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质鲜美的鹿,它为什么没有被古人灭绝?

如题所述

鹿在中国玉雕史上占据着重要题材的瑞兽,可能很多爱好古玉的人一听到瑞兽之类的词语一般都会想到麒麟、貔貅、凤凰、螭龙之类的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形象,而我们今天要讲这个瑞兽有其他的瑞兽不同,它是真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动物,而且我们现在依然可以看到它,它就是——鹿。

梅花鹿


商代晚期 玉鹿

关于鹿这种题材的文物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鹿最初被升华为艺术题材时多出现在原始先民们的记事性岩画上面,原始先民用粗旷的笔触清晰而又遒劲的将捕获的鹿画在了岩石上,用于计数。因为鹿时原始先民们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并且相对于其他兽类来讲相对比较温顺的缘故,原始先民们对鹿产生了好感。

岩画中的鹿

因为先民们对鹿渐渐有了好感,于是就出现了这件文物。这是一件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盆,在这件彩陶盆上绘有四只奔跑的鹿,而这件彩陶盆也因此被称之为“鹿纹彩陶盆”。鹿纹彩陶盆上奔跑状鹿的图案的出现恰好印证了,先民们对鹿的定义已经超出食物的范畴先民们开始对鹿有了情感和精神的寄托,于是鹿的形象开始成为了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出土的这件彩陶盆的出现间接的证明了鹿由普通动物向瑞兽转化的趋势。

鹿纹彩陶盆

除去以上这两种最原始的表现手法之外,用玉料雕琢鹿形相对与玄鸟、大象、鸮、龙等形象要晚很多年。玉雕鹿最早出现在商代。商代雕刻的玉鹿主要有鹿头形玉饰和鹿形玉佩这两种。而今天我们就从商代玉雕鹿一直讲到清代玉雕鹿,主要来讲述各个时期玉雕鹿在形态和制作工艺上的变化。

商代 玉雕鹿

首先,要讲玉雕鹿,我们就必须要知道玉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在古人心目中,鹿是一种瑞兽,而且是一种现实存在的瑞兽,并且鹿茸和鹿血都是中药中重要的药物或补品,而鹿肉又十分鲜美,所以基于以上这些因素所以鹿在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譬如说:每逢过年家家户户张贴门画时福禄寿题材的门画中一定少不了鹿;其次就是寿星的坐骑也是一只鹿,因此鹿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就变成了祥瑞之兆的代表。

西周 玉雕鹿

在《宋书·符瑞志》中记载:“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则至。”这句话又将白颜色鹿的出现上升到检验君王明惠与否的高度。除此之外敦煌壁画也有关于鹿的形象(敦煌九色鹿的壁画故事);因此古人认为鹿为纯善禄兽,又因为“鹿”与“禄”谐音,所以鹿又有了加官进禄、福禄双至、权力显赫的寓意。

玉雕鹿

在知道鹿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寓意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在古代玉器、画作甚至于官服中会有大量的刻有、绘有或绣有鹿纹图案的文物了。这些出现在玉器或者画作上鹿的造型(官服上的造型比较统一也较为严肃,属于鹿纹图案中的个例)千姿百态,灵动活泼,丰富多彩,或卧或立,或奔跑于山间绿野,或漫步于林间树下,皆秀美温婉、自然生动、雅致可爱。

西周晚期 玉鹿

通过上文我们知道玉器中的鹿纹最早出现于商代,以后各代会因为雕刻技术的发展、文化观念的变化而随之调整,它们虽各具时代特征,但整体而言其风格与商代的玉鹿一脉相承。总之玉雕鹿的出现和发展是国人崇尚和喜爱鹿文化和鹿纹装饰纹样的体现。同时玉雕鹿深受人民的喜爱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玉雕鹿

言归正传,我们先从商代玉鹿造型入手。首先来讲商代玉鹿的造型结构比较简单,以片状的玉雕鹿居多,圆雕比较少。体型相对较小(这与商代制玉工具的落后,玉料资源稀缺、制玉技艺多被用来制作礼器有很大的关联)。商代玉雕鹿通常腿比较短,身体呈直立回首状顾盼状。刻意的突出鹿角、鹿耳以及鹿的眼睛,至于鹿的其他部位都采用简略的表达方式一带而过,仅具其形。

商代玉雕鹿

就鹿角而言,商代玉雕鹿的鹿角分为三种,第一种属于没有角的幼鹿;第二种为鹿角比较舒朗呈枝杈形的正值发育期的青年鹿的鹿角,第三种是双角较密且对分,角或对称或不对称(鹿角对分较密属于成年雄性鹿,至于为何有的鹿角对称有的鹿角不对称,这就与成年鹿通过打斗争取配偶权有很大的关系了,这也足以体现商朝人对大自然中动物习性观察的仔细,也从侧面说明了商代狩猎依然是人民主要的谋生手段之一)。

