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费斯帄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解释费斯帄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最早是由费斯廷格在1957年提出的一种理论,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
理论似乎很难理解,说起来认知失调是一种自己对自己说谎的心理,当我们由于某种原因同时存在两种互相矛盾的想法、行动、信仰、情绪的时候,我们内心便努力去找一些借口来说服自己,来解释自己心口不一、态度行为互相矛盾。说说也许不太容易明白,我们用一些例子来解释。
举例:
费斯廷格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如你和你喜欢的人一起郊游或不理睬与你有过节的另一个人。但有时候态度与行为也会出现不一致,如尽管你很不喜欢你的上司夸夸其谈,但为了怕他报复你而恭维他。在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为了克服这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人们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以戒烟为例,你很想戒掉你的烟瘾,但当你的好朋友给你香烟的时候你又抽了一支烟,这时候你戒烟的态度和你抽烟的行为产生了矛盾,引起了认知失调。
最早费斯庭格发现认知失调理论是观察幽浮末日教派的成员们对这种反直觉信仰的坚持,以及其领导人的预言失败后,改信人数的增加。因为地球灭亡的预言失败,“预期落空”增加了认知间的失调,结果使得大多数没有心理准备的成员们,为了减缓此一心理失调而改去接受新的预言;亦即,外星人已经因为他们而饶恕了这个星球。
假如我们已经表现出笃信某事或某人,我们就会越来越坚信,甚至不惜转变想法来与这种信念保持一致,而避免产生与先前抉择有关的后悔或挫败感。换言之,如果我们花大价钱买了一串葡萄,我们会觉得它很甜;但如果有人抢先买走了,我们就会认为葡萄应该是酸的。当人们为一瓶劣质酒或一顿难吃的饭付出高价时,他们比那些为同样的饭菜或饮品付出低价的人更有可能声称它的味道很不错。谁也不想当笨蛋。正因为如此,教会派人出去招募皈依者——虽然这样做的成功率极低——仍然对本宗教有利。因为,即使这些信徒说服不了任何人加入,但通过劝说他人加入该宗教,会强化信徒自身的信念。
认知失调研究结果在无数情况下得到印证,它具有诸多令人不安的影响。其中之一跟营销有关——人们觉得定价越高的产品越好。高价不仅使劣质食品和葡萄酒的味道更好,药物亦是如此,有调查研究发现,知名药物的安慰剂效应更强。还有一个是社会影响力:假如我们为某个东西付出了很多,往往就会说服其他人相信其价值——并非因为它真的很棒,而是因为我们不希望自己显得像傻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20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利昂·费斯廷格提出的阐释人的态度变化过程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它是认知相符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其思想基础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