在树下躲雨,尽情地做游戏,冬天下雪时,我们在树下跳绳,做运动。
松树长得十分挺拔,具有不怕困难的性格。它不管严寒酷暑,还是狂风暴雨怎样袭击,它都不低头,叶子还是碧绿碧绿的。每当冬天天空下着鹅毛大雪时,松树身上压着厚厚的积雪,但它毫不惧怕,还是挺拔的挺立在那儿,犹如解放军战士站在那儿守护着我们的校园。我不禁想到陈毅大将军写的一首诗:
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松树浑身都是宝。树干是造纸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也是建筑良材,叶子可以提炼挥发油,松树脂可以做松香和松节油,枝和根是燃火材料,以前人们夜里点燃松枝,可以照明,也可以取暖。我们要学习它为了人们,勇于献身的可贵精神。
我太喜欢松树了!更喜欢和松树一样具有大无畏精神的人。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1301716.html

第4个回答  2010-10-20
梅花,傲立在寒风中的梅花不管怎样寒冷都不低头弯腰,从梅花我领悟到了它的坚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