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中小林校长的办学方式在国内是否可行?

如题所述

小林校长的“巴学园”在教学理念上很像西方盛行的“蒙特梭利”(Montessori),倡导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老师“因材施教”。和普通的学校最明显的不同,这类学校里同一时间孩子们会做不同的事情,画画、写字、手工,随他们自己选择。每个孩子都有度身定做的成长计划,而不是一刀切。据说Google创始人Larry Page就是Montessori教育的产物,并且他后来很多思想、理念都追溯于此。国内既有“巴学园”,也有蒙特梭利。前者不清楚效果如何;后者一家Montessori学校有不少朋友孩子在那上(都是小海龟),反映非常好。他们两年前被著名的北京德威(Dulwich)国际学校兼并。这样的教育在国内应该属于小众(就像是北京的某些中学开国际部一样)。大部分家长认同其教育理念,但如果你的孩子将来要在国内参加中考、高考,这样的学校就不合适了,因为它和“应试教育”可以说是背道而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8

首先,关于巴学园能不能在中国实施,行!绝对行!可是我怀疑这样的老师团队会不会产生,是不是一个梦。 还有,这样的孩子出了幼儿园到了社会上的小学,那样的环境孩子能否适应。其次,理念的东西都很好,包括蒙台梭利,多元智能,华德福,中国老一代的五大理念,其实,都很好,但是,为什么我们当前的学前教育现状依然这么让人心痛。理念固然好,但是能保证教育团队好吗。这并不是说我们园长的管理能力差,而是国家的教育体制存在着脱环。。幼儿园老师太年轻化,学历普遍偏低,没有男幼教。个人拙见,很是呼吁班级里班主任老师是当了爸爸或者妈妈的人。曾经年轻的我,也追寻过巴学园的教育模式,也为了充实自己的头脑在大学学了七年的学前教育。可是,感觉到还是没有学明白。又到哈佛大学进修。走了一大遭,我才发现我浪费了将近十年在理论学习上,可是,我们国家的学前教育的脱环是出在了老师和父母身上。我认为,真正的适合我们国家的孩子的学前教育最应该做的是: 1. 教师团队的培养 。 提高幼教团队的学历和年龄;培训一批愿意真心的接纳不同性格的孩子的老师,而不是按照自己心目中的孩子的样子去雕刻孩子。那样,不但抹杀了孩子的优势个性,并且会伤害孩子。 2. 家长对理念的配合。没有家长的配合,老师的团队再好,园长的理念再美,等于零啊。 还有,国外的很多理念都很好,但是未必适合我们国家的孩子。。国外孩子和国内孩子的纠结点不一样。

第2个回答  2018-01-08

《窗边的小豆豆》是多年以后的回忆,由于远望而充满温情和理想色彩,带有一定的小说性质。黑柳彻子和她提到的巴学园孩子,之所以后来逐一列出成就,一方面是因为小林校长确是教育家,营造了优良的教育氛围;另一方面是因为日本战后,人才竞争并不那么激烈。(中国的五十年代,稍受到良好教育的少年,后来也很容易得到机会和有所成就。)在当今中国,听说也有依样注册办“巴学园”的。我出于好奇看了一下视频、登陆了一下微博。当然,他们展示的是自身得意的一面,但我还是很想说……我生气了。我没有做实地调查,也未做深入的访问和跟踪。仅仅从现有一点访谈,还有一些活动照片,先做了粗暴的判断:我认为那就是个不正常的地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