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有因果观点吗

如题所述

没有因果观点,包含的观点如下:

1、人类语言有独特性——可描述看/听/摸/闻不到的事物

动物如猴、鲸鱼也会有语言。但人类用语言描述「虚构」事物的能力目前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借助语言的这个特点,人类创造出了宗教、国家等组织,也发展出「平等」「权利」「企业」等等并无对应实体的概念。

2、社会整体的进步常导致个体生活得更累

作者认为过着采集生活时,人一天的生活相对悠闲;而农耕普及后,多数人一天要为农务操劳:除草、清理碎石、驱赶野兔等等。同时,过采集生活的人饮食多样,身体更加健康。但饮食被当地单一谷物所占据后,人面临营养元素缺乏。

3、人的行为模式更多由文化决定,而非基因

一只雌蜂未来变成蜂王还是工蜂有随机性,而无论它变成什么,都会按照基因设定的行为模式完成在种群中的相应职责。

人的社会结构基于想象远多于基因,而因为想象出的概念无法由基因传递,其必须由个体通过后天学习来掌握。

即使某个人天生比多数人更擅长某事,ta也需要后天训练才能成为高手。然而这种后天发展才能的机会并非人人都有。教育造成进一步的教育,无知造成进一步的无知。

4、关于文字

苏美尔人的文字最初只能部分表意(如表达数字),无法表达故事、感情等。后来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表意功能增强。九世纪左右阿拉伯数字由阿拉伯人从印度带到中东及西方。

比发明文字更难的是发明易于书写、保存的介质。

5、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的存在,是因为资本主义必须不断扩张以维持自身(同马克思的观点),而扩张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产品、服务必须要有人买。

作品的解读:

试图写清人类历史的书。然而它又截然不同于往期读过的历史叙述,那些书大多将目光集中在某一朝代、某一时期或者某一历史事件,他们写作的重点大多在于厘清事实。还有一些人类史、文明史,通常以文明为单位讲述过去,宏观概括,重点在于叙述文明的发展与文明间的互动。

而作者试图通过该书来回答人类是怎么样从一种普通的动物变成世界的统治者,人类又要走向何处。因此,这本书的切入视角非常宏大,不拘泥于一国一土,反而有点类似于外太空史学家正在对人类的演化进行复盘。该书将人类历史路上的重大变革概括为三大重要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来论述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变化。

但作者不仅宏观讲述,同时也关注个体。个人的幸福状况是作者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人类世界的发展对生态世界的破坏也是他不肯放过的领域。他的写作并非为人类的至高无上找到一条相应的解释,而是通过近于中立的立场,考查人类的发展,以及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