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明英宗朱祁镇是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长子。英宗朱祁镇一生共养育9个儿子和9个女儿,其中成年儿子7个,成年女儿8个。都说明朝怪咖皇帝多,现在我们来聊聊这位皇帝的趣事儿。

宣宗给他找了个太监伴读,埋下隐患

要说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必须得先从他的出身说起。英宗的老爹是朱瞻基,那可是一位将明朝发展到巅峰的明君,朱瞻基和他的老爹朱高炽创造了“仁宣之治”,大明王朝在他们父子俩在位时期到了空前强盛的地步,国库充盈,国泰民安。

朱祁镇得益于是长子,所以被他老爹立为太子,精心培养。但是我们这位英明无比的皇帝竟然给他儿子物色了一位太监伴读——王振。王振何许人也?

王振,蔚州(今河北蔚县)人,一个落第秀才,在家乡教书为生,但他不甘心就这样过一辈子。于是,他辞别妻儿,挥刀自宫,进入紫禁城做起了太监。由于他略通经书,又善察人意,得到了宣宗皇帝朱瞻基的信任和喜爱。这么一个敢对自己下狠手的人,怎么甘心只做一个伺候人的工作呢?可惜,宣宗朱瞻基没看出他的野心。

于是,在王振的忽悠和伪装下,英明伟大的朱瞻基也犯浑了,大手一挥,“你去服侍太子读书吧!”就这样,王振来到了幼年的太子朱祁镇身边伺候,被称为王伴伴。

从太子到皇帝,一路都是王振的粉丝

在太子身边伴读期间,王振使出浑身解数,一方面认真教育,对太子较为严格,另一方面,变着花样带着太子游戏玩乐,成功将太子转为他的超级粉丝。太子对他很是敬畏,称他为先生,对他更是言听计从。


宣德十年(1435年),年仅38岁的朱瞻基驾崩,9岁的英宗朱祁镇即位,升王振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宣宗驾崩前,给年幼的皇帝儿子留下了五位辅助大臣,三个文官,两个武官,文官即杨士奇、杨荣、杨溥,人称“三杨”。

最初几年,王振收起野心,处处伪装得一副衷心模样,特别在“三杨”和张太皇太后面前,总是一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样子,时间一久,“三杨”对他也刮目相看,甚至在张太皇太后临死前要杀了王振时,英宗和“三杨”轮番求情,才留下他的狗命。

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皇太后去世,没几年,“三杨”也相继退休的退休,老死的老死,王振等候已久的时机终于来临。于是,他悄悄地将太祖朱元璋立的“内官不得干政,违者斩”的铁牌拿走。

仗着英宗朱祁镇的宠信,王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百官大臣要见皇帝,必须先过王振这一关。于是,公卿大臣争相献金求媚,他们称王振为翁父,争相攀附,就这样,在王振的把持下,朝政逐渐腐败起来。

从皇帝到俘虏

正统十四年( 1449)春,蒙古瓦剌派2000人前来明朝贡马,为了多领赏物,竟然冒称有3000人。王振识破后,令礼部按实际人数给赏,还大大削减马价。部首领也先大怒,于7月亲率人马攻打明朝。边关接二连三地告急,传到京城后,王振以为立功的时候到了,他极力怂恿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不管兵部官员如何劝谏,英宗只听王振的话,于是,他带着文武官员、将士共二十余万人浩浩荡荡出发。

大军出居庸关后,一路风雨交加,士气低落,而前方战事却越来越吃紧。随行大臣不断请求英宗留下,不能深入,但王振一意孤行,可悲的是,英宗也只听王振的话。八月初,大军到达大同,王振还想北进,这时,前方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英宗和王振这才慌慌张张地赶紧回师,大军行至土木堡时,被日夜兼程的瓦剌骑兵追上,并围困在土木堡,几次突围,都没有成功。最终,英宗被瓦剌军所俘,明军死伤几十万。土木堡之变,导致明朝国力也因此严重下滑。

南宫复辟,再登皇帝

明军大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文武百官一片恐慌,聚集在殿廷上号啕大哭。太后听从于谦的建议“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立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帝,英宗朱祁镇的儿子为太子,并开始了著名的“北京保卫战”。


朱祁镇的最大特点是人格魅力强大,在被俘期间,看押他的蒙古军二把手哭着变成他的粉丝,要求释放他。虽然,英宗没有因此被放回来,但从中可见英宗的高情商。后来,瓦剌内部发生分裂,明军的北京保卫战取得了胜利,也先只能与明朝议和,于是,英宗顺利回到了北京,被奉为太上皇。

英宗朱祁镇被朱祁钰软禁在南宫。景泰八年,朱祁钰突然病重,卧床不起。武清侯石亨见朱祁钰病得不轻,便与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商量让英宗复辟,并于两天后的一个深夜,石亨率千余人进入宫城,一行人将南宫大门撞开,跪倒在太上皇朱祁镇面前,同声高呼:“请陛下登位。”

就这样,英宗再次登上帝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南宫复辟”,也称”夺门之变“。英宗继位后,废代宗朱祁钰,封他为郕王,迁居西宫,没过几天,郕王朱祁钰就病死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