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科研课题

如题所述

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的研究

摘 要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学校、教师与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采用访谈,经验交流等方法调研,结果表明与家长沟通是有一定技巧的,在沟通时自觉采用这些技巧,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有效沟通 沟通机制 沟通效果 沟通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事业也在与时俱进,教育越来越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孩子在校表现与家庭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为了更好地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有个性和较强适应能力的新一代,我们的教学工作必须与家长结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所以沟通时的交流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针对这种情况,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我校共52名教职工,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班主任17名,科任教师35名。
(二)调研方法
由学校教务组织,选择我校的17名班主任,以经验交流会和座谈等方式,将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进行了交流,交流内容涉及到沟通方式,沟通技巧,学生反馈,家长反馈和沟通后的效果等多个方面。
二、结果
(一)素质是养成的
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家庭和学校,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和学习环境,是影响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人父母者如果希望子女未来具备良好的人格特质,现在就应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家校联合,采取统一的教育方式,培育学生。
(二)家长与教师沟通的情况
调查显示经常主动与班主任保持联系的家长较少,能够出席家长会的家长占绝大多数。即使临时有事不能出席,也会另择日期与老师沟通交流,这反映出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还是非常关心的。
(三)沟通技巧对沟通效果的影响
调查和座谈显示,老师和家长在沟通时,如果抱着相互理解,一切为了孩子成长的信念,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相反的,教师或家长中某一方在沟通过程中方法失当,就会给今后的教育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三、讨论
(一)沟通效果不理想存在客观原因
调查显示孩子在校表现出了问题,一部分是由家庭因素引起的,如: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和关爱,以致学习,性格方面出现异常,但因父母不在身边,监护人又缺乏监管的能力,沟通达不到理想效果;单亲家庭子女,因父母离异对孩子心理上的伤害,导致一系列问题,如性格古怪,郁郁寡欢,学习成绩下降等。这类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进行亲情补位,即使沟通工作做了,也很难收到理想效果。
(二)沟通方式与沟通技巧相互作用
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时,由于不同的沟通方式,沟通技巧也要随之改变。涉及学生家庭隐私的事情,沟通宜私下进行,如果与大多数学生利益相关而又有共性的问题则在家长会上一起向家长交代。
(三)主观因素
许多学生对老师与家长的交流存在畏惧心理,认为老师与家长沟通就是向家长告状。他们对于老师的访谈或家访活动存在较重的思想包袱。此时,如果老师不能及时消除学生的思想负担,很可能沟通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四、建议
(一)更新教育观念,用真诚搭建沟通桥梁
中小学教育中应试教育影响之深远,根深蒂固。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思想,采用切实有效的沟通措施,努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将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一切以为了学生发展为目的,建立心与心的交流,采取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公正合理地处理各类事件。家长也要抱着一种为了让孩子发展得更好的信念,与老师共同探讨如何教育孩子。
(二)纠正关于沟通的错误观念
沟通并非大家认为的与家长谈话,这就将沟通单向化了。沟通是双向的,有时学生也参与进来,那么沟通就变成多向了。学生参与沟通既可以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也可以打消学生钻空子的心理。沟通也并非一个简单的教学活动,而是一种机制、制度和方法。一旦形成制度,就避免了沟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为长期坚持的内容,沟通就会有效。例如,对留守儿童,学习有困难的儿童,生活有困难的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学习有重大转变的学生和单亲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建立回访制度,这就是将沟通形成制度的方式。
(三)掌握有效沟通技巧
要建立有效沟通,就要制定沟通的流程和内容,不同的时间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平时个别沟通时,主要由班主任来阐述问题,有时学生的学习状态总体不佳,这时科任教师也可参与问题阐述;如果学生并非学习出现了问题,而是心理或品德有问题,则由班主任私下向家长阐述。期中或期末时,则采取家长会或家长学校的方式,整体向家长阐述学生在校表现,期间家长也可以就某些教育问题在会上与老师互动交流。
学生个体不同的学情变化,沟通方式也要随之调整。学生成绩下降了,科任教师要向家长坦诚告知,只描述现象,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可妄加推测,必须与家长交流之后,再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学生成绩进步了,教师喜在心上,除了及时肯定学生,也要和家长交流,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将成功的经验和大家共同分享;学生之间出现了矛盾,如果双方都有问题的,教师可将双方家长约到学校,从中协调,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此时教师扮演的角色处于中立,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地阐述问题,最后由家长提出解决方案并执行。
(四)如何解决沟通时的矛盾
1、 友好。沟通时难免会产生矛盾,沟通双方都要坦然正视矛盾,将沟通的基础建立在诚信,和谐的基础上。作为教师,要尽力了解家长的真正需求和意图,做到沟通时真诚有礼,不卑不亢,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对于因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达到的,则应耐心向家长解释原因。
2、 不要只说是什么,还要解释为什么。谈孩子的学习时,措辞应考虑周详,肯定成绩,指出问题。
3、 简单。阐述问题尽量简明扼要,看待问题要有一定深度,站在家长的角度换位思考,既要知无不言,也要耐心倾听,切忌武断做出结论,让对方难以接受,始终对孩子抱有最大的期望,用爱心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 获得反馈。家长的意见也很重要,要认真听家长说,而不是总想着下一步你还要说什么。还可以通过谈话了解家长是否已经真正明白了你的沟通意图。
5、 后续调查。沟通以后,还可以继续与家长联系,看孩子有了哪些变化并及时肯定孩子的变化;也可以通过监督孩子的在校表现来判断对家长的要求是否已经都已经得到了有力的执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