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生态学考研经验分享?

如题所述

先说一下我自身的情况:我本科双非,高考考的也不好,报志愿什么都不懂,所以阴差阳错进入了一个自己很不喜欢的,又学不懂的专业。我动了考研的念头是因为找工作实习的时候和前辈们聊了很多,讲起我们学生物大类的出来都不好就业,然后我又不想考公务员,然后当老师只能教初中的,我觉得初中的小孩太难管教了,也不想教,再加上宿舍6个人,4个考研,想着就和他们一起去图书馆看看书随便考考算了,考上就上考不上在找工作也不迟,然后我就加入考研队伍。

一、择校原因

学校的话因为我实在不喜欢生物,但是又不想教小朋友尤其是叛逆期的初中生,了解到教师的薪资待遇广州省的全国都比较靠前,然后就想着去广州读书算了,正好也想出去转转,本科在老家读的。广州师范类的学校也就华南师范大学,但是因为我不是师范类专业,所以没有报考教育硕士,现在想想幸好没有报考教育硕士,不然竞争那么大肯定完蛋,这个我对自己的水平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而且有一个室友考的是中山大学,这也就更加坚定了我要报考广州的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确定了学校,然后专业,我看华南师范的生命科学学院的生态学是一级学科,反正想着当老师也就无所谓了,就报考了生态学,主要参考书目比较薄想着复习起来还是可以的。至于招录比这些我没看,我也看不懂每一年的情况也不太一样的,算是稀里糊涂就报名了,就开始复习了了。不过也了解到一些信息,就是广州的学校比较佛系,一般是最后公布成绩的,最后发布调剂信息的,也是最后复试的,如果这个学校假如我不能上岸的话我估计也不会调剂了,还是直接工作。当然奉劝师妹师弟不要有我这种想法,既然选择了就应该全力以赴,千万不能三心二意的!

二、备考

1.英语

(1)刚开始我看的朱伟老师的题源报刊7000词,然后配合着他的单词视频看了几天,后来觉得浪费时间就把视频搁置了。到了后期我便只背真题卷上的高频词,毕竟时间不允许我再大篇幅背诵了。但是!!单词,从开始准备考研到考研结束希望你不要丢,每天都要看。

有人问我她很纠结买哪一本单词书,天!求求你不要纠结了好吧,微博上的经验贴几万条。推荐的单词书有好多种,你难道一本一本买来吗?你觉得哪一本适合你就买下来开始背就行了,有那个时间纠结不如多去背几个单词来的实在.....

(2)试卷我买的考研圣经,我觉得答案解析很细,适合我这种基础不好的人,也有人选择黄皮书什么的,这个看大家取舍。

(3)阅读理解刚开始的时候我可能一个下午就只刷一篇阅读,先自己做,做完后接着我会看唐迟老师的阅读课,听他解析完你会觉得,哦~原来这样正确率会更高一些。唐叔的课是真香啊!就这样每一篇听完你会进步一点。一定要明白自己做错的原因,总结原因,下次一定不要再犯!

对了!一定要记得把最近三年的留着不要做,等到考前一个月你需要去模拟考试,这三套卷子这个时候就派上用场了。每篇阅读理解要把你看不懂的单词摘抄出来,一一逐破。这是一个慢慢进步的过程。

(4)完型,新题型以及翻译

在刷第二遍阅读的时候我便开始同步刷这三个题型。我当时听了刘晓燕的课,收获还是挺大的。也有人推荐唐静老师,讲翻译很好,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完型分值不大,一道题平均0.5,可以放到最后做,翻译题我就记住了一个原则,大胆翻译,不要抠词。新题型我认为很简单,没放太多精力在上面。

(5)作文

作文我在十一月份才准备,大家不要学我哈,还是早些准备比较稳妥哈哈 ,我当时听了蒋军虎老师的临门一脚,超级巧,他讲的几篇范文里有一篇和考研小作文几乎一模一样,但是,我想打死自己,我当时听了之后就简单背了几句,考前就一直在背模板,走进考场看到题目,我哭死了。

我还是建议大家踏踏实实每天练习写作,积累语料,靠押中题目或者靠模板什么的,分数都不会太高,我就是个例子啊。到快考试前的一个月,每个老师会进行作文押题,你们可以去微博看看,自己整合一下,看什么话题度比较高,自己练习去写。真的,不要临时抱佛脚。

推荐老师:潘赟老师,她的九宫格把大作文的套路讲的明明白白,尤其是基础差的,你们可以尝试着去听听,真的!

