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是女孩的意思吗

如题所述

  白毛女多是指一部电影歌剧,但现在也可以表示说头发白的女人。
  下面的是白毛女歌剧。
《白毛女》是中国人民熟悉的故事。叙述农村少女喜儿遭受地主迫害,潜身深山,头发变白,直到这一地区解放才回归故里,斗倒地主,得到翻身,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
  《白毛女》获1951年第6届卡罗维·伐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4

白毛女不是女孩的意思,它指的是反抗的农民形象。


    来源:白毛女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儿”,其因饱受旧社会的迫害而成为少白头,顾名思义被称作“白毛女”。这部1940年代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创作的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这一特殊时期创作的文艺作品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

《白毛女》是中国第一部在秧歌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歌剧,是对万恶的旧社会的血泪控诉。

第2个回答  2022-04-14
《白毛女》是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电影,由王滨、水华执导,田华、陈强、胡朋、张守维、李百万、李壬林等主演。该片于1951年3月11日在中国上映 。
该片由同名歌剧改编而来,讲述了喜儿被地主黄世仁霸占后,逃进深山丛林,头发全变白,后来被大春解救的故事 。
解放前的华北农村,贫苦佃农杨白劳(张守维饰)早年丧妻,膝下一女名喜儿(田华饰),相依度日;邻居王大婶(胡朋饰)及其子王大春(李百万饰)常给杨家父女多方照顾,两家融洽和睦。喜儿和大春相处日久,情投意合,两老商定秋后为他俩完婚。
恶霸地主黄世仁(陈强饰)欲霸占年轻貌美的喜儿,遂与管家穆仁智(李壬林饰)设计,以重租厚利强迫杨白劳于年内归还欠债。旧历除夕,杨白劳终因无力偿还重利,被黄世仁威逼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押。杨白劳痛不欲生,回家后饮盐卤自尽。初一早上,喜儿被抢入黄宅后,受尽折磨。黄世仁为斩断喜儿对大春的情丝,夺回王家租地,驱逐王大婶母子,又伺机将喜儿奸污。
大春救喜儿未成,投奔红军。怀有身孕的喜儿在黄家女佣张二婶的帮助下逃离虎口,途中生下婴儿,旋即夭折。后独自入深山穴居,餐风宿露。由于长期缺少盐分摄入,一头青丝变成白发。喜儿因常至破庙中取供品充饥,被村人迷信视为"白毛仙姑"下凡显灵。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春随八路军回到家乡。此时,黄世仁借村人迷信,制造"白毛仙姑"降灾谣言惑众。留乡工作的大春为发动减租减息,提高群众觉悟,十五之夜,亲往跟踪查探,竟在山洞中与喜儿相逢。
在全村公审会上,黄世仁、穆仁智二人受到严惩。地主被镇压了,喜儿报了仇伸了冤。她重又回到自己的村庄,与大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头发也渐渐变黑了 。
第3个回答  2022-04-07

白毛女不是女孩的意思,而是一部剧情片。

《白毛女》是由王滨、水华执导,田华、张寿维、胡朋、李百万等主演的剧情片。影片讲述了被地主黄世仁霸占喜儿的故事。
剧情简介:
解放前的华北农村,贫苦佃农杨白劳早年丧妻,膝下一女名喜儿,相依度日;邻居王大婶及其子王大春常给杨家父女多方照顾,两家融洽和睦。喜儿和大春相处日久,情投意合,两老商定秋后为他俩完婚。
恶霸地主黄世仁欲霸占年轻貌美的喜儿,遂与管家穆仁智设计,以重租厚利强迫杨白劳于年内归还欠债。旧历除夕,杨白劳终因无力偿还重利,被黄世仁威逼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押。杨白劳痛不欲生,回家后饮盐卤自尽。初一早上,喜儿被抢入黄宅后,受尽折磨。黄世仁为斩断喜儿对大春的情丝,夺回王家租地,驱逐王大婶母子,又伺机将喜儿奸污。
大春救喜儿未成,投奔红军。怀有身孕的喜儿在黄家女佣张二婶的帮助下逃离虎口,途中生下婴儿,旋即夭折。后独自入深山穴居,餐风宿露。由于长期缺少盐分摄入,一头青丝变成白发。喜儿因常至破庙中取供品充饥,被村人迷信视为“白毛仙姑”下凡显灵。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春随八路军回到家乡。此时,黄世仁借村人迷信,制造“白毛仙姑”降灾谣言惑众。留乡工作的大春为发动减租减息,提高群众觉悟,十五之夜,亲往跟踪查探,竟在山洞中与喜儿相逢。
在全村公审会上,黄世仁、穆仁智二人受到严惩。地主被镇压了,喜儿报了仇伸了冤。她重又回到自己的村庄,与大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头发也渐渐变黑了。

第4个回答  2022-04-14
《白毛女》是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电影,由王滨、水华执导,田华、陈强、胡朋、张守维、李百万、李壬林等主演。该片于1951年3月11日在中国上映 [1] 。
该片由同名歌剧改编而来,讲述了喜儿被地主黄世仁霸占后,逃进深山丛林,头发全变白,后来被大春解救的故事
“旧社会使人变成鬼,新社会使鬼变成人”:一个兼职记者是如何挖掘出“白毛女”这个人物的

1.

