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怎样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

如题所述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始皇灭六国后,继续向西南、东南和两广少数民族地区推进,并在北方有效地制止了匈奴族的骚扰,使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进一步发展。

统一百越

秦统一前,分布在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一带的许多部族,总称为“百越”,其中著名的分支有于越、闽越、南越、东瓯、西瓯、骆越等。于越分布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很早就建立了越国,战国时期为楚所灭。秦灭楚后,它成为秦的一部分。瓯越也叫东瓯,分布在今浙江南部瓯江流域。闽越在今福建福州一带。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乘势统一了瓯越和闽越,并在那里设置了会稽郡和闽中郡。

南越分布在今广东、广西的岭南广大地区。这一地区很早就与中原有密切地交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随即着手统一岭南的事业。

公元前217年,秦派屠雎率领秦军向岭南进兵。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军粮运输困难。为此,秦始皇派史禄在今广西的兴安县境内,凿一条连接湘水和漓水的运河,以“通粮道”。这就是著名的灵渠。经过几年的艰苦作战,秦军征服了今广东、广西和越南东北一带,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秦始皇又迁徙中原几十万人去“戍五岭(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五岭,在湘、赣和粤、桂等省区边境。所谓“岭南”即指五岭以南的地区),与越杂处”,从此,两广地区和祖国其他部分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了。内地人民大量迁徙到岭南,带去了进步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和百越人民劳动生活在一起,加速了民族融合和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统一西南

古代分布于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的少数民族,总称为“西南夷”。它们中的大部分,在战国时期已成为楚国和秦国的一部分。秦王朝又以成都平原为基地,向西、北两方面扩张到今大渡河以北和岷江的上游,占据了邛(今四川荥经县东一带)、筰(今峨边县东一带)、冉(今松潘县一带)和駹(今茂汶县北一带)等部族地区。又派常頞(音案)向南开通了一条“五尺道”(宽5尺的道路),从今天的四川宜宾延伸到云南的曲靖,并在沿线控制了不少据点,还在那里“置吏”,即设置行政机构。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分布在蒙古高原的匈奴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主要从事游牧,以强悍和精于骑射著称。匈奴与华夏族很早就有了密切联系。在内蒙古发掘的战国时期数百座墓葬中,有不少铁、铜器的造形和中原地区的形状相仿,显然这是受了中原地区文化的影响。战国时期,赵国一度在今内蒙古河套一带设九原郡,抵御匈奴的南下。战国末年,赵国与秦国忙于战争,匈奴乘机占领了河套及其以南地区。

秦王朝于公元前215年派蒙恬率30万军队北伐匈奴,收复了赵国的旧地。第二年,在阴山以南、黄河以东重置九原郡,并新设44个县,统属于九原郡。公元前211年,又迁犯人3万户到今北河、榆中一带垦殖,加强了两族人民经济、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战国时,各国为了割据称雄,在本国周围建筑了护卫性的长城。秦统一后,将中原地区的长城拆毁。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又将原来秦、赵、燕北边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修缮补建,筑成了一条西起临洮(今甘肃泯县),沿黄河、阴山,东到辽东(今朝鲜平壤西北海滨)的万里长城

就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昂首屹立在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到今越南东北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于海的辽阔土地上。她是东方的巨人,也是世界的巨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