玉雕鹿

商代玉雕鹿的眼睛按照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小圆眼、臣字眼、菱形眼、橄榄形眼等(这几种形态的眼睛通用于商代所有的动物眼睛的雕刻上包括玉舞人的眼睛雕刻也是如此),并且这些鹿眼大都是由阴线刻划而成。阴刻线起首较细浅,中间深且宽。商代玉雕鹿的躯体上大多数没有纹饰,如果有也就是刻几条阴刻线作为身体肌肉组织的分界线,用于将躯体和四肢分开。并且商代玉雕鹿大多属于配饰,身体上会有穿孔,商代人通过穿孔穿绳子的方法将玉雕鹿戴在脖颈间,一般而言商代玉雕鹿的穿孔多在颈部和臀部这两处。

人物与鹿玉坠

通过商代的发展与演化之后,周代的玉鹿在商代玉鹿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就形状而言周代玉鹿也多为片状,身体部位光素无纹,较商代而言鹿的身躯之上都会有几条简洁的轮廓线,体型也一般比商代的略大。可能是因为制玉技术的发展周代玉鹿的造型更加丰富,有回首、前视、栖息、伏卧、奔跑、站立等各种造型。

先秦时期 玉鹿

在表现形式上更加的丰富,周代玉鹿气宇昂然,姿态优美,制作的刀法爽健有力,玉鹿表面也被磨制的比较细腻。鹿一般被制作成大耳、大眼,角的枝杈的表现形式也基本固定成像小树一样直立头顶,当然也会有对称和不对称鹿角两种,其中不对称的长角相对较多。足粗蹄大,躯体较肥壮。但其身体与长角相比,常有头重脚轻的感觉。也属于佩戴的装饰物,有穿孔,穿绳佩戴于脖颈处,其穿孔和商代相同也多在颈部或臀部。

玉鹿首 商晚期

春秋战国时期,玉鹿的形象沿袭西周特征,与西周玉鹿相比,此时的鹿角以单角为主,造型为分叉很多的大独角,其眼形为带梢圆眼,眼珠稍稍外凸,并且开始在玉雕鹿的颈部、腹部、小腿等处会用细小短阴线表示茸毛,并且在卧鹿的身上出现了不规则状的圆圈纹。玉鹿姿态也比较单一以站立式和跪卧式为主,并且创新出奔跑式的玉雕鹿。

玉鹿 春秋战国

汉代玉鹿的最大特点是有了梅花鹿的形象,并且汉朝可能因为受到“赵飞燕”瘦腰细腿的审美影响,此时期玉鹿消瘦苗条,腿部细长,呈奔跃姿态。南北朝时期的玉鹿在继承汉代瘦鹿、细长腿、奔跃姿态的基础上,在玉鹿的身上加上了卷草纹和云气纹等,并且还会在鹿的腮部刻画五六道短小阴刻线,以增强鹿首的面部美感。

汉代玉鹿

唐宋辽金元时期,玉鹿又被赋予新的题材。这段时期因为制玉工艺的大发展使得圆雕玉卧鹿较为常见,这种圆雕玉鹿既可作摆饰,又可作文房镇纸,所以兼具实用与艺术性的圆雕玉鹿成为了上层社会的王孙贵胄、文人墨客们的新宠。还有就是辽金元时期的“秋水玉”的出现和大力开采,使得玉料充沛,并且加入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题材,表现女真族秋季狩猎、射虎捕鹿情景的玉器开始大量出现,图案为山石、柞树,有的虎鹿并存,有的双鹿为伴,有的柞树藏虎,最常见的还是山林群鹿图,在雕琢手法上,常留玉皮巧做秋色。到元代,“秋山玉”逐渐演变为福鹿图案,其影响一直波及到明清。

辽金时期 玉驯鹿

到了明清,玉器的吉祥图案大量流传,很多吉祥图案含谐音隐喻之意,表达美好的愿望。鹿谐“禄”,意为高官厚禄,雀鹿意为“爵禄”,蝠鹿隐“福禄”。明代玉鹿多为圆雕作品,清代玉鹿的躯体比明代丰满圆润,其形象更加图案化,阳纹线明显,特别是眼圈都用阳线雕刻,圈内斜磨,以突出眼珠。精致的玉鹿大都用白玉料,刻纹纤细,凸显出肌肉、骨骼的结构,磨光技法高超,不留刻痕。

圆雕明代玉鹿


玉鹿 清代

总之,笔者认为鹿这种温顺而且兼具药用价值和美食养身价值的动物,能够在爱吃而且会吃的中国活下来,并且成为了瑞兽这不得不归功于文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4
因为鹿比较灵活,跑起来很快,并不是轻易能被人们捕捉到。
第2个回答  2019-12-28
在古时候,鹿有许多吉祥积极意义的象征,所以人们是不敢随意捕杀鹿的,因而存活至今。作为动物也是比较侥幸的。
第3个回答  2019-12-24
因为鹿在古代的话是一个吉祥物的化身,而古代人又比较迷信。
第4个回答  2019-12-24
因为在古代,鹿的地位还是比较不错的,所以就没有被灭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