四十多年前的一个腊月二十九那天,外面飘着雪花,母亲在准备过年的饭菜,父亲扫完房,贴上了这幅年画。

喜儿手里的红头绳,是那年春节里唯一的亮色。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 ...

那个时候,《白毛女》都看过好几遍,里面的几段唱词大家都会唱,再加上《红色娘子军》里的“向前进 ,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 ,妇女的冤仇深”,还有主席说的“妇女要顶半边天”,都觉得新中国以来,妇女的地位真的提高了。

到后来,看电影《刘巧儿》《李寡妇改嫁》《李双双》以后,越发觉得《白毛女》里总结的“旧社会让人变成鬼,新社会让鬼变成人”真的很有意义。

这几天,又有很多人在说白毛女。

从1940年开始,影响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白毛女是怎么挖掘出来的呢?

第一个写《白毛女》的,是一位兼职记者。

2.

  1940年,《晋察冀日报》的兼职记者李满天在太行山一带进行采访时。听到了一个民间传说:

一个地主老财借讨债为名掳走了一户佃农的女儿,把人家大闺女强奸后还要置人于死地。女孩在女用人的帮助下,连夜逃进深山,躲到了山腰的一个洞里,后来她产下一个婴儿。由于长期见不到阳光吃不上盐,她的毛发和全身都变白了。直到八路军来了,她才被救出山洞,重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李满天时任晋察冀边区教育科长,1935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参加过一二.九运动,1938年8月奔赴延安,就读于延安鲁艺文学系。1940年,李满天深入敌后,来到了晋察冀边区。

李满天被这个故事所感动,为此他还亲赴传说中的白毛仙姑山洞考察,也到过山脚下的燕尾庄天桂山的黄家大院进行了采访,激发起他对白毛女人的深切同情和对恶霸地主的憎恶。

随后,李满天一气呵成报告文学《白毛仙姑》,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当时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李满天把一个“民间传说”创作成为“报告文学”,实现了从“鬼神怪物的口头文学”到“现实叙事的报告文学”这样一个质的飞跃。

无论何时何地,记者,只有深入基层,才能捕捉到鲜活的人物和事迹。

3.

《白毛女》对中国社会影响太大了,它是中国妇女翻身得解放的标志性人物和事件,后来被改编成歌剧、电影、舞剧等多种形式。以极大的感染力,为后来发动群众进行的解放战争、土地改革起到了历史性的推动作用。

一部文艺作品,能对中国农村妇女解放、动员青年参加革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值得深思。反观现在的荧屏和流量最大的抖音、快手,基本上全部为泛娱乐化的脱离实际的赚眼球,赚钱成为这个社会唯一目标后,各种犯罪和丑恶的沉渣泛起,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最初的创作者的记忆里,关于白毛女的传说,还有几个版本:

一、周而复《谈<白毛女>的剧本及演出》:

故事发生在河北省阜平县黄家沟,当时黄世仁的父亲黄大德还活着,父子俩都对喜儿动起了歪心思。争风吃醋的父子俩抢着使唤喜儿。一天,父亲用老烟枪杆打了儿子,刚巧正在切梨的黄世仁顺手用菜刀一挡,不偏不倚正好剁在父亲的脖颈上,造成动脉大出血,一命呜呼。于是,黄母和儿子黄世仁商量要嫁祸给喜儿,愣说是“喜儿谋害了黄大德”。

  这是1940年在河北西北部山区开始流传起来的“白毛仙姑”的“故事核”。

二、任萍《“白毛女”的传说》:

  故事说的是一个地主前两房妻妾都不能生儿子,于是他又娶了第三房。一年后,第三房生的还是女娃,地主大怒,将母女俩都赶出了家门。

  从此,她带着女儿住山洞、吃野果,由于长时间不食人间烟火,慢慢地头发全变白了。她躲在深山不敢出来,可为了活命和养活女儿,逢年过节她就到庙里偷食供品。结果有一次被上香的人撞见,奉为“白毛仙姑”,此庙香火也盛极一时。后来八路军进山才把她从山洞里解救出来。

三、1959年《电影文学》简介“白毛女”的创作情况:

第一代原创歌剧《白毛女》主要导演王滨也曾谈到过类似“白毛仙姑”的原始故事。其中有所不同的是,那个地主借口老婆不能生儿育女奸污了年轻的丫头,还对她许诺:要是生了男孩就纳她为妾。可是生下来的还是女娃,于是地主便将她赶出了家门。这个苦命的丫头钻进山里靠吃山枣活着,并把孩子养大。因为长期无盐可食,结果头发全都变白了。后来她被路过的八路军给拯救出来,逐渐恢复了常人的生活,她的头发也渐渐由白变黑。她不仅结了婚,还当上了某地的福利部长。