其余的老师比如石雷朋老师(如果时间来得及比较充足可以考虑跟他),王江涛老师(记忆力好的话可以背他的范文,如果背下来也能默写,那也没啥问题了)

2.政治

(1)7月-9月上旬

徐涛强化课+徐涛核心考案,配套习题肖秀荣1000题。徐涛强化课yyds,精确帮助你理解基础知识,内容有趣易懂,最好的强化课没有之一(不用听基础课哈,直接强化就行),我建议辅导书配套核心考案,比较清楚,肖秀荣精讲精练排版乱乱的,我实在看不下去。一边听课一边做1000题巩固即可。

(2)9月上旬—10月中旬

腿姐技巧班+腿姐30天70分+腿姐背诵手册马原部分,腿姐技巧班一定要在强化课打好知识基础前提下去听,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腿姐的30天70分,题目比较难,就当是和1000题相互补充了(不想做腿姐30天70分的可以选择徐涛老师优题库,我当时都做了,收获都很多)。每天抽个15分钟背一个背诵手册马原部分的原理,马原是政治里逻辑性最强最好背的知识了,而且考试题目固定,就是在20几个原理中选,提前背就完事了,这样等到后边背其他的知识会大大减轻压力。

(3)10月中旬-11月上旬

二刷1000题,不会的知识点重点掌握,每天早上拿出十分钟跟腿姐的带背(选择题部分),这时候可以背近代史+思修一些固定的题目了(具体背什么参考腿姐技巧班讲的,但是不要把讲的全背,凡是有可能涉及到新说法,新时政的一律先跳过)

(4)11月上旬-11月下旬

腿姐冲刺班+部分模拟卷,这个时间时政大概就出来了,跟着腿姐冲刺班配套冲刺班讲义,搞懂选择题部分,背诵冲刺班中高度强调的思修+近代史+毛概+时政的题目(腿姐会在讲义二次划题,突破这些就好)。模拟卷这个时候陆陆续续出来不少了,推荐质量先后:肖八,腿四,米六,徐六,只做选择题部分,大题对着答案看看怎么问的怎么答得就好,和自己背的知识对应一下,模拟卷中重复出现的大题就是容易考的,但是不需要背卷子,也不需要写卷子大题!!

(5)11月下旬—12月下旬

背+写,看腿姐押题班,然后模拟卷肖四+米三,做选择题部分,肖四肖八选择题部分可二刷。(选择题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之内),然后就是背了,我是腿姐押题班讲义为主,肖四大题为辅,我不信任一个老师能压中所有题,所以我两个老师都看了,都背了。有人会问,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能全背完吗?我的回答是能,因为之前我每天抽出15分钟背书,到了最后,我需要补充的背诵内容不超过二十道题(包含时政+毛概和近代史新说法)。

3.专业课

(1)生态学:

生态学更偏向扩散思维了,生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实验题,分析题。名词解释和简答考书上基础内容,基本在群落等方面。今年新增实验题,大概就是设计一个实验表明生物多样性得减少对我们的影响。实验题主要考验同学的分析能力和实验逻辑,以及知识面得广度。分析题更偏向于拓展,就像是自由发挥,比如今年最后一题是问新冠人们大量捕杀蝙蝠是否合理,这些其实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实际自己写的时候,却写不出几点来(毕竟最后分析题占比分数挺高的)

