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为什么被称为“小龙”,有哪些风俗来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10-17
 在很早以前,有一年大旱,土地掰出一道道大裂子,禾死草枯,就连最不怕晒的马齿苋都冒烟了。
人们烧香上供磕头跪央求龙王降雨。玉皇大帝有令,龙王虽然急得抓耳挠腮,却连个喷嚏也不敢打。君命难违。
龙王有两个儿子,大太子知礼守法,听说听道;二太子调皮捣蛋,常常惹个小祸儿给你解腻歪(寂寞)。
这一天,二太子出来玩耍,偶尔看到黑压压一群人,跪在那求龙王降雨。二太子这才注意到,土地已经干得窜火苗子了,鸡猫儿狗的爪子已不敢落地,此起彼落的像是在跳舞。
二太子虽然年龄小,虽然很调皮,却不是四六不懂的孩子,他觉得玉皇太残忍了,父王太胆小了,眼看着生灵涂炭却无动于衷,心是铁打钢铸石头凿的?举手之劳却不救命,这是什么章程?
想到这,二太子使尽浑身解数,降了一场雨。虽然他的法力还没**成,可五六指雨足能救活一方生灵了。
他满足地回宫了。
等着他的是天宫的惩罚。触犯了天条的二太子被砍去龙角,揭去鳞皮,削掉龙脚,身躯缩小了几十倍。浑身血淋淋的二太子被弃之荒野,生死听天由命。
这事被百姓知道了。他们把它放到河里,祈祷上苍佑护它。
从那以后,地上有了蛇,人们称之为小龙。
第2个回答  2019-10-17
二者形象上很像
,蟠曲蜿蜒,只是体型上有差别,学者更称龙的主体形象就是由蛇构成的。蛇也是龙,只是“具体而微者”。辰龙与巳蛇同居巽宫,这就好像一家人一样,在一个家庭里面的兄弟两个,肯定都有这个家庭共同的一些习性、品格,以次序论的话,辰在前,巳在后,辰为大,巳即为小,辰为龙,巳即为小龙了。辰龙巳蛇,两者都有巽卦的特征,巽卦即柔软、细长,弯曲不定的,符合龙蛇的特征。民间传说称这个小龙的称谓,其实是蛇自己争取来的。
最初天帝征集十二生肖,老鼠没叫醒睡懒觉的猫,自己去报名,并得了个第一名。老虎仗着自己是兽王,也越过猫咪去报名了,代表了整个猫科动物。有人见到龙王就说:“可惜小王子没来啊,不然给他也留个位置。”边上有条小蛇挺机灵:“来了,在这儿呢!”并且对龙王行拜父亲的大礼:“小儿叩见父王!”龙王只能硬着头皮收了这个干儿子,从此蛇就成了小龙了。
第3个回答  2019-10-17
中国的蛇崇拜早且普遍。《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小雅》篇中有“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之句。译成白话就是:“什么是吉祥的梦呀?梦见狗熊棕熊,梦见小蛇大蛇……梦见狗熊棕熊,是生男孩的祥兆,梦见小蛇大蛇,是生女孩的祥兆。”《山海经》有“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称,书中的许多神灵都是蛇身、蛇首或操蛇、珥蛇、践蛇,如《大荒北经》:“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福建省简称“闽”,《说文》:“闽,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蛇种”可理解为以蛇为图腾。福建人崇蛇,省内不少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蛇王庙,且有以祈求蛇神保佑的种种民俗活动。四川省东部和重庆市一部分为古代巴国所在之地。“巴”本义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说文》:“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象形。”在重庆市巴南区部分农村,广泛流传着“蛇祖”的故事。台湾高山族一支鲁凯人崇拜百步蛇,认为其祖先是由百步蛇所生,百步蛇是鲁凯人的保护神。

蛇是龙的主要的,也是重要的取材对象。

首先,从形象上看,蛇将悠长弯转,可以盘绕和伸展的躯体,以及覆盖鳞片的体表贡献给了龙。

《说文》将蛇作“它”,曰:“它,虫也。从虫而长,像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这则解释有两个关键字:“长”、“曲”,而这两个关键字也正好是龙的躯体特征。《史记·外戚世家》褚少孙引:“传曰:蛇化为龙,不变其文。”这里的“文”作“纹理”、“花纹”解释,那么全句的意思就是:蛇变化为龙,连其身上原来用鳞片组成的花纹都未改变。

其次,从功能上看,蛇将能隐能显、能静能动、能大能小、有善有恶和不断更新的性能贡献给了龙。

蛇类喜居荫蔽潮湿、人迹罕至之处,又时不时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可谓“能隐能显”。蛇有冬眠的习性,可以几个月不吃不喝、一动不动,又能在水中游、陆上行,快速地追赶、捕食猎物,此谓“能静能动”。蛇类中有体长达十多米的巨蟒,也有体长仅数厘米的盲蛇,可谓“能大能小”。蛇类中的多数是对人有益的可食、可入药的无毒蛇,但也有一部分属于能对人类造成伤害的有毒蛇(蛇毒亦可入药),可谓“有善有恶”。蛇一般每隔两三个月就要蜕一次皮,以适应成长的需要,可谓“不断更新”。“不断更新”使蛇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蛇的这些功能,能被龙所吸取,成为“龙性”的组成部分。



三,龙与蛇的“亲缘”关系也反映在古人的认识中。

一类说法是认为蛇可以变化为龙。如,《抱朴子》:“有自然之龙,有蛇蠋化成之龙。”《述异记》:“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虺是体型小且有毒的蛇。另一类说法是将蛇龙类同、混代。《洪范·五行传》郑玄注:“蛇,龙之类也。”同一个人物或神灵,有时说是“蛇身”,有时说是“龙身”。如轩辕黄帝,《山海经》说其是“人面蛇身”,《说郛》说其是“龙身而人头”。再就是将龙蛇视为同类予以并称,如,《易·系辞》:“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左传·襄二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汉书·扬雄传》:“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
第4个回答  2019-10-17
二者在形象上很像,学者更称龙的主体形象就是由蛇构成的!另外,从易经的角度看,辰龙与巳蛇同居巽宫,以次序论的话,辰在前巳在后,辰为龙,巳即为小龙了。因此,称蛇为小龙!
关于称蛇为小龙,民间还有其传说或来源:最初天帝征集十二生肖,老鼠没叫醒睡懒觉的猫,自己去报名,并得了个第一名。老虎仗着自己是兽王,也越过猫咪去报名了,代表了整个猫科动物。有人见到龙王就说:“可惜小王子没来啊,不然给他也留个位置。”边上有条小蛇挺机灵:“来了,在这儿呢!”并且对龙王行拜父亲的大礼:“小儿叩见父王!”龙王只能硬着头皮收了这个干儿子,从此蛇就成了小龙了。
第5个回答  2019-10-17
首先,从形象上看,蛇将悠长弯转,可以盘绕和伸展的躯体,以及覆盖鳞片的体表贡献给了龙。
其次,从功能上看,蛇将能隐能显、能静能动、能大能小、有善有恶和不断更新的性能贡献给了龙。
第三,龙与蛇的“亲缘”关系也反映在古人的认识中。

一类说法是认为蛇可以变化为龙。如,《抱朴子》:“有自然之龙,有蛇蠋化成之龙。”另一类说法是将蛇龙类同、混代。《洪范·五行传》郑玄注:“蛇,龙之类也。”同一个人物或神灵,有时说是“蛇身”,有时说是“龙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