四、《贺敬之文集》:

  故事的轮廓是这样的。某山村,八路军进驻多年可工作却很难开展。当区干部进村想要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布置“村选”任务时,村民们却都没来。当区干部询问理由时,村干部畏畏缩缩地告诉他:今天是十五,大伙都给“白毛仙姑”上供去了。

于是区干部便追问详情,他估计可能是一个什么野兽被村人误会了,或者是敌人玩弄的破坏阴谋。于是他决定到奶奶庙去“捉鬼”。当晚,区干部和村里的锄奸组长携带武器,隐蔽在奶奶庙神坛暗处等烧香上供的人走后,大约三更,月光时隐时现,一阵冷风吹过,有脚步声渐近,果见一个白色的“物件”走进庙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她用手去抓供桌上的供品。她正回身欲走时,区干部从暗中跃出,大呼:“你是人是鬼?”“白毛仙姑”一惊,突然发出狂叫向来人扑去,区干部发了一枪,“白毛仙姑”倒在地上却又立刻爬起来,狂奔而出。

  区干部和村锄奸组长尾随着追出,穿过树林,爬上了山,过了几个悬崖峭壁,便看不见那白色的“物件”了。正在踌躇中,隐约地听见有小孩的哭声,仔细地窥看,在黑暗的山沟尽头有火光如豆,闪闪烁烁,神秘可怖。区干部等仍然勇敢追寻,便看见一个阴暗深邃的山洞,“白毛仙姑”正躲在一角紧抱着一个小孩—一“小白毛”。区干部等举起枪对着她说:“你到底是人是鬼,你快说,说了我饶了你,救你出去,不说不行!”

这时,“白毛仙姑”突然在区干部面前跪倒,失声痛哭。接着她向区干部倾吐了一切:九年前(抗战尚未爆发,八路军未到此地以前)村中有一恶霸地主,平时欺压佃户,骄奢淫逸,无恶不作。某一老佃农,有一十七八岁之孤女,聪明美丽,被地主看上了,乃借讨租为名,阴谋逼死老农,抢走该女。该女到了地主家被地主奸污,怀有身孕。

地主满足了一时的淫欲之后,厌弃了她,续娶新人。在筹办婚事时,阴谋害死该女。有一善心的老妈子得知此信,乃于深夜把她放走。她逃出地主家后,茫茫世界,不知何往,后来找了一个山洞便住了下来,生下了小孩。她背负着仇恨、辛酸,在山洞里生活了几年。由于在山洞中少吃没穿,不见阳光,不吃盐,全身发白。因为去偷奶奶庙里的供品,被村人信为“白毛仙姑”,奉以供品,而她也就借此以度日。关于抗战爆发、八路军来到、“世道”改变等事,她做梦也没有想到。区干部听了“白毛仙姑”的这一段诉说,阴惨旧社会的吃人的情景摆在眼前,他流泪了。然后,他向“白毛仙姑”讲述这“世道”的改变,八路军如何解放了人民,那些悲惨的场景已经属于过去了,今天人民已经翻了身,过着几千年未有的愉快生活。最后,他们把“白毛仙姑”救出阴暗的山洞,来到灿烂的阳光下,重新地真正地作为一个“人”而开始过着从未有过的生活。

4.

1942年,李满天敏锐地感悟到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于是他又对报告文学《白毛仙姑》进行了修改,提炼出“地主迫害农民和阶级压迫”的主题思想。强调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反抗”的思想内容。6月,李满天创作的短篇小说《白毛女人》发表在了延安《解放日报》上。

1944年5月,李满天委托交通员把小说的手稿交到了他的老领导周扬的手中。周扬认为这个故事既有宣传作用又有教育意义。新旧社会两重天,适合改编成一部大型民族新歌剧,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七大”献礼。

随后,周扬调整创作班子,让贺敬之、丁毅进行《白毛女》的前期创作,年底脱稿的署名为:编剧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

5.

1945年4月28日傍晚,延安鲁艺的新歌剧《白毛女》在中央党校大礼堂举行首演,参加“七大”的上千名与会代表和中央首长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陈毅等人全来观看了演出。

演出出现了一个插曲,就在快要开演时,喜儿的扮演者林白身体出现了问题,不到20岁的B角王昆上台。尽管是突发情况,但王昆不负众望,把观众唱哭了一片,掌声一片。

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几天以后,著名演员于蓝的爱人田方传达周恩来有关《白毛女》的指示: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会降为次要矛盾,而国内的阶级斗争必然要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在解放区如何教育、发动千百万农民为自身的解放而斗争,就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他对毛主席在七大发言中指出的“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句话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白毛女》这部歌剧,确实起到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鼓舞人民斗志的作用。

中国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三农问题。经济上的脱贫完成后,思想和文明、法治上的贫困更可怕。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