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河北女大学生被刻意怂恿,嫁没文化的农民,后来怎样了?

如题所述

写在开头的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有谁会为你的人生负责。

不知道大家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过那么一群人,他们总是会喜欢对你的人生指指点点,告诉你这样不好那样不行。

他们这些人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插手学生的专业选择,插手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插手成年人的婚嫁与否,但当你真的听从他们的"好心"去做之后,但凡有了不好的结果,落井下石也好,装作不知情也罢,把自己撇得最干净的还是他们。

女大学生白启娴的人生就是被这群人给毁了。

1943年,白启娴出生在河北。她家里条件不错,自身又聪明努力,人缘还很好,并且还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考上了河北师范大学。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含金量跟今天的真的没法比,如今的研究生都不如当年的大学生金贵。

好姑娘谁不稀罕?至少河北沧州相国庄大队的农民们就很稀罕。

1968年,白启娴跟其他同学一起到河北沧州相国庄大队下乡插队,性格开朗的白启娴一下子就跟当地的农民打成了一团。论起学识,论起家庭条件,白启娴虽然都远远甩了当地农民几条街,但她一点都没有流露出嫌弃的样子,反而做事特别努力积极。

多善良又活泼的女孩子啊,可她却因为自己的耀眼成为了某些有心人的"目标"。

当时农村想要接受教育特别难,尽管白启娴她们在当地学校当老师,但谁都知道,这些大学生们将来可都要回城的,可大学生回去了,谁来教他们的娃娃?为了留下这些大学生,他们想了一个办法,让大学生们跟村里人成婚,不就必须得留下来了?

村民们也知道,直接问肯定没人会愿意,但是开玩笑的话谁都不会放在心上,于是一起针对白启娴的"玩笑"开始了。

有一次闲聊唠嗑的时候村民们跟白启娴说:"知道你们这些城里娃娃心气高着呢,其实都看不起我们农民。"白启娴是真心愿意帮助他们的,自然就说:"怎么可能呢?"村民们顺杆子往上爬:"那大队上的记工员毕振远还单身呢,不然你就嫁给他吧?"

白启娴是真以为这只是句玩笑话,自己才刚刚说过不会嫌弃他们,如果立刻拒绝不是显得自己心不诚吗?于是就很爽快地说了句:"好啊!"其实这是很典型的混淆重点,不管看不看得起,婚姻是人生大事,总不可能说任何一个人只要没有看不起另外一个人,就要跟他结婚的道理吧?

但村民们等的就是白启娴的这句话。围在旁边的农民们一拥而上,趁白启娴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就已经拖着她去跟毕振远成婚完毕。

1970年,这一年白启娴27岁,她好心帮助村民,却赔上了自己的一生。

毕振远没文化,大字不识一个,一开始还稀罕自己得的这个女大学生媳妇儿,但渐渐的他发现自己根本没办法跟白启娴沟通,白启娴说的那些他都不知道,自卑的心理油然而生。

有的人自卑会选择提升自己,但毕振远的自卑却选择将白启娴拉低到自己这个层次,他开始动不动对白启娴拳打脚踢,原本那个鲜活亮丽的女大学生像失去了水分的花朵一样迅速枯萎。更让白启娴绝望的是,她因为被迫留在村里结了婚,气得父母跟她断绝了关系。

那些拉着白启娴去结婚的村民们有愧疚吗?并没有,他们甚至反过来嘲讽白启娴:"不是大学生吗,怎么连个老公都拿捏不好,我们开个玩笑你还真嫁啊?"

那么白启娴后来怎样了呢?

女大学生被迫嫁到农村还被欺负这件事在当时可是件不得了的大事,报纸开始大肆报道白启娴的事情。谁会愿意自己的伤疤被揭开到处给人看呢?白启娴为了面子,开始假装自己跟丈夫很恩爱,自己是自愿留下来帮扶乡里的。

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毕振远并没有因此多白启娴好上一些,白启娴自己也一直非常痛苦于这段人生经历,终于精神崩溃。1982年,39的白启娴死于煤气中毒。

人是群居动物,终其一生都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这是无可避免的。但在被影响的时候,首先你要学会坚定自己的本心,要能够区分开来不同影响对自己的利弊。不要一味地听从别人的"好心"之语,因为不会有任何人对你的人生苦难负责,除了你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9
因为两人没有感情基础,而且思想反差实在太大。她的父亲对他她很失望,妹妹也和她断了联系,后来她不幸死于煤气中毒。
第2个回答  2020-10-29
对不合理的要求要学会说不,特别是婚姻大事。60年代的女知青白启娴就因为一句婚姻的玩笑话断送了自己的一生,下嫁给没文化的农民而精神崩溃,最终在39岁那年煤气中毒身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