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的主要作品

如题所述

学者黄锦祥的最新发现 --- 怀素《草书千字文》纸本真迹

该怀素纸本《千字文》笔锋潇洒利落,比《论书帖》还要劲健自然。旧装裱,为唐代经折本,纸张泛黄、有虫蛀。外折封套,内存经贴9页,每页纵26.8厘米,横13.5厘米,现为书画学者黄锦祥所藏。分四或五行书写于玉笺纸上。前页和中页计有藏印五枚,后页散失未果。。。字如指甲般大小,笔墨奔放流畅,变幻莫测,一气贯之蔚为壮观。岳飞之孙岳珂称其草书“笔劲墨妙,传付甚真,尝动天鉴”,是继张旭之后的精品杰作。此作极为珍贵,古有“一字值千金”之说,故又称为《千金帖》,历来为书林所重。现时除了黄锦祥发现的纸本《小草千文》之外,他的传世真迹还有上博珍藏的怀素《苦笋帖》、辽宁博物馆所藏的《论书帖》等。

明代著名鉴赏家、收藏家项元汴说:“论书一帖,出规入矩,绝狂怪之形,要其合作处,若契“二王”,无一笔无来源,不知其肘下有神,皆以狂称之,殆亦非心会者。”这里,已清楚地道出怀素笔法有“二王”特征,说明了他还是一位出规入矩的书法大家。唐代时评怀素草书有“惊蛇走虺、骤雨狂风”之势,陆羽也称赞他“草书古势多矣”。从笔迹学的角度看,怀素的书法线条在质地上倾向于瘦细劲健,和他禅修苦寒的美学有很大关系。从这件纸本怀素《草书千字文》墨迹来看,不仅能使我们观赏到他娴熟的笔法和行云施雨、旋笔藏锋的线条之美,同时还能直接感受到作者书写时的内在气质,可谓超神入妙!

只有真正见过怀素真迹的人才论之有据,如北宋书学理论家朱长文在《续书断》中称怀素之书为妙品。评其书迹:“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岳珂又以诗贴赞:“鹍鹏徙海,龙蛇起陆,思妙天随,神钟鬼哭,垂露在手,非烟眩目,锦绂琼机,光我韫椟。”怀素生平交游甚广,与盛唐、中唐诸多文化名人都有过不寻常的交往,如李白、戴叔伦、颜真卿、韦陟、钱起、陆羽、窦冀,这些名人对怀素的书法创作都有过诗文赞咏。由于怀素草书精妙绝伦,出神入化,所以历来为收藏家所珍重。仅宋朝御府所收藏的怀素草书就多达百件,只可惜大都已毁于兵灾。据悉,近百年来发现其手迹的更是凤毛麟角!因他的书法处处不离魏晋法度,用笔结体总是出规入矩,颇受后世书家瞩目。元代著名书家鲜于枢也指出:“怀素守法,特多古意。”大诗人李白有《草书歌行》赞其“草书天下称独步”;颜真卿有《怀素上人草书歌序》咏其为“僧中之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10

他的草书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字文》《四十二章经》《千字文》《藏真帖》《律公贴》《七帖》《北亭草笔》等。
《自叙帖》
《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755厘米;126行,共698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四字。原迹如今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自叙帖》是怀素草书的代表作。最初的六行,据说是由此帖收藏者苏舜钦(宋)所补写,与第七行以下的相比,确有天壤之别,这在打开全卷俯瞰时,更加让人一目了然。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一气贯之。
《小草千字文》
《小草千字文》,贞元十五(公元799年)书。怀素千字文有多种,而以“小字贞元本”为最佳,又称《千金帖》绢本,八十四行,一零四五字。此本为怀素晚年所书,怀素晚年草书又从骤雨旋风转到古雅平淡,字与字不相连属,笔道更加苍劲浑朴。当为绚烂之极而复归平淡之作,故历来为书林所重。
《苦笋帖》
《苦笋帖》,唐“草圣”怀素所书,纵25.1厘米,横12厘米2行14字,即“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清吴其贞评:“书法秀健,结构舒畅,为素师超妙入神之书。”《苦笋帖》是可考的最早与茶有关的佛门书法。藏于上海博物馆。
《论书帖》
《论书帖》,草书墨迹,纸本,纵38.5厘米,横40.5厘米,9行,共85字。一般说是继承和发展了张旭的草书,所以有“以狂继颠”的说法。董追《广川书跋》云:“怀素于书法,自言得笔法三昧。观唐人评书,谓不减
张旭,素虽驰骋绳墨外,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今其书自谓真出钟(钟繇),草出张(张芝)。”但无论如何,怀素的草书以奔放纵逸为基本面。而《论书帖》则与常见的怀素的草书大有不同,写得“匀稳熟”,“出入规矩,绝狂怪之形”,是草书中有章草遗意的佳作。

第2个回答  2021-02-17

怀素的草书自叙帖高清

相似回答