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干戈为玉帛”中的“干”指的是防御武器。
一、干戈。古时,干代表着盾牌,戈代表着长矛。整体意思就是放下武器,握手言和,重归于好。“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是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一句诗词,里面的干就是指盾牌。
在古代战争中,盾牌和长矛是军队的基础装备。为了便于抓握,盾牌的后面会设置有把手,其形状既有圆形的也有长方形的。戈则类似长矛,只不过顶端的武器样貌略有不同。戈有锋利无比的尖端,末端有横向垂直的短刀,刀刃在内侧,形状有点像镰刀。根据作战方式还能将其分为长、中、短等不同制式武器,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戈的使用尤为普遍,几乎是各国的主力武器。
二、出处。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化干戈为玉帛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这是《淮南子·原道训》中所言,是为最早的出处。大致意思是,在很久以前有个部落叫夏,部落首领鲧为了保护部落民众免受其他部落的侵犯,建立了二十多尺高的城墙。后来,禹成为该部落的首领,下令拆除了城墙,并将护城河填平,又将诸多财产分而众之,还销毁了兵器,以道德来教化群众。最后,部落秩序得到恢复,人们各干各的事情,使得其他部落纷纷归附。再后来,禹在涂山举行首领会晤仪式,数以万众的部落首领手捧玉帛前来进献。
如今,化干戈为玉帛的意思可以引申到很多方面,比如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冲突转换为友好交往。在此以一例句作为示范,“你们如若看重往日情分,就化干戈为玉帛,从头再来,好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