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苦瓜叶面什么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7-21
苦瓜炭疽病,叶部病斑较小,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颜色为黄褐至棕褐色。茎蔓病斑成梭形或长条形,黄褐色,稍下陷,有时龟裂。果实病斑凹陷,形状不规则,生粉红色黏稠状物,后期病部形成黑色粗糙不规则形斑块。发病开始喷洒百分之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加收米水剂800倍液,或30倍生乳油2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1 000倍液等。另外,棚室还可喷布5百菌清或加瑞农粉尘剂,每公顷15千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3-27
这苦瓜是炭疽病
苦瓜炭疽病的确诊依据
主要危害叶片和瓜条,叶片病斑为褐色,有的变成灰白色,有时会出现同心轮纹,病斑外围均有黄色晕圈,病斑上着生小黑点,天气干燥时病斑会出现裂口或脱落呈穿孔状。从田间观察,叶片多从底部老叶开始向上发展。

瓜条发病后病处凹陷,有时会出现同心轮纹,颜色较浅,边缘较深,四周有水渍状黄色晕圈,严重时病斑连成不规则凹陷斑,病斑上着生小黑点,湿度大或阴雨时,病部呈湿腐状,后期瓜条会腐烂。后期病瓜组织变黑,但不变糟且不易破裂,别于蔓枯病。

苦瓜炭疽病发病规律
苦瓜炭疽病病原有的认为是瓜类炭疽菌,也有认为是胶孢炭疽病。病原菌分生孢子可通过雨水传播,发病适温为22-27℃,相对湿度93%以上容易发病,其中以24℃、相对湿度达97%-98%时潜育期3天,很容易流行。

露地栽培,在适温多雨条件下易发生;棚室内栽培以湿度高,叶面结有大量露珠时容易发病。棚室栽培不注意通风、浇水量过大,偏施氮肥导致植株徒长或不注重引蔓整蔓,瓜蔓杂而乱,在适宜条件下该病易流行。
农业预防措施
首先,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或采用嫁接栽培,可提高苦瓜的抗性,尤其是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有明显的减轻。
第二,搭棚引蔓、适时摘除病黄叶,引蔓上棚有利于使其有足够的生长空间,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苦瓜结瓜颜色好、瓜条正;在苦瓜生长后期,黄叶、病叶、病虫瓜果增多,宜及时摘除并处理,既增加通风透光,又减少病虫害,且方便喷药。

第三,合理水肥、控制温湿度是预防炭疽病的关键,尤其棚室栽培,要注意适当通风,保持田间湿度在70%以下,减少结露;采用小水勤浇,避免浇水过大,露地栽培雨季注意通沟排水,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即可;苦瓜开花结果需要大量的养分,建议在初花期施三元复合肥,进入盛瓜期看长势追肥,宜增施氮肥,多施钾肥,补施硼、镁等微肥,提高苦瓜坐瓜率及植株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要点
苦瓜炭疽病在苗期发生相对较少,在生长中后期尤其是结瓜盛期,在适温多雨(南方露地栽培以6-8月)下易流行。从实践来看,药剂防治主要做好种子处理,发病时及时防治。
种子处理,可选用福尔马、多菌灵等浸种30分钟,洗净晾干后播种;
在发病初期至盛期可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液、20%烯肟·戊唑醇水悬浮剂1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倍液进行防治,对苦瓜炭疽病具有很好的防效,或在发病初期也可选用百菌清、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等药剂防治。
第3个回答  2021-12-19
苦瓜上有黑点是什麽虫害导致

  苦瓜上有黑点,一般是由苦瓜炭疽病,疫病和斑点病所致。炭疽病用45%百菌清烟剂,每10天熏1次,也可喷洒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500倍液,连喷2~3次防治。疫病用72%杜邦克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
  苦瓜生长后期易感染斑点病,发病初期喷洒5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5%百菌清烟剂防治。虫害为白粉虱和蚜虫,白粉虱用25%扑虱灵2000倍液,或20%灭扫利2000倍液,每5—7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灭蚜灵烟剂交替使用。蚜虫用一遍净4000倍液防治。

  苦瓜炭疽病主要为害叶、茎、蔓和果实。叶片染病现圆形至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斑,直径0.1~0.5厘米,后产生黄褐色至棕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茎、蔓染病,病斑呈椭圆形或近椭圆形边缘褐色的凹陷斑,有时龟裂。瓜条染病,病斑不规则,初病斑黄褐色至黑褐色,水渍状,圆形,后扩大为棕黄色凹陷斑,有时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或阴雨连绵时,病部呈湿腐状;天气晴或干燥条件下,病部呈干腐状凹陷,颜色变浅淡,但边缘色仍较深,四周呈水渍状黄褐色晕环,严重时数个病班连成不规则凹陷斑块。后期病瓜组织变黑,但不变糟且不易破裂,别于蔓枯病。该病叶片上产生的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很小,肉眼不易看清。
第4个回答  2020-11-14
蔓枯病是苦瓜的主要病害,主要为害茎、叶和蔓果,但以茎基部受害最重。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发生在春、秋季。病株率一般10%~40%,产量损失5%~10%,发病严重可损失30%~60%。此病还为害多种瓜类作物。

发病症状

叶片染病:初呈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中间为灰褐色,有轮纹,后期病部长出黑色小点。