专业书推荐如下:普生建议多刷题,多拓展

《生态学》(第二版)杨持,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态学》李振基等,科学出版社

《植物生态学》姜汉侨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生物学》(第四版)陈阅增,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态学考研精解》(修订版),毕润成,高瑞如,科学出版社

6月-7月:看课本和老师的PPT,做好相应的笔记,将《基础生态学》细致过了一遍。

8月-9月:做了某985的部分考研真题。(当时需要教育实习,重心也在生物化学)

10月:改考841生态学,参考课本:戈峰老师的《现代生态学》加李博老师的《生态学》。时间紧迫,只看了《现代生态学》的前九章。改变了复习策略:利用网络途径买了真题答案,开始看真题,摸清考研重难点,20号开始背真题及答案,从01年的真题开始背起,因该月还需实习,进度较慢。3天一套题。

11月:每天上午8点-11点半被841的真题答案,尽量将一年的考题背完,利用App录音,等晚上去骑车的时候听。整理戈峰老师的《现代生态学》每一章前面的名词解释及所有真题的名词解释。(841的考题中有单名词解释+双名词解释,大概40分,比较重要)

12月:继续背真题,但背专业课的时间不多了。考试前20天,过了最近5年的真题大题和自己觉得重要的大题和之前觉得难的大题,再过一次自己整理的名词解释。网络上的资源并不是都是正确的,如果有疑惑的话,可以翻翻李博老师的《生态学》和牛翠娟老师的《基础生态学》。当时,没有时间进行模考,只了解了生态学题量很大(只有名词解释和大题),在本轮的复习中,有意识地用A4纸写下自己的预测题及答案,一定要用最适合自己的笔刻意地练习手速。

(2)基础生物学:

今年基础生物学真题的风格和前几年不太一样,从14—21基础生物学出的题目都会偏向生态这边,并且是有侧重的,之前的学长学姐总结过重要性大概是:生态>基因>分子>进化>动植物>人体 这样,但是今年选择题出了好几道动物器官的,并且好几道大题都出了和人体器官有关系的,完全没有涉及生态这方面的知识点。所以没办法,基础生物学这本书就真的知识点非常多且细碎,都有可能会考到。与其花时间去猜出题老师的意图,还不如老老实实,全面覆盖,能记住多少就多少。我暑假前过了第一遍,没有做笔记,只是单纯看。暑假一开始就开始第一轮复习,这个时候就一边看一边做笔记了,除了内容很多的章节(比如说人体分娩这几章),基本上是一天一章,这一遍我是手写笔记的。(顺便提一下,很多同学为了更好地准备考试,都买了平板,我自己是没有买,主要是因为自己开始准备的其实挺晚的,之前没有用平板学习的习惯,想着如果用平板还要花时间再去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就没买了。)

八月份我回家了,还是感觉家里面更方便,就我个人而言,这一个月在家里还挺自觉的,在家里毕竟啥都不用自己操心,就只需要学习,所以效率挺高的。 八月开始,觉得自己一直手写笔记有点慢了,后期还需要整出电子版的笔记方便背诵,就是一边过一边手写笔记框架,完了之后在之前学长学姐资料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背书习惯,整理好电子版的资料。回学校之后,前面的资料还没有电子版的,就打算一边整一边背了。第一篇章我还是坚持自己整了,从第11到24章我就直接把现成的资料打出来(一部分是吴相钰的资料里有的学习笔记,一部分是用的之前学姐自己整理的资料),一边背一边补充。 十月上旬第一轮背诵结束,这个时候,重新开始第二轮,发现自己第一轮背的死去活来,啥也没记住,很崩溃。没关系,背书这一块,量变产生质变,背就完事了。第二轮之后,我就开始慢慢做真题。真题这一块后期我回想起来,其实主要是形成自己的一个答题思路,答题语言的规范性。之后就在12月冲刺之前,完成了三轮背诵。12月之后是每周有单独的计划,我都记下来了,可以参考一下。

最后祝大家考研顺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