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合同时一方故意隐瞒重要事项所签订的合同有效吗

如题所述

有,“隐瞒重大事实,并不导致合同无效,因此该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属于缔约过程中的欺诈行为;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撤销后该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请同我一起来阅读下面的文章。
一、签订合同时一方故意隐瞒重要事项所签订的合同有效吗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一方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缔约过失责任,如果是隐瞒影响合同效力的事实,如当事人行为能力,则是效力待定合同,如果是其他违法事实,则是无效合同。
缔约过失责任构成要件
      1、发生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合同尚未生效,或者虽已生效但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与违约责任的区别)。
      2、当事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所要求的义务。
      3、受害方的依赖利益遭受损失。
      依赖利益损失,指一方实施某种行为后,另一方对此产生依赖,并为此发生了费用,但前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导致合同未成立或无效,该费用未得到补偿而受到的损失。
缔约过失责任情形
      《民法典》第500条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主要包括如下三种情形:
      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恶意磋商是在缺乏订立合同真实意愿情况下以订立合同为名目与他人磋商。其真实目的可能是破坏对方与第三方订立合同,也可能是贻误竞争对手商机等。
      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依诚实信用原则,缔约当事人负有如实告知义务,主要包括:告知自身财务状况和履约能力;告知标的物真实状况(包括瑕疵、性能、使用方法等)。若违反此项义务,即构成欺诈;若因此致对方受到损害,应负缔约过失责任。
      3、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违反有效要约和要约邀请,违反初步协议,未尽保护、照顾、通知、保密等附随义务,违反强制缔约义务。

二、前后合同效力,以哪份为准
      1、如果后一份合同是前一份合同内容的补充的话,往往我们将后一份合同认为是前一份合同的补充协议,此时,只要内容不冲突,那么两份合同都是有效的。如果有冲突的话,则一般是以后一份合同为准,视为变更合同。
      2、原则上,在存在前后合同的情况下,我们都是要根据协议内容确定,一般以在后合同约定为准。
      3、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五百一十条 【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补救措施】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第五百四十三条 【协议变更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