茎蔓染病:发生于茎部或基部分枝处,病斑初为椭圆形或梭形,后扩展为不规则形,表皮初呈淡黄色,病害发展后变灰褐色至深灰色,其上密生小黑点。田间高湿时,主蔓基部裂开口并流出灰、红色胶质物,俗称“爆血管”,侧蔓裂开后,产生白色油状物。有时病株茎蔓上还形成茎瘤。重者全株死亡,蔓干燥后呈赤褐色。

果实染病:初生水渍状小圆点,逐渐变为黄褐色凹陷斑,病部亦生小黑粒点,后期病瓜组织易变糟破碎。别于苦瓜炭疽病。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病菌以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或在种子上越冬。随种子、病残体、土壤、流水、架材等传播。从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发病。气温20℃~25℃,相对湿度高于85%,土壤湿度大易发病。种植过密、通风不好、施氮过多、土壤黏重、重茬地、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等情况下易发生;夏天连阴雨后骤晴,气温迅速升高时病害发展迅猛;连续3天大雨或暴雨易发病;时晴时雨、高温闷热天气易流行。

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选用抗病品种。与非本科作物轮作。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地膜覆盖栽培。科学灌水,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

2.嫁接防病即用苦瓜作接穗,丝瓜作砧木,把苦瓜嫁接在丝瓜上,播种前种子先消毒,再把苦瓜、丝瓜种子播在育苗钵里,待丝瓜长出3片真叶时,将切去根部的苦瓜苗或苦瓜嫩梢作接穗嫁接在丝瓜砧木上。采用
第5个回答  2020-11-16
苦瓜在生长期间,会出现叶子发黄、枯萎,坐果率低等现象,而叶子发黄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那苦瓜叶子发黄怎么回事?



原因一、积水

苦瓜的根系比较发达,但以二级侧根为主,再生能力弱,故苦瓜喜湿而不耐涝。生长期间需要85%左右的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相对湿度,但不宜积水,积水容易使根系坏死,叶片黄萎,轻则影响结果,重则植株发病致死。

解决办法:每次浇水后,应防止田间长时间积水,即灌即排,特别是雨后要注意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

原因二、缺氮肥

苦瓜缺氮时,表现为叶片小,上位叶更小,从下往上逐渐变黄,生长点附近的节间明显短缩,叶脉间黄化,叶脉突出,后扩展至全叶,坐果少,膨大慢,果畸形。

解决办法:针对缺肥黄叶,应搞好苦瓜追肥,按照前期轻、中期重、后期补的原则进行。开花结果前,植株生长量小,追肥宜少;开花坐果后,逐渐加大肥水用量,结果盛期,植株生长和结瓜同时进行,应重施追肥;结果后期,植株开始衰老,应适当追肥,防止植株早衰而影响果实生长。开花坐果后要施足肥料,每亩追尿素15千克,硫酸钾10千克。采收第一批瓜后,每次再追施尿素10千克左右。另外,在晴天傍晚,叶面喷施0.2%的尿素和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可促进茎叶生长,延长采收期,避免因植株早衰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原因三、自然衰老

苦瓜的分枝性强,枝繁叶茂,后期因营养供应不上,导致下部叶片自然变黄衰老。

解决办法:苦瓜以主蔓结瓜为主,因此需要进行整枝。绑蔓时,将主蔓50厘米以下的侧蔓摘除,以上选留1-2个健壮侧蔓,任其生长,其余侧蔓及时摘除。结果中后期,应将植株中下部的衰老黄叶和上部细弱或无果的侧枝及早除去。

原因四、炭疽病

主要发生在苦瓜生长中后期,7-8月低温多雨条件下易发生。叶片发病,一般从根部老叶开始渐向上发病,病斑初呈水渍状圆形淡黄色斑点,后扩大成褐色圆斑,直径0.1-0.5厘米,外围有一紫色晕圈,有时出现同心轮纹,干燥时易破碎,严重时病斑合成大斑块,叶片干枯死亡,湿度大时,叶面病斑上生出淡灰至红褐色黏稠物。

解决办法: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68.75%恶唑菌酮·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6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500倍液、50%醚菌酯干悬浮剂3000倍液、56%嘧菌酯·百菌清悬浮剂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30%苯甲·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20%氟硅唑·咪鲜胺水乳剂55-66毫升/亩、40%多·福·溴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6-7天喷一次,连喷3-4次。

原因五、根结线虫病

表现为植株生长不良、矮小、叶片由下向上变黄、萎蔫、坏死,瓜表面无棱或瘤突,或是部分无棱或瘤突,植株逐渐萎蔫枯死。但该病主要为害苦瓜根部,受害植株侧根和须根比正常植株多,须根上形成球形或不规则形瘤状物。瘤状物初为白色,质地柔软,后呈褐色或暗褐色,表面粗糙。可拔出一株重病株看看根部进行识别。

解决办法:一是在苦瓜播种或移植前15天,每亩用0.2%高渗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4-5千克,或10%噻唑膦颗粒剂2.5-3千克,加细土50千克混匀撒到地表,深翻25厘米,进行土壤消毒,均可达到控制线虫为害的效果。或用10%硫线磷颗粒剂每亩3-4千克,沟施用药,或3%氯唑磷颗粒剂每亩4千克均匀施于定植沟穴内。发病初期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12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等药剂灌根。每株灌药液250-500毫升,每隔7-10天灌一次,共灌2-3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