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申请书

如题所述

一、低年级的口头作文向书面作文过渡自然,激发写作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是向学生强调:“三年级要写作文了,一定要认真学!”这样无形中就夸大了作文的难度。有的老师一开始要求过高,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更丧失了对作文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作文教学要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所以说这个过渡很重要,我们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口,我笔表我心”,淡化作文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观察身边事物,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非常注重平时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腹有诗书语自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丰富习作素材。”处处留心皆学问,平时只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先观察后作文,先实践后作文。记得有一次,我带学生回到村里观察:到处是成群的鸡鸭,独特的农家小院,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成片的庄稼绿油油……天然的动植园,这正是写景状物的好材料。种菜锄草、养鸡喂鸭、钓鱼捕蝉,这些有趣的生活场景是城里孩子没法体验的;古朴的民风、纯真的乡情、民间流传的美丽传说、婚丧嫁娶,体现人间百态。在此过程中,我充当了导游角色,适时给学生介绍,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不觉惊呼: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真景啊!这是学生亲身体验后的真情流露。我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关键是你自己愿不愿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体会到了作文素材源于生活,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这时候,我要求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的积累材料,以备作文之需。通过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想动笔写,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切合的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农村学生不像城市的学生见识多、广、新、奇。所以,在教学中命题要符合农村学生的实际,不要拿适合城市学生的命题给农村的学生写,否则学生就无话可写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所以我们教师在命题和选材上都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特色,紧扣“农”字出题,写出农村的特色。比如农村的人和事,素材很多:收稻谷、刨花生、喂猪、养鸡、赶集等等。这些农家人、农家事、农家景都是他们亲眼目睹的、熟悉的、易于理解的和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只有写他们观察到的实景实物,才能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讲评以激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情感兴趣,因此我们的作文要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激励学生,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即使是一个符号或许是一个字,也要给予肯定,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成功喜悦。评改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抓好讲评,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同桌互读互评、小组集评、范文宣读、优秀作文展、向学校的广播站投稿、学习园地好词好句好段选登等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评议、欣赏、修改,习作,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农村作文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身为一名乡村教师,只要我们能把握农村教学的特有优势——乡土性,在指导思路上始终贯彻一个“农”字,同样能让学生爱上写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04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